读书笔记怎么写?

一、引子

十年前,在我读研究生的时候,导师的年终考核题目是每个人找一本本专业的基础性著作进行仔细研读,然后每人写一篇成熟的读书笔记教给他。当时想,读书笔记怎么个成熟法?它很难像苹果,红了就能吃。

我找的是本专业90年代的一部专著,读完觉得这本书意识形态部分太多、语言表述一般般等等的很多问题。发现了这么多问题,自然是要大大的口诛笔伐的。于是乎洋洋洒洒的写了一万多字的文章,而且是用钢笔写的。没有电脑的我,只能约了一个相熟的人在网吧包夜把这文章给打出来。

熬了整整一个晚上,同学说他看不懂我在写什么。我回说如果看懂了你不就能读我的专业了。结果现在想起来还脸红,在新年的第一堂课上,导师点评了几篇出色的读书笔记后说其余写的不好的他就不说了。我才知道,我确实不怎么会写读书笔记。尤其是听导师补充说写的好的读书笔记他准备出个集子,然后给同学花花票子的时候,我那肠子都悔青了。

二、文本细读

闲话少叙。经过那次经济和面子的双重打击,我开始学习写读书笔记。但是,到底怎么写好读书笔记呢?我觉得首要的就是先要把书读清楚,也就是要对文本进行细读。

文本细读从狭义上讲,是属于西方的一个文学批评流派,他们对经典文本进行细致化分析,比如说一个词在这本书里出现的概率或者说这本书里面相似的情节出现的频率等等;但是,从广义上来说,就是要对文本进行解剖性的阅读。

何为解剖性阅读?就是像庖丁解牛一样,知道牛的构造。

具体到一本书里,在阅读前,先看目录。看目录的好处很多,第一:通过目录,你基本能了解一本书的图谱,也就是这本书的写作思路;第二:阅读目录的时候,将自己已经了解的东西简单的写出来,以便在阅读过程中进行一个参照,发现这些章节写的东西和自己思考的有没有出入,为什么会产生出入;第三、目录会告诉你这本书到底值不值得阅读。

其次,就是阅读正文。在对目录了然于心的基础上,进行正文阅读。阅读正文一定要进行批判性阅读。所谓的批判,并不是让你去老是不停的找茬,而是在阅读过程中注重思考。前面说过目录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告诉你这本书的图谱。在文本阅读过程中,需要注意两点:第一、对自己已经了解的地方,可以进行速读。这样会节省很多时间。通过速读,尽快的抓住自己思考的内容和文本中的内容在思维上和内容上的差别,进行记录。我记得我的几个博士毕业的同学,都是通过这种找茬的读法写的论文;第二、对文本中出现的新内容,阅读过程中要注重各个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论书籍说白了就是一种逻辑架构,只有清楚每个核心词的概念,才能知道这本书的行文逻辑。

最后,将阅读后的文本进行客观的记录总结。记录有两层意思,一层是将文本中你熟悉的东西进行简要摘要;二层是将文本中你不熟悉的东西进行数理化表述,也就是写清楚这个东西的逻辑。必要的时候要摘录文本中的原文进行佐证。在这个基础上,就可以进行总结,总结是阅读后查缺补漏的程序。通过总结,你不仅能明确知道自己在这个阅读过程中了解了什么,而且知道这个文本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三、怎么写

有了文本细读的积累,写就是个比较简单的问题了。在对文本进行记录总结后,这个文本中尚未完全进行讨论或者是存在的错误观点便已经浮出水面。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顺利成章了:

一是尽可能的找到和这个未完全讨论的主题或者你认为有逻辑漏洞的观点相关的材料。以往的材料可以多查一些综述类的东西,新的材料就要再用文本细读的方式对原文进行阅读。

二是找好切入点。在引子里面,我说自己的例子,现在想起来就是没有切入点。一篇文章,切入点很重要,有个成语叫做提纲挈领,这个切入点就是领。我小时候学习素描,在画人物的时候,你先要盯着素描纸看,把这个纸的大小尺寸记住,然后在脑子里面勾勒,最后下笔,而下的那一笔也就基本决定了这幅画的整体格局。文章和绘画及书法差不多,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理论型文章的切入点就是你对以前理论书籍或者实际内容把握基础上发现的理论漏洞。这个切入点要尽量小,理论文章需要做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由小及大。害怕那种泼墨式的没有边际的长篇大论。

三是组合材料。当你阅读了那么多的材料,记录了那么多的笔记之后,就到写的环节了。很久之前,我被抽取审核本科论文的时候,发现有些文章立意很好,素材也很多,就是感觉引用的佐证很别扭。其实,有个很简单的办法,在写文章的时候,不要去考虑你要引用哪些引文,先按照自己的行文逻辑把文章写完。写完后,再去将需要引用的地方用引文进行替换。

做完了这些,可以保证的是,你的读书笔记不会太差,最起码,它是有用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笔记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