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5年的收获
【可量化的目标】
#时间管理#
1.每日检视205天;
2.升级个人时间管理系统至v4.0,加入周计划和检视环节,同时简化每周总结流程。
#主题学习#目标写作350篇,完成415篇,投入33109min,合计551h59min(因数据统计问题,数据从2015年2月起统计)。
#主题学习#目标阅读90本,完成92本,投入18547min,合计309h7min(因数据统计问题,数据从2015年2月起统计)。
#拓宽视野#
1.一席视频 273个;
2.电影 129部,花费时间13675min,合计227h55min;5部连续剧,6543min,合计109h3min,17篇影评;
#心灵·情绪#
1.绘画心理治疗:2016年12月31日前画完180幅曼陀罗,目前已完成50幅;
2.空白时间(新习惯):每天抽出10-20min,什么都不做,就是静静坐着,或是陪自己聊天。
#健康运动#
1.完成人生第一个半程马拉松(南宁),目前最远能跑26km,共投入3710min,累计公里数605.77km(从2015年6月21日计算);
2.减肥目标:从年初69kg减到现在的64kg,不过没有完成年初减肥目标62.5kg。
#理财投资#
1.完成长投网入门课和初级课课程学习,目前已初步学会分析和估值公司 。投入成本:约400元+10160min(169h20min);
2.通过理财投资、强制储蓄,增加原始投资资产4.8%(半年时间);
3.培养了每日记账的习惯;
4. 制作了个人“财务三表”,动态记录个人财务状况。
【主观体验】
#旅行#
1.体验人生第一次摩的之旅,与表哥骑摩托车,天成台-东南岛-硇洲岛(广东),同时看了一场令我难忘的海上日出;
2.与朋友去桂林阳朔旅游,乘竹排游漓江;
3.个人骑行 防城港金滩 110km;
4.每年兄弟团穿越爬山,镇龙大圣山。
#家庭·生活#
1.新技能--自学烘焙,目前学会做曲奇饼干、纸杯蛋糕、披萨、冰皮月饼,投入成本:约1000元;
2.新技能--会做酸奶,DIY酸奶;
3.新技能--手工折纸,玩这个才发现,我的手工很差,目前只会折五角星;
4.三叶厨房菜谱:学会制作100道不同的菜式,目前进度24/100。
#人际关系#
1.朋友圈:结交三个新朋友,其中一个朋友发展成挚友;
2.亲子关系:保持每周与父母通一次电话,通过写《我与老妈》和《我与老爸》(尚在修改中),让我回顾了童年的成长经历。另外,与老爸的关系正在改善中,由原来彼此间不怎么说话,到现在可以随意攀谈;
3.情感关系:谈了一段为期三个月的恋爱,经历近10个月的失恋期。
【已放弃的目标】
#平面设计#
1.PPT学习
2.信息图表学习
3.AI、PS学习
(备注:数据统计截至2015年12月26日)
二、年度关键词
1.主题学习系统
在互联网时代里,信息的爆炸性增长,已经使得获取知识的成本降低很多,所以现在比拼的不再是知识的广度,而是学习能力:能否根据自己的需求主动进行学习,是否拥有高效的学习方法和模式,能否建立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框架,能否将获取的信息转化为知识,再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或技能,由此抽象概括出逻辑化、系统化的思维。这不仅仅可以提高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自己的价值,同时还能深化对自我,以及自我与世界关系的理解 。
目前已基本完成了主题学习系统的建立,大致流程是:信息输入--处理信息--转化知识--形成能力或技能--完善知识框架(具体建立过程以后将会写系列文章详述)。2016年将在此基础上改进完善,同时增加最后一个流程:分享。考虑到目前积累尚不足,而且过早做分享,反而会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不能专注。做分享遵循的原则是:当自己处于“满溢”状态时,分享不会过度消耗自己的精力,而且做分享,也可以让自己学得更快,接触的东西更多,视野更广。
2.时间管理
从2011年开始学习时间管理,三年的时间管理经验,让我的个人时间管理系统升级到了4.0版本,已能形成完整的时间管理流程:“设定目标--制定计划--行动执行--检视反思--改进完善(PDCA)”。但现在意识到,时间管理的目的不是管理自我,提高效率,充分利用时间,而是让自己专注于最重要的事情上。
原有的时间观念,虽然能帮助我珍视和充分利用时间,但是也让我产生了一种时间的焦虑和恐惧症:只要做的事项,与学习无关、与工作无关、与成长无关,我就会自责,追悔莫及。因此,我需要在此基础上,继续改进升级时间管理系统,从“追求效率”转变为“追求效能(效率、效果、效益)”。
3.亲子关系
在大学时期,一直都有每周跟老妈电话联系的习惯,所以跟她的关系要明显好于老爸。而当我写完《我与老妈》之后,我才意识到,自己与老爸的关系有缺失:平时除了生活上的基本交流,很少跟他沟通我的想法,总觉得他一直把我当小孩,并不能了解我的内心想法,而我也不能了解他的想法。之后又写了《我与老爸》(尚在修改中)重新梳理彼此关系后,才发现问题所在:我一直认为他在限制和束缚我的工作和生活,结果是我畏惧他在家庭中的权威,没有主动跟他产生沟通交流,因此在每周打电话回家,刻意增加与老爸聊天沟通的频率。从原来聊不到5分钟就挂电话,到现在基本能聊10分钟以上左右,这算是一个小小的改变吧。
4.学会独处
长达十个月的失恋期,是最痛苦悲伤的时期,同时也是今年让我难忘,让我了解很多事情的时光,因经历它我学会了独处。在几个好友的陪伴和帮助下,靠着自我疏导,自我振作,完成了一次自我疗愈。在这十个月里,我花大量的时间和空间去陪伴自己,了解自己, 学会了与孤独为伴,与寂寞为伍,学会如何取悦自己,不至于在一个人的生活里堕落、迷茫、空虚,进而迷失自己。而且这十个月时间,反而给我营造一个漫长的静心时间和思考空间,想清楚了许多问题,解决了很多问题,但也遇到了更难更复杂的问题。
现在的我即使没有女朋友,没有朋友在身边,也能过好和享受一个人的生活;就算以后有了女朋友,而恰好她不在我身边时,我也能享受一个人的生活(我是一个很粘人的男生)。
5.平衡与完整
到这里为止,我的总结里很多地方都被量化了(估计没有人会关心这些数据怎么来的,我又是怎么做的,而这才是关键),这体现出一种理性,而理性的背后是一种强大的控制欲:通过设定各种目标和计划,让生活、工作和学习按照自己的预期进行。所以说,我是一个理性的偏执狂。
这既是优点也是缺点。但现在发现,过于理性和偏执,不容许生活出现“意外”,其实是内心缺乏安全感的表现。于是我在生活中添加一些毫无目标,只是单纯喜欢,随性而为的事情,比如画曼陀罗、做烘焙等。让自己全身心投入这些事情,用感性去感受自己和事物的变化,任性地花费时间在这些与工作、学习无关的事情上,从而达到一种理性与感性的平衡。另外,每天我还抽出20min留白时间--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想--只是静静地陪着自己,这其实也是生活的一种平衡。
而“完整”指的是人格上的完整,主要是对自我的深化了解和认知。在失恋期中,通过写生活日志发现自己的心智模式以及情绪表达模式,也通过曼陀罗的绘画疗愈,给自己做心理分析,完成了一次自我的深度剖析。虽然说,还没有达到完全了解自我的地步,但基本知道自己的优劣势,个人的特质、适合怎样的做事风格、适合从事的工作类型,以及自我成长的方式等。
6.理财学习
虽然在年初计划要学习理财投资,却不知道该怎么下手,但在好友提点下,我才真正开始去做。今年学习理财投资最大的收获是纠正了一些错误的金钱观念。本来在10月份已学习完长投网初级课了,紧接着应该学习进阶课,但中间因各种原因停顿到现在,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在这方面的学习,算是今年一个比较大的错误。
理财投资,越早开始,越好。毕竟在中国的教育制度和社会环境下所形成的金钱观和财富观,大多数都是不正确的:把金钱”妖魔化“,”邪恶化“,甚至把个人无能和懒惰都推到金钱上,反而变成一种发泄情绪的工具或渠道。而观念和意识在成年之后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力气去纠正的,很多时候甚至无法纠正,所以学习理财投资,最好尽早开始。
在财富道路上,我的”三观“已不正,注定会犯错走偏,只能在未来的时间里,尽力纠正”三观“,减少犯错的机会吧。
三、感悟
1.缘聚,相识相知;缘散,阔别放手
今年经历了两段关系的交换更替:我失去了一段很珍视的情感关系,却迎来了一段难得的友谊。其交换过程均在同一个星期里发生,这让我重新审视自己对友谊和人际关系的理解。
我一直以为自己很珍视友谊,因为它们的存在联系着自己的成长经历,而且好朋友都是在过去的重要经历中结识的,所以对我来说,失去与他们的友谊,会让我有种找不到”根基“的失落感。但这种想法却成为了我逃避努力,逃避改变的借口:我害怕变得更好,害怕去拼搏努力,如果自己变得更好,跟他们就不是一个层次里的人,思想和思维就无法在一个频道上沟通了,关系也就无法维持。这就是一直限制我的心智模式。
在爱情上的失败,以及新友谊的建立,让我明白:友情是两个人的事情,并不是一方努力就可以维系的,它跟爱情类似,需要两个人共同努力,却又跟爱情不同。对方也只需要接受我的某一面就可以,不需要接受我的全部,所以友谊,无需强求。我只要求自己做到:对待每一段友情,自己都是自然真诚,付出我所能付出的,做好我该做的就可以了。至于能不能长久维系,并不在自己考虑范围之内。简单来说就是:缘到相识,缘尽相离,不强求,不留恋,旧的关系失去,新的关系也会发生。
人来人往,关系变化,是必然也是趋势,因为随着自己不断改变,将会结识更优秀的人,那些曾经是我的好友,却很少联系的,或是逐渐成为我前进的阻碍的人,将会慢慢淡出我的生活里,毕竟自己是怎样的人,就会遇见怎样的人,所有的关系都讲究一个“缘”字:缘聚,相识相知;缘散,阔别放手;缘起,努力追求;缘灭,堕落放弃。我的生命之旅还很长,我还会遇见很多人,与很多人分离,但对于每一段关系,真诚付出,用心投入,这样才能对得起每一段缘分,每一次相遇,也才能对得起,我这一生。
2.知行合一
我之所以重视学习,是从2011年开始自我学习开始,这辈子要做一名终身学习者。但是学习的体验和经历告诉我,这个世界上最困难的事情之一是:知行合一。知识根本不是财富,尤其是在这个信息过载的时代。运用知识创造价值,知识才能转化成财富。所以哪怕学得再多,知道再多,懂得再多,不能运用和指导行动,改善生活(先不论能否改变命运,这个话题太大),知识一点用都没有。
知识也不是学了,就能用起来,还需要经历知识的内化于心,转化为能力或技能,不断运用才能熟练,而熟练到一定程度才算是真正掌握。而且在运用过程中,也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实际情况,调整对知识的理解,或扩充知识面。这个过程不是简单几个月就能完成的,有时候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才能做到。这也就是知行合一的困难所在了。
3.慢即是快
我是一个慢性子的人,在许多事情上都比别人慢半拍,这个特点让我在这个追求效率,看重结果的社会里,显得很不适应。于是我抄捷径,研究过速成法,但越是求快,心就也不稳,也就越容易迷失自我,陷入迷茫。
三年时间管理的回顾、写作上的积累、完成半程马拉松以及经历十个月的失恋期,今年这四件事情让我真正意识到:慢即使快。在短期内,我可能真的做出什么成绩出来,但从长远来看,就未必了,很多事情放到不同的时间维度,所看到的结果就会很不一样了。但要秉承坚持这一原则,是十分困难的,毕竟社会追求“结果第一,效率第二”,想要做到“慢即时快”阻碍是非常多的。
所以,我不敢保证自己不会因为外界的诱惑和威逼强迫而放弃坚持,毕竟这需要很强的意志力。但我的经历和积累告诉自己:慢即是快,是适合自己发展的一条准则,能否坚持就看自己了。
4.全身心投入才能创造价值和意义
慢下来,才能静心;静下来,才能腾出空间和时间;有了时间和空间,才能够全身心投入。所以,慢即是快是全身心投入的前提。
人有一种自保心理:看到回报才会付出,通俗来讲就是,当价值与预期回报相符,同时付出在可接受范围时,人才会选择去做一件事。但往往结果是,获得的回报不会超过预期的价值。道理很简单,人所看到的的价值既是预期回报的上限,同时也是行动付出的上限,付出不多,自然回报不会太多。
三年的时间管理、写作上的积累、完成半程马拉松的经历告诉我:事物的价值并不取决于事物本身的价值,它们真正的价值取决于我们对这件事全身心投入的付出。而全身心的投入,又会调动人的全部感官体验,因此能被我们记住的,让我们快速成长的,往往正是这些事情。
5.拥抱不确定性
2014年和2015年制定过年目标和计划,但发现一件很有趣额事情:往往能给我带来巨额回报,或是深刻体验的事情,是来自于计划外“意料之外”的事情,即生活中的不确定性事件。而完成目标和计划给我带来的成就感和成长,却远远不及这些不确定性事件。另外,我的行动执行力不是很强,一般完成60%以上,就算不错了。
于是我问自己:既然如此,还有必要去制定一年的目标和计划吗?个人认为,是有必要的,理由很简单:年目标和计划就是为了在自己还未遇到不确定性事件之前,能够保证自己的人生有所收获,同时正是因为有了对年目标和计划的坚持和积累,才能让自己有能力和底气去面对不确定性事件的挑战,因为不确定性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面对的,它也有很大的风险和失败的可能性。
6.我所“看”到的未必是对的
以上这五条感悟大多是来自我的体验和经历,但是它们未必正确,因为我所“看”到的只是事情的一面,理解到的也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已,所以我所说的未必是对的,很有可能明年再次经历类似事情时,这些感悟可能会成为导致失败的原因。但这并不十分要紧,毕竟这个世界是多样性,充满各种可能性,仅凭我某次经历,就能通晓世间大道理,这是自我高估,纯属扯淡。
所以,于自己,作为参考对比即可,不需要当成珍贵道理或法则去秉承坚持,这样做反而是对自我的局限。
四、缺失
在上面的总结中,我基本没有提到工作与情感上的收获,而这者正是我在这一年的缺失。之所以在这两方面没有进展,是因为我害怕,害怕在这些事情上做出改变。害怕的表层原因,可以简单理解为害怕失败,深层原因涉及一些心理模式,这里不赘述。虽然现在有了不少想法,但却没有具体实践行动,还是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所以,2016年将会在这两方面做出改变,而且随着自己的一点积累,也让我有足够心力去承受不确定性带来的恐惧,能够承受压力。希望自己能在2016年遇到更有趣的人,尝试一些更好玩的事情,挑战一些更困难的事情。
五、图片分享
六、后记:
1.不想再等了
12月初时打算要用一个月时间去写今年总结和明年计划的,顺带把思考的思路一并记录,写出一个如何做总结和计划的时间管理专题文章。只是,写完后发现,我已经不想再等了。
刚开始写2015 年总结,冥思苦想“这一年到底做了什么事情”。写总结过程中,发现其实自己做了好多事情,好厉害啊。而写完总结后,却发现我所做的事情,更多是自娱自乐,活在自己的世界当中,而在外面还有一个更大的世界。
原本再等几天,到底年底再发总结和计划的,但现在我不想再等了,我想立即上路,去追求新的生活,因为有好多事情,我要去做,因为根据目前中国男性平均寿命来算,我的生命保守估计只有50年使用期限了。
2.第一次,可能也是最后一次
“为什么要那么‘用力’,那么认真去写年终总结?就算写了,明年你的生活也未必如按这个方式进行啊,那为什么还要写呢?”做这件事时,我不断问起自己这个问题。
没错,写总结和计划并没有重要到会改变我未来的生活,不过就算做了,也不会少一块肉啊。我想,会这么做,是因为我恰好有时间去做,能够专注去做这件事,但这是第一次,也可能是最后一次做。
未来总会因各种事情忙碌,会有更重要的事情出现,也会有各种意外干扰生活,因此,估计以后没时间去做这件事情了。生活不会像我想得那样“等我有时间再做”的,这是拖延逃避的借口,也是高估自我的表现,但这也是生活的常态。现在是有时间就去做,以后则是挤时间去做,甚至能挤出时间,也未必能有现在做得那么细致认真,所以,这是第一次,也很可能是最后一次。
人生无常,我不想傻呵呵地骗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