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香中寻永恒——读《尸检报告》有感

花香中寻永恒——读《尸检报告》有感_第1张图片

今天读完了一本“口味”极重的书——《尸检报告》。

别急着关掉,在这里,我恳请您看完我的书评,或许能带给你一些看问题的新角度,能带给你一些有价值的新信息。

中国人一向讳言死亡,凡是与死相关的词语,比如停尸间、法医、殡仪馆、尸检等都会让我们感到心情沉重。

而本书不但讲死亡,还详细讲述了如何解剖尸体。

本书作者卡拉.瓦伦丁,是一位英国APT(解剖病理学技术员),她在书中描述了大量尸检细节,因其解剖经验丰富、文字功底不错,对细节描写极其真实,所以建议谨慎选择阅读时段。

那我为什么要读这样一本可能让人感觉不舒服的书?

当然不是为了满足好奇心,而是在于我对这本书提出了三个问题:

1、在这种令人恐惧的地方如何保持幽默感?

2、能否从尸检工作中找到对自己生活、工作有启发的价值点?

3、能否在本书中学到一条或几条新知识?比如面对死亡的智慧。

对于第一个问题,大家可能要说,手里拿着闪着寒光的解剖刀,面对着散发着奇怪味道的,甚至是在某些事故中不成人形的躯体,一个女生怎么可能笑得出来?

然而卡拉做到了。她曾这样描写爷爷过世:

处于生命终点的爷爷就像一个发条玩具似的,在能量完全耗尽之前不断抖动,直到发条停止转动。

她也这样描写移动人体膀胱:杰森把它取出来,让我放到解剖台上。我不是很清楚“手持膀胱”的正确姿势应该是什么样的,所以就用食指和拇指把它捏起来,伸直手臂与身体保持足够的距离,就像一个心灰意冷的妈妈拎着她小儿子的臭袜子那样。

她把处于生命终点的爷爷比作一个发条玩具,将人之将死这样一件严肃、略让人惊恐的事情,转化成观察一个玩具的场景;她还把拿着人体膀胱的感觉比喻成拎着小儿子的臭袜子。

人们在这样的地方工作,也许只有保持一定的幽默感,才能长期坚持做下去吧。

那怎么在这种让常人恐惧的地方保持幽默?

不就是应该像她一样,用好的感受代替不好的感受,把恐怖的事物,想象为日常生活中有趣的事物,以此降低恐惧感吗。

这就像是电影《美丽人生》中的场景,在随时可能被杀的纳粹集中营里,父亲就是用幽默对抗恐惧,让儿子以为他们是在集中营里玩一场真人秀游戏。父亲虽然最后死了,但儿子却因此活到了胜利之日。

第二个问题,能否从尸检工作中找到对读者生活、工作有启发的价值点?

别说,卡拉的工作经历中还真有这样的点。

她以前在一个偏远地区的市政停尸房工作,由于碰上伦敦恐怖炸弹袭击,她被抽调到伦敦,协助对遇难者尸检。

在高强度工作的日子里,她展现出来杰出的工作能力,还认识了投缘的同事,这为她今后工作跃迁打下了基础。书中这样写道:

忽然有一天,大都会医院开放了一个职位,招募具有认证资格同时工作能力强的APT。丹尼和克里斯想起了我们从7月起共事的那些时光,于是将信息转告给我,让我考虑要不要应聘。

......我应聘了。然后,我得到了那份工作。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可能因为工作调动结识贵人、获得机会;有些人可能因为碰上特殊工作,因表现出色而被破格晋升。

我们每个人都会习惯自己的舒适区,然而有时候工作与生活中的变化,会让你进入学习区,甚至是恐慌区,如果你能坚持下去,也许就会转变为人生中难得的机会。

对于第三个问题,在这本书里,我又学到怎样的人生智慧呢?

书里有这样的文字描述:

看到靠着不断吞噬尸体而繁衍的蛆虫和甲壳虫时,我又似乎真的开始对生命“轮回”的真谛有了一些感悟。

牛顿热力学第一定律告诉我们,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如果我们将地球,以及这个星球上所有的动植物群落视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话,那么,那些已经逝去的生命的巨大能量势必会以供养食腐生物或者肥沃大地等方式重新循环回来,生命力就是以这种方式进行着“轮回”、不断更迭着形式的。

仔细品味这样的文字,是不是对你有所启发?

对啊,既然能量守恒,一种能量会转化成另外一种能量,那就意味着一种生命寂灭消失的同时,另一种生命又在诞生。

打个比方来说,蛆虫依靠尸体繁衍,可能有鸡鸭获得了蛆虫的能量,接着人类获得鸡鸭的能量,最后人死后又由蛆虫吸收能量,......这不就是自然状态下生与死的轮回吗?

读完这本书,我有一个很重要收获是:你可以通过对死亡的剖析,体会到生存的意义。

光明之所以让人觉得可贵,不正是因为黑暗的存在吗?生命之所以如此宝贵,不正是因为死亡的存在吗?

美剧《不死法医》中的男主角长生不死,他的死亡与重生情节,在电视剧中也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而在现实生活中,正是因为死亡必然降临,所以一个新生命的偶然诞生就显得特别让人兴奋。

正如爱德华·蒙克(表现主义画家,作品《呐喊》)所说:以我腐烂的肉身,滋养花朵的生长,我在花香中寻得永恒。

花香中寻永恒——读《尸检报告》有感_第2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花香中寻永恒——读《尸检报告》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