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滇藏之行进云天

天路,通往圣的边际。天路,磨炼灵与肉的生命极。行进于此,洒脱地穿越。惟—— 头顶的希望, 眼中的光明, 心里的敬畏, 脚下的坚毅。

穿越滇藏之行进云天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通麦天险不再。通麦大桥连通了穿山隧道。天路拐过了17公里长的“死亡谷”后,人们才突然想起澜沧江边的山崖路 、怒江河谷的滚石、高海拔寒山垭口的风雪来。

行进绝美的滇藏,天险不只有通麦的。 从香格里拉到拉萨,九天的记忆,足以嵌入余生。

历经了两场雨,足够洗去满身的凡尘吧。离开香格里拉的时候,风雨交加。


穿越滇藏之行进云天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从海拔3300米一路下坡,直奔金沙江畔海拨2000米的奔子栏。越过奔子栏 ,再直上海拔4292米的白马雪山。

穿越滇藏,先一个俯冲,再腾空而起。穿越滇藏,这才算真正开始。


穿越滇藏之行进云天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途径奔子栏后,路便难走起来。几处塌方抢修后的路段,砂石、泥坑,颠得厉害。 山路弯弯,车如蜗行。 接连翻越了云岭2道海拔4000米左右的山梁,滇藏线上第一个高于4000米 的寒山垭口——白马雪山垭口横亘于我们的脚下。

垭口处,风大,无雨。垭口标志上围系着洁白的哈达、祈福的经幡。 裹衣漫步上前,放眼。彩云之南,好一幅壮美的蓝天。


穿越滇藏之行进云天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连绵的群峰顶处,白雪皑皑。其下,白云飘绕,层林相嵌。 尽收眼底的美景,令人目迷神眩,颇生“把酒临风”之感。 ……

下得坡去,便是海拨3400米的云南第一高城了——德钦。德钦县城,不大,地处山谷间。而飞来寺对面,便是云南第一高峰——梅里雪山。


穿越滇藏之行进云天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梅里雪山,是由连绵巍峨的十三座雪峰聚集的雪山群,又称“太子十三峰 ”,终年积雪。主峰海拔6740米的卡瓦格博峰,是藏胞的朝觐圣地,心中 的“神山”。虽高不及珠穆朗玛峰,却至今不被人类征服,也永远不被征 服。1991年的中日联合登山队惨案后,这座因信仰和文化而被尊重的雪峰 ,以国家的名义禁足。

我们没住在县城,而是选择了飞来寺边一家带观景平台的酒店。

下午4点,我们在观景平台上暖暖地晒着太阳,听着空灵的神曲《Natura》,远远地看着梅里雪山。 晒着晒着,只能穿短袖了。

这是啥天。老吴说:庆幸吧,明天是个好天气,可以看到“日照金山”了。那可不是谁都可以看到的。“日照金山”?那可是神级之景。

第二天,我们起了个大早。 观景台上,晨风吹得忒冷,我们咬着牙忍着。

月淡星稀。雪山之巅,开始泛白。7点10分左右,当冉冉而起的第一缕霞光照划过峰巅时,我的心仿佛一下子停止了跳动。

一瞬间,炫丽夺目的万道金光从长空中直射梅里雪山,十三座雪峰齐齐披上了一层耀眼的光,活脱脱十三位披着黄金铠甲的勇士,威风凛凛地守护着他们的天神。

这就是传说中的“日照金山”。此生,没看过如此壮美的山岚。如果非要用两个字来形容,那就是——震撼。如果非要再加两个字的话,那就叫——震撼无边……

告别德钦,下一站——芒康,该是西藏境地了吧。

一路向西。从飞来寺出来,我们沿梅里雪山下的澜沧江河谷逆流而上向云南与西藏交界的盐井乡进发。


穿越滇藏之行进云天_第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穿越滇藏之行进云天_第7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盐井海拨2400米,是西藏区域海拨最低的地方,风景秀美,气候宜人。

而绝美之地便是被称为“阳光与风的作品” 的盐田了。这里至今保留着世界独一无二的古老制盐术,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层层叠叠的上千块盐田如梯田般在澜沧江的高山峡谷间构成了一道神奇的风景。

这里零星散布的藏族村庄,在奔腾咆哮的澜沧江畔,在雄伟而苍凉的大山怀抱下,如此地宁静安祥。这里,仿佛空气都是甜的,脑子也感觉清醒了许多旋了几天,“高反”多多少少还是有点。


穿越滇藏之行进云天_第8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穿越滇藏之行进云天_第9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老吴说:少喝茶,多喝矿泉水,快速补氧。 还别说,对付轻度的“高反”,这是个绝好的办法。只是这一路,喝得人冰冰凉凉,都快冷血了。不说“高反”了,赶紧上路吧。远着呢。

飞来寺至盐井到芒康的这段255公里的路上,与盐田同样记忆深刻的,则是澜沧江上的那段40多公里长的山崖路,走了一身汗。

芒康山、澜沧江、怒山、怒江这一带都属于横断山脉地貌,高山峡谷落差很大,山体呈断层状,崩塌、滑坡和泥石流是常有的现象。

老吴说:澜沧江边的大山,高达上千米,七八十度的陡坡,表面净是松散的碎石和砂土,不少路段随时会出现泥石流、塌方和山体滑坡现象,小则堵塞路面,大则冲毁路基。雨天更甚。这里出的事可不少。今天天气还行,可是否能顺顺利利过去,则要看造化了。他后面的这句话听了心里有些发虚。在险恶无控的大自然面前,人类真的是渺如蝼蚁。 但我始终相信,天佑好人。

这段崖路左边临山,穹崖峭壁;右临深谷,闻涛涌水声而不见水。坐在副驾驶的位置,我一度不愿往右看。


穿越滇藏之行进云天_第10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穿越滇藏之行进云天_第1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路面不宽,凸凹不平,倘若会车,简直不敢想象。 码速如怠,我们摇摇晃晃地一路颠着前行。颇有些“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壮烈。

……

当车通过横跨在天堑上的澜沧江铁桥时,便是通途。抵达芒康时,天色近晚。

芒康在藏语里意为“善妙地域”。这里是滇藏线和川藏线的交汇点,G214与G318在此汇合,并线。


穿越滇藏之行进云天_第1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我们进入了西藏的东大门。正是: 三尺离天,西界佛地、生莲花。 倚北崖瞰,奔江南去,流百世雄苍。 吴张追梦,岭头乘秋、听云曲。 踏雪东来,赏得烟霞,先闻一炉香。

苍凉、雄伟。 这是西地于入藏者的印象。信仰、敬畏。 这是西地人的待世之态。

信仰是个好东西,是神圣的。信仰是什么?信仰是对某种主义、宗教或对某人、某物的信奉和尊敬,并将之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信仰是一种情绪,是灵魂式的爱,价值取向是向善趋美的。


穿越滇藏之行进云天_第1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敬畏也是个好东西,同样是神圣的。敬畏是什么?千世“文圣”孔子说得最为透彻。 在《论语》里,“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而天命是上天的意志,涵盖一切自然法则。敬畏的价值取向同样是向善趋美的。

这段话,被后人浓缩为一句劝世名言,“知者畏,无知者无畏”。

孔子周游列国,但没到过藏地。 李白没到过,苏轼没到过……连同明代的大旅行家徐霞客也错过了这里。

古代那么多伟大的文人齐齐错过了藏地,实在是遗憾。于是,璀璨的中国传统文化里,恰恰缺失了雄伟的又一页。

当然,这也是藏地的遗憾。 但文化向善趋美的历史属性是相通的。独特的藏文化将信仰和敬畏表达得与汉文化同样精准,并吻合得天衣无缝。看看,磕长头匍匐在山地的藏胞。看看,天路上不畏艰辛的朝圣者。

遗憾归遗憾。 可藏地,依旧是那样的雄伟。 正如我们穿越滇藏线上路过的东达山那样。

从芒康前往八宿的途中,要接连翻越觉巴山、东达山、业拉山三座大垭口。这又是一段艰苦的旅程。 出了芒康沿着15公里曲曲折折的盘山路翻越登巴山,其海拔虽没上4000米,但历程是艰苦的,主要是因为这里是个大峡谷,有着1800米的落差。 过了觉巴山便开始翻越东达山。


穿越滇藏之行进云天_第1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海拨5008米的东达山垭口,是滇藏线最高的垭口,寒气刺骨,风雪交加。垭口的人,不少。


穿越滇藏之行进云天_第1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海拨5008米是什么感觉,下车走走就知道了。 紧走两步后,心跳加剧,头晕目眩,脚如踩棉,身似醉酒。 高原上行走,快不得。停下来,喝几口矿泉水,就好了。

老吴呢? 但见他,风雪中大步奔向距离垭口标志处约百米的小棚子,一群做小买卖的藏胞在那搭的。约莫10分钟,老吴拧了个小袋子出来了。 我知道,那一小袋东西,对老吴来说,并不重要。他倾向的是藏胞风天雪地里的不容易。与施舍无关。具备信仰和敬畏的人,心存美好和善良。 他就是那样的人。

此时,垭口上空乌云压顶。高寒之地,气候变化无常。豆大的雨点骤降。观景台的看客,急速地往各自的车边奔去。再看老吴,一点都不急,慢悠悠的。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我脑海蹦出了苏东坡在沙湖看田途中遇雨的情景。远远地看着老吴,活脱脱一副东坡形象。只不过,他手里一个袋子而已。年纪差不多。 我想,只有那些心里有信仰、懂得敬畏的人才会在风雨面前,在人生面前,才会表现得如此淡定和从容吧。

从东达山下来过左贡、达邦,便是海拔4658米的业拉山了。盘上业拉山垭口后,下山便是滇藏线著名的天险——九十九道拐,又称“怒江七十二道弯”。


穿越滇藏之行进云天_第1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穿越滇藏之行进云天_第17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下山前,我们仔细地检查了下车刹。七十二道弯,弯多坡急,还要留心滚石,我们小心翼翼地在呈之字型的路上缓缓地一道又一道地盘旋。这是滇藏线上无比浩大的人工奇迹,可谓荡气回肠,给人心灵和视觉的震憾无比。

下了九十九道拐,出怒江大桥再前行40公里便是八宿了。 这段行程,我算是打心底里敬重老吴。“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

西藏,好一片神奇的土地。西藏,不只有雄伟与苍凉,同样蕴藏着清秀与柔美。


穿越滇藏之行进云天_第18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穿越滇藏之行进云天_第19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美,在云山深处。天使般的然乌湖,“东方瑞士”波密、“天然氧吧”鲁朗、“西藏的小江南”林芝,都是。

清风白云伴,蓝天飞鸟鸣。墨绿欲滴,翠溢百里,柔情万种。去丽江千里,又现高原姑苏。若不是那远山雪影或隐或现的提醒, 那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风光, 仿佛置身江南, 如回家一般。

这是我们穿越滇藏最为轻松的两天。越过八宿前面海拨4468米的安久拉山后,我们仿佛走进了一个童话。


穿越滇藏之行进云天_第20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穿越滇藏之行进云天_第2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静谧清澈的然乌湖在连绵的雪山绿影环抱中静静地等待着我们。然乌湖蜿蜒绵延长达26公里,更像一条河。可这里的人们怕外世误解,便把天使般的然乌湖分为了上然乌和下然乌。

这里,湖畔的峰顶终年白茫茫一片。 明镜般的湖面倒映着四围的雪峰、翠林、蓝天、白云。 天地无际,好一湖山水。如诗。如画。梦境一般迷人。漫步湖畔,如同走进了《安妮的仙境》,“碧螺树、连山雪,落一湖欢喜、一湖翠碧。玛尼堆、细细垒,借晨曦祈福、寒石作笔。落墨处,然乌泛雨,淋湿未干的心事。”

这里,美得我不想眨眼,仿佛一眨眼便错过生命中绝无仅有的美丽。再往前,就是波密了。


穿越滇藏之行进云天_第2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去波密的途中,来来往往的人们提起波密时,总在其前面冠上“西藏的小瑞士”。

瑞士我没去过。可老吴去过。我问老吴:波密真的有瑞士美吗? 老吴点点头说:真的有,我们先去看如开般的米堆冰川,你就相信了。老吴的话,我信。


穿越滇藏之行进云天_第2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米堆冰川位于波密县玉普乡。我们徒步走进景区后,一个冰湖突兀在我们面前。冰湖的另一端有一道巨大的冰舌连接着依山而下的冰瀑,在阳光下闪着银色的光芒,特别耀眼,让人感到一阵阵晕眩。

米堆冰川,的确似老吴说的那样如同一块洁白的玉隐匿在雪山群峰间。 玉普乡这个名字估计是因为米堆冰川吧。没考证,不便妄论。但我想,该是的。

推断的依据是景区介绍米堆冰川的溢美之词——中国最美的冰川,还有老吴说的“如玉般”。 走得有些匆忙,本是该问问的。

过了米堆冰川便是海拨2700米的波密。波密县又叫扎木县,虽说是个县城,其实更像个小镇,差不多就几排房子,街道两旁分布着各种小商店。

这里的人们,在湖光山色映衬的秀丽风景里,惬意地生活着。这里森林茂密,氧气充足,空气清新,虽不是入藏后海拨最低之地,却定最舒服的一个地方。

这里的确是江南的感觉,不,超越江南的。呼吸着异常清新的空气,我们终于可以睡上一个舒适的觉了。盛秋的波密,春天一般。


穿越滇藏之行进云天_第2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通麦大桥通了后,谁都不用赶早了,只因不再提心吊胆。波密的前面就是已成历史的通麦排龙天险。这段长约17公里的路,因为常有泥石流发生,曾是318线上堵车最严重也是最危险的一段路,但自去年4月通麦大桥全线贯通穿山遂道后,天路“死亡谷”不再。 看了老吴发给我的他5年前穿越通麦的照片,好生羡慕。

过了通麦排龙,便到达了有天然氧吧之称的鲁朗镇。郁郁葱葱的森林里,涛声如海。 穿行在山林小径之中,置身于雪峰环抱的森林间,神清气爽。

我想,这里,正是历经无尽的天寒地冻,才显得如此坚贞卓绝吧。

过了鲁朗,一路上坡,越过海拨4728米的色季拉山垭口,便到了“西藏的小江南”。

林芝,藏语意为“太阳宝座”,四周雪山林立,空气湿润,景色异样宜人。整个藏村都是润润的,那萦绕着绿色的雨雾,像一层薄薄的的纱,给藏村平添了几分神秘,也给这原本秀丽的风景增添了几分神秘。绝美之地。绝美之极。别样的神韵。别样的风情。

你可能感兴趣的:(穿越滇藏之行进云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