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进~5

苏轼曾在《东坡志林》中记录了这样一件事,有人求教欧阳修怎样写文章,他答道:“无它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就是说,要写好文章,唯有多读多写,一般人却每写一篇就希望有过人之处,这样的心态很难达到高水平。


具体的建议有:


善用学校的平台资源,包括图书馆、优秀的老师和同学。低年级的时候少逃课,认真学习专业知识,等到对自己的专业了解得比较深入,也有了一定专业的眼光,建立了自己的知识体系后,再自主决定要学习的东西。

善用互联网优质教育资源,包括世界名校的在线课堂,还有三大在线课程学院Coursera、Udacity和edX等。

主动试错。大学是人生中试错成本最小的时期,多尝试,失败的后果一般也都可以承受。

了解自己,评估自己的价值。管理好自己的“知识资产”,调配好学习实用性高(如工程、技术、金融)和思想性高(哲学、艺术)知识的时间,让自己的智力资产有市场。

创造属于自己的作品。论文、作品集、发明专利等都在此列。


作者归纳了五位名人的思考方法:


投资家查理•芒格的知识融合方法曾在前面提到过,他广泛吸收了包括数学、物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生物学在内的不同学科的知识,运用这些学科的基本模型来分析判断经济和投资问题,多维度全方位拉网,思考多个复杂因素形成的共振,最后得出自己的分析结果。

经济学家张五常的方法是走入现实,亲自观察和体验各种复杂的经济现象,以获得深刻的洞见。他不是书呆子式的学者。比如他曾经在除夕夜去街上卖橘子,为的是去体会不同时间、地点和天气下,买卖双方交流模式的变化。他也会自己养殖生蚝和三文鱼之类的水产,来分析流动和非流动的自然生物的产权问题。

商业思想家纳西姆•塔勒布是在现实和理论中、商业和学术中交替学习。他是金融交易员,也是大学数学研究所里的研究员。从他创作的《黑天鹅》一书中,可以看到多学科思想的融合,也可以看到他对人类历史上各种极端事件的分析。从现实出发来提问,在思想的海洋中畅泳,用实践来验证,在写作中升华。

物理学家和教育家理查德•费曼是著名的物理学家,也是优秀的教育家。他发明的“费曼图”,是全世界的粒子物理学家的基本工具,他写的《费曼物理学讲义》是多年来畅销的物理学教科书。他从不把抽象的理论和生动的现实看作是对立的,而是用经验来表述理论,用具象来表达抽象,是一位非凡的思想家。

电影导演侯孝贤是从现实中学习,然后回馈到现实中去。他很会“读人”,只要是和他打过交道的人,他都会用心去“读”他们,而且越是看上去有些奇怪和特别的人,他越有兴趣。作者猜想侯孝贤大概把自己遇见过的所有人都汇成了一个素材库,然后通过自己的解码和加工,融合到电影中去。


让自己与众不同

2015年,电影《模仿游戏》获得了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获此殊荣的是1981年出生的年轻编剧格拉汉姆•摩尔(Graham Moore),他也是第一次被提名奥斯卡。摩尔走上舞台,接过奖杯,用颤抖的声音发表了他的得奖感言:


“艾伦•图灵(《模仿游戏》的故事原型)从没有得到过站在这样的舞台上接受褒奖的机会,而我却得到了。这是我听过最不公平的事。所以在这简短的时间里,我想分享一点东西。在我16岁的时候,我曾试图自杀。因为我觉得我是个怪胎,我和别人不同,我感觉不属于这里。现在,我却站在了这里。所以此刻,我想告诉那些与我有同样感觉的孩子,觉得自己是个怪胎、觉得自己不同、与周遭格格不入。是的,你的感觉没错,你是怪异、是不同、是格格不入,但请你保持怪异,请你与众不同。而当下一次你站在聚光灯下时,也请你把同样的信息继续传递下去。”


“请你保持怪异,请你与众不同”(Stay Weird, Stay Different)也是作者在本书的最后想和我们分享的。只有独一无二,才能不可取代。彼得•蒂尔(Peter Thiel)是硅谷著名的投资家,《从0到1》的作者,他也认为,能在标准化教育下形成和他人不一样的想法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从0到1”的创新,必然属于那些能独立于主流思潮之外的,富有智慧和勇气的思考者和行动者。为了追求社会认同而去迎合主流的人,反而会被时代所忽略。作者鼓励我们,忘记社会认同,尽管去做“酷”的事情,重新发现事物的价值。


最后,作者依然善解人意地以一系列具体的建议,作为全书的结束语:


抗拒自己的欲望,或者延迟满足欲望;

质疑貌似最可信的言论,不盲从任何人;

屏蔽流行信息,或者只在固定的时段接收流行信息;

思考最不可能的事,为其发展出可能性;

保留和发展自己的“怪癖”,并将其发展成自己的竞争力;

为小事物狂热,并在小事物中发现大世界;

开展思想试验和行动试验,让思想和行动相互激发。

你可能感兴趣的:(精进~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