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啦·杂谈(之二)

      前天晚上6:00的时候发布了《过年啦·杂谈》,截至目前,阅读人数499。具体链接如下

      过年啦·杂谈


过年啦·杂谈(之二)_第1张图片
过年啦·杂谈(之一)

      之前给了自己一个约定,如果上面这篇文章阅读达到500,那写下一篇关于过年的文字。

过年,是一种群体的情绪

      春节是中国人最隆重的传统节日。百节年为首,据记载,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千多年的历史。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剧烈而深刻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一年一度的春节,也因此烙上了明显的时代印记。但春节的传统色彩,如亲情、和睦、欢乐、及对未来的美好祈盼,仍是任何年代的春节不变的底色。

      拜年是中国人过春节悠久而古老的文化习俗。

      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传统节日。春节又叫“过年”。正式“过年”是从每年的农历腊月三十开始的,也就是每年的最后一天。

      不管岁月如何荏苒,时光如何变迁,哪怕是沧海桑田, 记忆不曾远去,只是沉淀在遥远的岁月里。关于过年,一代人有一代人不同的做法。

      每年的春运都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南来北往的人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回家;不论是飞机高铁,自驾,拼车还是摩托车,山高水远,阻挡不了回家的心。

    仪式感

      《礼记·礼器》中说:"礼也者,返本修古,不忘其初之也",意思是说:"礼的本意就是回到本心,回到远古,表示不忘初心"。

      过年是一个非常具有仪式感的节日。

      在南方这块土地上,无论是传统的清明节,还是冬至节,都是非常重大意义的节日。清明节,烤乳猪就是非常具有特色意义的形式;冬至节,"冬大过年",鸡,作为一个传统,绕不开这个话题。

      传统节日的意义,在于它非常的具有仪式感,仪式感通过一件件具体的事情呈现出来,赋予了生活或者生命独有的意义。

      祭灶,扫尘,接玉皇,洗福禄,杀年猪,贴春联……

      我们小时候,大年初一要去拜年,大家起的很早,吃完早饭,按照亲疏远近挨家挨户拜年,话家常。初一,初二,初三,初四,初五,甚至是更长的时间里,每一天都有固定的节目,去哪一家,带什么东西,说什么话,做什么事。

      儿童们期盼过年,那是因为他们对于未来充满了希望;大人们对于过年,慢慢少了一份心劲,那是因为他们对于过去充满了回忆。

      仪式感能够训练谦卑心和恭敬心。"仪式感,参与感。成就感",对于不论是个人还是组织,都是走上进阶之路的三步曲。

    敬畏心

      传统文化中具有禁忌的力量——禁就是不许做,忌就是避免做。

      比如:传统的初七是人日。

      在上古时期,人们庆祝辞旧迎新的日子不是在岁首,而是在蜡(zhà)日,相当于现在的春节。保留到今日的很多春节习俗实际上都已经褪去了传统的祭祀、祈福色彩,成为文娱性质较强的活动。但古时的几乎所有节庆内容,几乎都与祭祀相关,具有神圣的维度。蜡日最重要的庆祝活动便是举行蜡祭。

      《礼记·郊特牲》对古时候的蜡祭做过这样的记载:在每年的十二月,天子会举行聚合万物之神的大合祭,由于所祭之神共计八种,因此,此祭也称为大蜡八。

        据说,神农氏最早开始举行蜡祭。“蜡”是求索的意思,蜡祭也就是求索并聚合各种鬼神加以祭飨。

      禁忌的力量,对于今天来说一定有参考意义,我们如何能够"令行禁止"?如何富有执行力,如何具有领导力,如何提高组织的效率?禁忌就是规则,就是最基本的秩序的力量。

群体容易健忘和失忆

      这两天关于武汉肺炎的事情沸沸扬扬。

      不论是什么样的原因,十六七年前的非典依旧是很多人难以忘怀的记忆,这也是疫情的爆发,最不完全的消息反馈,还是来自于动物身上。

过年啦·杂谈(之二)_第2张图片
发现自己,成就自己


      群体是最容易记忆的,也是最容易忘记的。每一个日子都值得珍惜,每一段日子都值得肯定。

      在每一个特别的当下,做更好的自己。特别是在这个关键的时间节点上,让我们不断整理行装,不断回顾过去,不断盘点未来,不断进步成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过年啦·杂谈(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