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高危环境里工作,没有别的好招,我每天提醒他们最多的都是最基本的,‘关门洗手戴口罩戴眼罩’,偷不得懒!决不能图一时轻快”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文|本刊记者徐梅
编辑| 周建平蒯乐昊
全文约1889字,细读大约需要5分钟
胡明医生(中)和同事在工作 图/武汉肺科医院提供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有来自国家和各省、市医医疗队16个,超过2200名医护人员,以“兵团”作战的形式,极速增援武汉的13家医院。前来增援的医护人员多来自呼吸科、感染科、重症医学等科室,将极大缓解本地一线医护人员的严重缺乏。
然而由于疫情蔓延,仍有大量非高度相关专业的医护人员在一线作战。一家三甲医院的外科医生告诉南方人物周刊,“自疫情发生后,科室里一直都在抽调人员支援发热门诊,最开始上的是年轻力壮的,到后来,已经派不出人了,现在是排班儿,轮流上。”
由于每天出诊时间长、病人多,医护人员尽管做了必要防护,仍然存在感染风险。外地驰援的医疗队所支援的医院中,不少是临时征调,紧急从普通医院转为定点收治医院的,与专业的传染病医院所具备的硬件设施有差距。针对这样的情况,医患如何配合,尽可能减少医护人员的感染几率,也减少病人之间的交叉感染,本刊专访了武汉肺科医院ICU主任胡明。
武汉市肺科医院(武汉市结核病防治所)成立于1950年,是集结核病预防控制与结核病、肺部疾病临床诊疗及科教研为一体的三级肺科医院。疫情发生以来,胡明带领ICU团队第一时间收治急危重症肺炎患者,并成功抢救多名危重症肺炎患者,“从我们ICU里出去的三个病人,其中有两个已经出院了,还有一个也快出院了。”
从元旦到现在,他所带的团队一直在连续奋战,目前所有医护人员健康状况良好,“我们在高危环境里工作,没有别的好招,我每天提醒他们最多的都是最基本的,‘关门洗手戴口罩戴眼罩’,偷不得懒!决不能图一时轻快。”
ICU是抢救生命的作战室,容不得一丝疏忽
图/武汉肺科医院提供
“感谢各地来支援我们的医疗队,他们的增援可以缓解很多困难,医护人员首先要加强自我保护、加强预防,在保存自己的前提下,更好地救治病人。”胡明相信医护人员的职业素养,“上发热门诊没有不知道做好防护的,但是现实的条件很多时候将医护人员置于高风险之中。”
“很难控制病毒,我们只能跟在病毒变异的后面,摸索中前行。”目前我们还处在等待科研突破和新药研发的过程中,胡明呼吁在门诊候诊的病人,再急也不要一拥而入,“尽可能排队等叫号,一定要在就诊室外等候。按照规范,医生看完一个病人,应该暂停一下,消毒,清除一下前一位患者可能存在的病毒隐患。也要给医生点时间做自我防护,至少让他(她)洗个手。”
他叹一口气,说不只是现在,疫情没有发生前,许多病人都没有这样的习惯,“很多时候上一个还没出去,排下一个号的病人可能早早就进来了。现在门诊压力更大,医护人员常常处在病患的包围中,你让他(她)怎么防,防得了正面,防不了侧面。”
“作为医生,我们理解病人的急切,但是这样对他们自己非常危险,这些病毒并不是喷到空气中就死掉的,它可能会存活,如果停留在手上,你再用这个手触摸了鼻子,或者吸入到咽喉,都可能导致感染。”拿到防护用品,医护人员要正确穿戴,“N95可以提供很好的密闭,它有加厚鼻垫,捏合封闭。但一个就足够了,多带几层不一定贴合性更好,这一点不仅大众,甚至个别医务人员都是不大明白的。”
有些医院N95口罩供应不足,医生护士以双层普通医用口罩防护,胡医生说,这无法给予一线医护必要保障,“确实疫情是突发的,没有哪个机构,包括政府,能够预备那么多防护用品,有个逐步解决的过程,但是重点问题一定要优先解决。”
疫情蔓延后,由于疲劳作战,一线医护人员承受着疲惫和心理高压,尤其是对非传染病科室的医护人员来说,突发的疫情让他们来不及接受充分的专业训练。
常年在传染病医院重症科室“战斗”,在胡明身上磨砺出练达乐观,他特别提醒重压之下的医护人员“不要过于焦虑”,“在科室里我常跟他们说,要谨慎,重视细节,不要养成‘闯红灯’的习惯,闯一次红灯不见得出事,你要是习惯性闯红灯,那一定会出事。”
胡明医生从元旦开始坚守岗位至今 图/武汉肺科医院提供
胡明医生经历过2003年抗击非典,相信局面再难也总会有转机,“这个过程有些人会经历痛苦,甚至失去至亲至爱,”作为医生,也会遇到挫败,生死一线间,想要救活一个病人,“必须想到极致、做到极致、学到极致,重症医生都是有点强迫症的。”
“现在最重要的是分诊,对于呼吸窘迫的病人高度关注,在医疗资源上给予倾斜。”非常时期,医护人员大都在超负荷工作,压力很大,“做了防护,一天要看几百个号,很多细节都顾不到,医务人员风险太大了。”
至于老百姓,理解就是最好的协同作战,“没有必要太过于恐慌,出门戴口罩,少去人多的地方,一旦感染,早发现早治疗,但不用都挤到医院去住院。大家都有一个科学的、平和的心态,再难也过得去。”
征集疫区真实故事,记录我们的命运
《南方人物周刊》现面向所有新冠肺炎一线的读者征稿,写下你正在经历或亲眼所见的故事。如果你是一线医护人员或其家属,疫区公共服务人员,病患本人或家属,专业人士等等,如果你有故事、有困难、有建言,请让我们知道。我们也同时征集采访对象和新闻线索,留下你的联系方式,我们的记者会同您联系。我们会充分保护受访者的隐私。
隔离疫情,但不隔离爱。写出你的真实故事,你的困境和希望,记录我们共同的命运,围城内外携手共度。
此次征稿形式不限:文字(2000字左右)、图片(原创拍摄)、音频视频(原创录制)
祝愿所有在疫区和不在疫区的朋友们,新春快乐,平安健康。
投稿方式:
1、直接给本篇文章留言,格式为:【线索】+内容+您的电话(留言不会被放出,绝对会对您的个人信息保密)
2、《南方人物周刊》微信公号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3、《南方人物周刊》官方微博讨论话题:#我在疫区有话说#
注:请务必保证投稿内容的真实、客观、理性,不造谣,不传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