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80后的P2P梦

北大金融数学系的李欣贺和杨一夫是同班同学。毕业后,李欣贺去了德意志银行香港投资部为准上市公司剥离不良资产,后来加入中银国际和渤海产业搞投资;而杨一贺则选择了远渡荷兰读金融硕士。

一次饭局上,李欣贺认识了清华大学金融系的福建人张适时,当时,张适时刚刚完成自己毕业后的世界环游,在自家的富山矿业集团里帮忙打理生意。2005年杨一夫从荷兰归来,彼时国外兴起了P2P网贷业务,加之李欣贺先前的投行工作经验,于是三个不安分的80后便开始围绕此话题,探讨起国内民间借贷的内容。

在李欣贺看来,类似银行这样的金融体系并不做个人的无抵押贷款,但中国有成千上百万的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户,他们这类群体其实在信贷领域一直存在巨大的需求和供给缺口,而很多机构都放弃了对这一群体的服务。

通俗来讲,就是「勤劳的个体户本来可以养50头牛,却只能买5只牛犊;而大公司的老板直接坐到银行贵宾部,就能贷到很多钱。但这些人其实没有分别,小老板和个体经营户甚至更勤奋,工作更拼命」。李欣贺认为,如果能借助互联网实现个人对个人的网络借贷,帮助这些群体寻找资金,其实是一块很大的市场。

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大量的货币投资导致资金结构和周期陷入交错困境,银行的理财产品错配让市场的货币流动不均衡,出现了资金链告急的情况。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三个人放弃了前途光明的高端就业前景,以一种双脚插泥的姿态踏入P2P行业的探索之路。

做金融,须把控借贷双方的风险和收益。三个创始人都是科班出身,拥有相当丰富的金融知识储备和从业经验,团队一开始就建立了多种风控机制。其一是产品的设计和交互;其二是不断迭代的风控模型;其三招聘从业经验丰富的业务人员,做到适时干预,这样从源头上就控制了资产质量。同时,还建立了专业的贷中贷后管理和催回流程。

公司自始至终坚持「小额分散」的原则,不做大额机构的贷款,所服务的用户涉及全国数百个城市,人均出借金额8万,且平台监测有近乎80%的资金也都流入了生产经营领域。换句话说,借钱的人,大部分都是用来正常的生意经营和周转,这与一些缺乏线上监管或银行存管的自融平台或欺诈平台所覆盖的群体质量是有显著差别的。

进入2018年以来,互联网金融频频「爆雷」,但人人贷资产端显示的情况却是竞争压力和获客成本反而下降,风险指标也在持续优化。值得一提的是,经过8年的平稳运营,人人贷的盈利能力已相当可观,仅于2014年进行过一次A轮融资,用于人才搭建和产品服务优化以及业务纵向上的并购和收购。

如今的人人贷已经从当初创业时的150平米和10几个人的小团队壮大到上千人估值近几十亿美金的大集团,只今年上半年,累计成交金额就突破了600亿。

与其他自融平台老板赚一笔就跑路不同,3个80后的创业者自身的家庭背景和个人经历都让他们极为爱惜自己的羽毛。杨一夫曾表示「赚钱不是我们的目标,做金融服务,劳心劳力没有尽头,这个行业根本看不到天花板;如果到达天花板了,那么也会选择再次创业」。

你可能感兴趣的:(3个80后的P2P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