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谷趋势(ID:zgtrend)|齐以和 黄狮虎
广深港连线,粤港澳大湾区展翅。沪苏杭携手,长三角龙头跃起。京津协作,雄图展开。
中国三大城市群的舞台上,超级城市无疑是撑场的“台柱子”。
近日,国家定调,另外两座中国Top10的超级城市,也要高调唱响“双城记”了。
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两座国家中心城市“牵手”,这样的高规格,只有北京-天津才享有过。
中国第四大城市群,正式浮出水面?
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这相当于从国家战略层面,对成渝“双城记”做出部署,非常罕见。
△成渝区域格局示意图
事实上,这已不是中央首次为成渝地区的发展“把脉”。
成渝经济圈简史
放眼整个西部,成都、重庆是中西部综合实力最强的两个超大城市。
重庆是继北上广深后,GDP率先突破2万亿的中国第五城,经济体量与广州、深圳相当。
成都GDP1.5万亿,排全国第八,已经超越中部第一市武汉。
同时,它们还都拿到了国家中心城市的殊荣,地位独特且重要。要知道,整个长三角都只有一个国家中心城市上海。
因此,成都、重庆是壮大西部发展当仁不让的“领头羊”,成渝城市群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成渝城市群的覆盖范围包括重庆全域、成都市以及四川德阳、绵阳、乐山、眉山、资阳、内江、宜宾、泸州、自贡等11个城市,覆盖范围占据四川和重庆面积的30%,人口密集度是两地的75%。
2018年,成渝城市群覆盖9500万人口,占全国6.8%,与珠三角旗鼓相当;GDP5.7万亿,已经占了川渝经济生产总值的90%。
在南强北弱、东强西弱的大变局下,成渝城市群成了西部最大的希望。
相比其它三大城市群,成渝城市群距离世界级,还有点遥远。
▲图片来源:泽平宏观
2018年数据显示,成渝城市群经济规模位列第6,排在第三梯队,低于长江中游、山东半岛城市群。
排在前面的城市群存在各自的隐忧。长江中游城市群只有武汉一个强二线城市,山东半岛城市群内部又分为济淄泰、青岛、烟威三个都市圈,比较分散。
中国规划的19个城市群,图片来源:泽平宏观
成渝城市群也存在绕不开的弊病:两城之间“穷兄弟”太多,结构“两头大、中间小”,中部“塌陷”现象明显。
成都重庆之外,没有旗鼓相当的“第三城”:GDP在2000亿级的城市只有四座,垫底的雅安还只有600来亿,不及东部地区一个发达的县。
加上两座城市相隔300多公里,这一空间距离比其他三大城市群的距离要远得多,对于发展特大型城市群有不利之处,位于两地之间的中小城市所受的辐射也相当有限。
四川纳入成渝城市群的15个市,人均GDP呈现由成都市区向川东城市(资阳、遂宁、内江)由西向东逐渐递减,重庆29个区县人均GDP也呈现出类似变化。
并且,跨省协作的难度本来就很大,两地主体意识都很强,很长一段时间,两地都是各自为政,暗中较劲,“相爱相杀”层出不穷。
例如,两座城市都想争当西部交通门户。面对重庆在铁路上的奋起直追,成都也不甘示弱,双方在高铁建设上甚至进入了互不相让的状态。
这边修西成,那边就搞西渝;这边有成贵,那边就设计渝贵;这边修郑渝,那边就推京蓉,双方都把以自己为中心的高铁网织成了蛛网状。
四川在规划泸州、自贡等川南片区的城市快轨,并没有与重庆的荣昌、大足、綦江等渝西片区进行“无缝”对接。在高速公路收费上,由于两地收费标准不统一,还多次出现“一路两价”的怪象。
地区间产业布局同质化。相邻不到百公里的渝西川东地区,纷纷把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作为主导产业,在招商引资方面形成恶性竞争。
这种内耗不应持续。重庆成都本就同根同源,剑指中国第四大城市群,需要的也正是从掰手腕转变成握手前行。
从两地的城镇化程度、产业结构来看,这出“双城记”并不好唱。
21世纪初,重庆城镇化率只有35%,相当于一个大农村。到了2010年,重庆的城镇化水平才赶上成都10年前水平。
(图片来源:格隆汇)
从这一点来看,成都城市发展的巨大贡献,正是探索了我国西南人口密度较高地区,如何实现就地城镇化。这对于处于胡焕庸线以西的城市来说,道阻且长。
产业结构方面,两地的二产占比都在四成左右,都以工业为主。
重庆的支柱产业是电子制造业,承接了大量长三角、珠三角电子加工业的转移,在短短几年内成为了全球第二大手机生产基地。成都则是互联网产业独领风骚,这些年争当互联网的“第二总部”,腾讯、阿里巴巴、联想等一些大厂的重要分支机构均落户成都。
新形势下,如何变投资驱动为创新驱动,是不少二线城市亟待探索的重要课题。重庆和成都这些年也在努力由第一、第二产业往第三产业转型,但重庆的形势更为严峻。
重庆的经济,常年依赖投资驱动。10年来,重庆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常年占比GDP数额8成以上,甚至在2015、2016年连续达到98%的惊人比例。
重庆经济转型迫在眉睫,同样靠投资驱动的天津就是前车之鉴。一旦投资减少,GDP高增长就维持不住,这种把经济压在投资上的玩法可持续性差,很可能导致经济出现波动。从长远看,重庆GDP增速放缓是转型的必经过程。
早在2010年,成都就开始告别投资驱动的发展模式。今天的成都正在用自己的优势,努力打造新经济之都。
作为一个新锐的消费主义城市,成都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仅次于四大一线城市,和杭州相当。这与发展新经济的需求非常匹配。
另一方面,通过阿里、腾讯等互联网龙头企业,成都能实现与杭州、深圳等城市的高质量联系,极大地促进了成都和一线城市在人才、信息、资本上的互联互通。
虽然身处内陆,成都在产业结构、精神气质上都与海洋文明有着诸多共通之处,这是重庆所不及的。
成都甚至被不少业界专家认为,是内陆的“沿海地带”。
在楼市上,重庆、成都也上演了一出“冰火两重天”。
截止12月数据,两地均价价差在4000元左右。成都房价提升更为明显,二手房房价(16130元/㎡)位列国内20强,同比上涨了3.43%。
成都二手房均价走势
而重庆房价同比却跌了4.49%,长期横盘微跌,房价在50名(12239元/㎡)左右,甚至低于南宁、南昌、兰州几个弱省会。
重庆二手房均价走势
从常住人口增长量来看,成都对人口吸引力也更大。抢人大战最火的2017年,成都是所有二线城市里,常住人口增长最高的城市。
16-17年二线城市常住人口增量
大量涌入人口刺激购房需求,进而刺激房价上涨,同时,如前文所述,成都本来区划面积更小,土地供应量自然不如重庆多。
相比之下,重庆常住人口增长率却很低。再加上,重庆地域宽阔,土地供应量大、房产库存量大,当地楼市供过于求的现象明显。
2019年年底,重庆主城区商品房的周库存量首次突破1600万,达到1634万㎡,去化周期延长至7.3个月,远远高于全国住宅的平均去化周期(2.64个月),价格走低是必然趋势。
图片来源乐居中国
由于高度依赖投资,这几年重庆也处于经济减速的阵痛期。汽车制造业的低迷,让重庆的经济状况更不乐观。
2018年,重庆汽车制造业同比下降17.3%。截至2019年11月,重庆的汽车产业增加值下降8.2%,汽车产量下降24.6%,手机产量下降2.7%,困难的局面还在持续。
毫无疑问,成都的经济面更为乐观,房价水涨船高也不稀奇。
2019年以来,成都土地拍卖市场竞争激烈,多个片区土拍价格楼面价刷新历史记录,甚至远高于地块周边二手房挂牌价。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拿地早、楼面价较低的成都主城区新房成了购房者热衷追抢的目标。
不过,放眼整个成都楼市,新房以改善型为主、二手房以刚需为主的现状已成定局,未来新房、二手房客群分化势必更加明显。
成都东进,重庆西拓,双城经济圈的发展对两地间的楼市有何利好?
短期内来看,这一政策将对两地主城1小时经济圈内的房地产市场产生积极带动作用。尤其对成都主城以东(天府新区东部片区)、重庆主城以西(科学城、重庆高新区)有较明显利好。
从中长期来看,对于成渝城市群内关键节点城市(如南充、泸州、永川等)具有利好带动作用。
只不过,两个龙头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发展水平还并不充分,与长三角、珠三角差异非常明显,因此,产业、人口外溢,中间地带的楼市发展还需要很长时间。
宜居是城市的本原功能,是城市能够赢得未来的核心要件,想要吸引人流,最根本的手段还是宜居。
曾经,《新周刊》以“中国第四城”热捧成都,与北上广并驾齐驱,成都的休闲宜居气质吸引着各地游客,人们领略着成都的川菜文化、三国文化,在消费主义及异彩纷呈的生活方式中“乐不思蜀”。
今天,这座后劲十足的省会开始向世界输出互联网科技、手游、工程师等新经济。
相比温润轻盈的成都,耿直草莽的重庆还得加把劲儿。
在中央的指挥棒下,两个国家级中心城市开始珠联璧合,西南双雄的竞合步入新阶段。
蓉渝较劲多年,现在要携手把眼光投向更广阔的世界,比肩三大城市群,努力打造中国经济版图的“第四极”,未来值得期待!
最后,给大家推荐一个最懂“地段”的楼市号,楼市黄大大(HouseLeader)。据说,他们看中的房子一直在涨!
李嘉诚说过,决定房地产价值的因素,第一是地段,第二是地段,第三还是地段。在买房这件事上,没有什么比“地段”更重要!
黄大大团队是地段专家,成员来自一流媒体、顶级智库以及Top3房企,绝对是专业有料的老司机!
扫码关注他们,读懂中国楼市,建立一套靠谱的认知体系,穿越楼市的风风雨雨,套取这个时代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