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过去的一年,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记忆。对于70岁的共和国来说,这一年有太多值得浓墨重彩的人和事。中国之声推出春节特别报道《新春回眸》,我们一起看看那些鼓舞我们笃定前行的人,他们的2019年有哪些值得铭记的瞬间,新的一年,又有什么特别的愿望?
今天推出:《白色大陆上的红色中国年》。
“12年来了10次”
这就是科考南极的工作状况
在南极大陆的夏天,夜里12点左右太阳落下,但天空依然明亮。这是极地科考的黄金期,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队的春节又将在忙碌中度过。今年38岁的副领队魏福海跨过大半个地球接通了我们的电话,他说,这已经是他第10次来南极了。
魏福海
魏福海:“我是2007年底第一次到南极现场。到2020年初12年,12年来了10次。我们就是做南极现场,我是第10次,在我们(极地)中心真不算多,我们很多的专业技术人员来了都有17、8次的,年年来,这也是我们的工作性质、职业性质。”
破冰而行,一往无前
自去年十月从国内出发,第36次南极考察队“双龙探极”,往年独自破冰的雪龙号不再孤单,还多了雪龙2号的陪伴。
临近南极中山站,雪龙2号破冰开道,一米多厚的坚固冰层被划开锋利的口子,从上空看,雪龙2号和雪龙号在茫茫无际的冰原上,由一个点、变成两个点,由两个点变成一条线……像极了中国南极科考人的征程,破冰而行,一往无前。
雪龙2号
魏福海:“我们今年是雪龙2号首航南极,是中国自己自主研发的破冰船首航南极,从我们南极考察的装备实力方面,我们实现了两艘破冰船一起到南极执行任务,这是对我们考察团的保障能力和大洋科学调查能力,是有很大的突破和提高的。”
除了春晚,还有“船晚”
在上海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极地码头,已经18次参加南极科考的雪龙号高级船长沈权今年迎来难得的假期,女儿马上结婚,他只好暂时离开了他的另一个“孩子”雪龙号。尽管如此,他们依然每天关注着南极科考队伍的一举一动。
雪龙号
沈权:“这个(监控)系统上都会看见他们,他们现在在哪个地方,然后是在作业、航行,还是在靠泊,我们都看得比较清楚的。”
回忆起当年在船上过春节的经历,沈权说,受限于网络条件,当年不能收看实时的春晚直播,只好由后方同事录好,等到下一个停泊码头再收看。不过,春晚看不成,船上还有自编自导的“船晚”。
雪龙号高级船长沈权
沈权:“到了(除夕)晚上大概七八点,我们船上考察队的“春晚”就开始了。我印象当中时装秀……还有考察队员因为北方来的也比较多。三句半他们做得很好。还有唱歌、小品。”
白色大陆上的年过得同样红红火火
魏福海介绍,第36次南极考察队一共有413人,来自国内105家单位,大家将利用南极夏季的有效工作时间,也就是12月份到2月份三个月里,完成一系列的科考项目。当然,忙碌之余,白色大陆上的年过得同样红红火火。
魏福海:“我是一线的南极考察队员,今年是我第十次到南极现场执行任务,我这12年只在家过了两次年。在南极现场过了10个春节。我们在这逢节必过,也很有仪式感,包饺子、写对联,我们在南极现场都会做,加餐,我们考察站的厨师也会准备一顿丰盛的年夜饭,多加几个菜。咱们家乡菜都有,各种鱼类肉类都有,就是青菜少了点,大家一起看春晚,实际上,虽然过节,大年三十和初一,白天只要天气允许,我们还得正常开展工作的。”
沈权笑称,从前的科考行程节奏很慢,“车马”都慢,但最慢的还是家人牵挂的邮件。
中山站国旗广场
沈权:“我那时候跟他们开玩笑,从我刚开始上船工作的时候就要写信。你得知道港口代理,另外当你港口出发的时候,他家里绝对要赶紧写信,以后他收不到。你在那港口的时候,一看大家都看到代理手上又拿了一堆信,大家看看有没有我的信?(拿到了)以后,可能是将近半个月,甚至一个月之前的信息了。”
如今,随着南极科考通讯设施的不断完善,队员们现在不论是在考察站还是雪龙号、雪龙2号行船过程中,都有通信信号,因此随时想打电话都没问题,虽然有时候网络信号状况会稍有延迟,但能接收即时的微信信息,春节对家人的思念也便没有了时差。
魏福海:“我们中国南极考察站是08年开始才有网络,在08年之前我们在南极现场跟家里通讯全部靠卫星电话,卫星电话是很贵的,1分钟1.5美金,效果也不是很好,还得去室外打,找信号,现在随着国家的强大,对南极站的不断投入,现在全部考察站都覆盖了无线网路,在方圆10公里以内,我们都可以打手机。平时通电话发微信很方便,孤独感要比以前好很多。”
考察站的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地丰富当中,去年建起的蔬菜种植大棚,今年就培育出了新鲜蔬菜,白色大陆上的除了红火的年味,还多了明媚的绿色。
野外作业用餐
魏福海:“蔬菜温室这是我们尝试着在南极现场采用无土栽培的方式,培育一部分新鲜的蔬菜,来丰富大家的饮食。其实我们在南极见到绿色是很难的,在越冬期间,蔬菜温室的绿色呢,也给队员调解了很好的心情和氛围。”
雪龙2号俨然是为雪龙号保驾护航的“老大哥”
年龄虽小,但在破冰的路上,雪龙2号俨然是为雪龙号保驾护航的“老大哥”。参与了雪龙2号破冰船的前期建造近5年时间的沈权表示,以前乘雪龙号在南极科考时,看到俄罗斯的菲德罗夫院士号破冰船在冰面上势如破竹地行驶时,自己的船能力达不到感到非常无奈,而雪龙2号的破冰能力,在各方面都要强于俄罗斯的船。
沈权:“时跟设计师说了之后,他说船长你放心,这条船出来一定只会强于菲德罗夫院士号,不会弱于它,我说够了,从我的理解上来讲,我就希望我们的雪龙2出来能够超过他的菲德罗夫院士号,这在我的内心来说我认为就可以了。”
大年初一,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正航行在南大西洋上,沿着东经18度12分向南穿越西风带,前往长城站。魏福海介绍,距离队员们结束科考返航回国目前还剩一个多月的时间了,南极大陆和南极洲边海域的调查取得突破性进展。春节期间,南极科考区域也结束了几十天的极昼,再次看到了日出。
昆仑站队员合影
魏福海:“因为我们的工作主战场在南极。远离祖国一万多公里,所以工作地点和职业性质决定我们每次执行任务,要远离祖国远离亲人,半年甚至一年半。所以说在我们的内心呢,还是非常亏欠家人的,家人比我们更辛苦。但一个事业吧,总要有人去承担,极地事业也是很光荣的,我们也无怨无悔。继承着老一辈极地人的南极精神,一代接着一代干。”
总台央广记者:唐国荣、李行健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