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校还是不择校

   择校还是不择校?这句话说起来就像哈姆雷特的"生存还是死亡",一样让人迷茫。

      女儿小学四年级了,走到了选择的岔路口。如果选择择校,我们就得报名奥数班,如果不选择校,我们还可以继续这样按部就班的简单生活。女儿,是有梦想的。老师给孩子们讲过国内的几所知名大学,厦门大学这几个字就深深印在孩子心里了。

  每个孩子在家长心里都是独一无二的,虽然嘴上表扬这别人家的孩子,但是在心里还是觉得自己的孩子最聪明。以前当旁观姐姐教育外甥,总是给外甥定很高的目标,因此自己一边为目标实现高兴,一边也会为目标没达成而失落。我总是真诚而犀利的说,孩子只要比父母强也是成功。轮到自己,还是被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美好心愿驱使,下意识的给孩子定目标。

     女儿学习一向我不参与,但是三年级下学期考试成绩却不理想。看到分数时我很失望,看到题目时我又觉得如果自己答未必有孩子考的好。语文有道题,列举了好多成语,第一个问,让从中选出描写景色的成语。第二个问题,你再写出几个描写人物的成语。(重点字:再写的)很多孩子纷纷中招,从列举的成语里选出描写人物的成语。也许是我有感情因素羁绊,真的觉得出这样的题目有意思吗?是锻炼孩子审题,但是怎么让人有智力急转弯的感觉?现在有很多高考本来孩子平时成绩是相当好的孩子,结果分数还不如一般水平的孩子。真的觉得和出题题目有干系,中国的语言多么博大精深,一字之差,差之毫厘矢之千里。当本来简单的题出现,往往好孩子最后会纠结,真的这么简单吗?

    孩子三年级的时候, 我曾经带孩子上过一期的择校班,特别累。到了学校就是一张口算,一张应用题卷子。早上是8点上课,但是孩子和家长们7点40分就都到齐了。卷子批出来,80分以下的孩子,要求第二天7点30分就到校。老师说,家长们得坚持。你们带孩子坐在这,不就是为了孩子们长大后比你们生活的更好吗?这句话太戳人心了。顿时,本来困倦不堪的家长们就像打了鸡血。

    但也是快乐的。比如奥数老师,胖胖的,看着像个保安。听了课,我突然觉得不像老师的老师也许更是好老师。他提问谁会说,你回答不上来的话你旁边的同学作业写10遍。孩子们顿时非常注意力集中了,毕竟学习是自己的,何苦连累别人呢!再比如语文老师,先让孩子背«诗经»里的«蒹葭»,背古文«齐王纳谏»。再节课给孩子们讲«荆珂刺秦王»«罗密欧与朱丽叶»。后来,孩子在学校图书馆借书的时候借了一本«春秋»,自己骄傲的说没有人像她这么高大上。

  通过这个班级女儿也见到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老师问:"大家都看过«西游记»没有?" 举起 一片小树林。老师又问:"那考考大家,水帘洞外面的对联写的什么啊?"就剩下一个小树了。一个戴眼镜的小女孩不慌不忙的站起来回答:"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这个别人家的孩子,太厉害了。

    照例,每次课程结束老师都会出张卷子,答完就可以交卷离开。经过一上午的知识灌输,孩子大人早就饥肠辘辘了。附近就只有一家快餐店,中午吃饭也像一场战役。女儿答的快,我们就可以吃的从容。作为一个妈妈及时的把心得和她分享,:"女儿,要想吃好饭,就得起的早,答的快。这个和你长大一样,想过好生活,就得现在付出辛苦。"

 关于择校不择校,我让女儿自己选择。我说:"择校你考上你心目中的厦大比例可能50%,不择校以后考厦大比例为20%。但是择校会很累。"女儿选择了择校,但是她问我:"妈妈,很累的话会不会累死啊?"我微微有点难过,如何选择,选择后什么结果,这都要等孩子长大后才知道。而成长路上,孩子我和你一样茫然。

你可能感兴趣的:(择校还是不择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