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读后感

       《山海经》是中国志怪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古人认为该书是“战国好奇之士取《穆王传》 , 杂录《庄》 、 《列》 、 《离骚》 、 《周书》 、 《晋乘》以成者” 。现代学者也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其余篇章内容早佚。原共22篇约32650字。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汉书·艺文志》作13篇,未把晚出的大荒经和海内经计算在内。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初次了解《山海经》这本书是在鲁迅先生所著《朝花夕拾》中《阿长与‹山海经›》一文里,鲁迅先生年幼时,在一个远房的叔祖曾对他讲:曾经有过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可惜现在不知道放在那里了。 

        这大抵是我的第一次听到《山海经》这本书,那是还太小,只对那些神秘奇异的动物产生了一点兴趣,到了初中,当我真正能够认真研读山海经的时候,我对它有了一个全新的了解,这本书的内容包罗万象,除了保存有大量的神话资料之外,还涉及到学术领域的各个方面,诸如宗教学、哲学、历史学、民族学、天文学、地理学、动物学、植物学、医药卫生学等,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巨作。

       《山海经》中有许多令人耳熟能详的神仙动物植物,如状如雕而有角的,其音如婴儿之音的蛊雕;五彩而文,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的凤凰;青羽赤喙,人舌能言的鹦鹉,等等等等。不胜枚举的奇珍异物、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为当今文学的创作提供了不竭资源。许多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就是以山海经中动植物为原型的,例如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的许多人物原型在山海经里有过描写,如在山经·南山经中有这样一段介绍:有木焉,其状如榖而黑理,其花四照,其名曰迷榖,佩之不迷。这里的所说的迷榖就是《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张宥浩扮演的迷谷。又如: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这里所描写的“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的动物就是剧中青丘之国的九尾狐。

       《山海经》中所描写的物象大多都有着自己的寓意,如出现在南山经长右之山的异兽长右,它出现的地方郡县会发生洪水;又如出现在西山经女床之山的祥瑞鸾鸟,“其状如翟而五彩纹,见则天下安宁”。又如出现在北山经景山的异兽酸与,它一出现它所在的郡县就会发生可怕的事情。这些寓意是否真实我们无据可查,但是它们深刻的反映出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祥瑞征兆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山海经》还是一部古代的医术荟萃,作者赋予了书中动植物以食物药物的“身份”:鯈鱼食之忘忧、孟槐种之御凶、鮨鱼食之已狂、帝鱼食之无痴、师鱼食之杀人等等,每种东西都有着自己的功效,可见古人想象力之丰富。

        一些古代祭祀的方式场景也在《山海经》得以生动的展示,山经中详细介绍了东西南北中山对神的祠礼方法,通过这些,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古代人民的祭祀方法,进而能为解决当今宗教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一些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也能在《山海经》中窥之一二,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羿射九日、鲧禹治水、共工怒触不周山、黄帝战蚩尤、女娲补天、刑天舞干戚等代代相传,为人津津乐道。

       《山海经》中海经讲述了海外东经、海内北经、大荒北经等十三篇文章,大抵讲述了古代“海外”人们所认为的异于“海内”居民的生灵,在海经的开篇,作者是这样解释的:地之所载,六合之间,四海之内,照之以日月,经之以星辰,纪之以四时,要之以太岁,神灵所生,其物异形,或夭或寿,唯圣人能通其道。在作者看来,无论是“海内”的居民还是“海外”的居民,都是天地灵气所化,值得尊敬,这从一定程度上能看出古人对于不同于自己民族的“异族”人的态度。

       《山海经》汇聚了古人丰富的想象力和智慧,包含了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文化,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在当今世界,书中所蕴含的天人合一观念和隐含的保护自然的观点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参考书目:《山海经》、《阿长与山海经》

你可能感兴趣的:(《山海经》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