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野望》 遐想东皋

品读《野望》 遐想东皋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整理撰文/刚子

野望

唐 ·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野望》是王绩的代表作,也是唐初最早的五言律诗之一。格调清新,摆脱了南北朝以来华靡艳丽的诗风,不以辞而以情动人,闪烁着独特的魅力。

        这首诗的体裁是五言律诗。自从南朝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将声律的知识运用到诗歌创作当中,律诗这种新的体裁就已酝酿。到初唐的沈佺期、宋之问手里律诗遂定型化,成为一种重要的诗歌体裁。而早于沈、宋六十余年的王绩,已经能写出《野望》这样成熟的律诗,说明他是一个勇于尝试新形式的人。这首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情──景──情这一反复,诗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层。这正符合律诗的一种基本章法。

鉴赏

  王绩《野望》作品取境开阔,风格清新,对仗工稳,格律谐和,是唐初最早的五言律诗之一。王尧衢曰:此诗格调最清,宜取以压卷。

      在薄暮时分,诗人徘徊与东皋之上,不知何所依。举目四望,秋色正浓,在落晖中越发显得萧瑟。而牧人和猎马的到来,打破了静谧,使画面生动起来。对着这样一副田园牧歌式的山家秋晚图,诗人不禁想追随古时隐士,退居山林。其实,诗人并非甘心孤独,“相顾无相识”,是因为他太过寂苦,无所依靠。整首诗语言朴素,风格清新,情味似淡犹浓,读来回味无穷难以释怀。也最能体现作者高古的意境和疏淡的诗风。

王绩这位个性狂放的斗酒学士,是当之无愧的五言律诗的奠基人和山水田园诗的先驱。

他自比梦里桃花源的陶渊明,在他的《醉乡记》里虚拟了一个醉里梦乡:殿宇楼阁,烟波悠扬,逍遥自在,嗜酒对歌。此后,他放情山水,以酒为娱,赋诗自慰。

品读《野望》这首田园诗的同时,读者往往会展开无限遐想,想象中那风光旖旎,牧人驱犊,猎马追禽的东皋之地是何等的神奇和美丽。这个令人神往,又充满神秘感的地方到底在哪里。我们不妨一起去探究。

      王绩故里在古万春乡甘泽里,他的隐居之地正是在诗中的东皋。

据《河津新闻传媒中心》烈士暮年撰文“东皋”位于河津市北午芹后的傍通裕内。

据《乡宁县志》中记载,黄颊山,(山下)即傍通峪,峪有永兴禅寺,明季山塌寺毁,即文中子授经地也。多断碑,有东皋子《黄颊山诗》石刻。(今全亡)由峪北上,路峻,名阎王坡,数里复折东北,有石楼,上狭下广,状方正似楼,东山壁立,崩崖尤峻削,有文中子洞,洞北百武,由佛店陟石梯而上,(今殿在西北,亦名永兴)。又架木桥,桥西为王绩洞,峪外即东皋也。东皋下为南渚,去峪五里有奇,东皋子栖此,赋之:”独居南渚,时游北山,西穷马峪,北达牛溪。“马峪,即遮马峪。牛溪,即白牛溪也。刘禹锡《王通碑》云:”在隋朝诸儒,惟通能明王道,隐居白牛溪。游其门者,皆天下俊杰士。“(碑今不存)。

从县志中我们可以看到,傍通峪中有东皋子《黄颊山诗》石刻,有王绩洞、洞外之地名东皋,“东皋下为南渚,去峪五里有奇,东皋子栖此,”由此可见,王绩与其兄王通就生活在此,并设教授徒,所以自称自己为东皋子。

元人王思诚在《河津县总图记》中载:“东皋子王绩,字无功,文中子之弟也。弃官隐居黄郏山,以琴酒自娱。”

当然,王绩的隐逸,不完全是隐逸山间野林,而是隐逸到文化里。他追慕陶渊明、嵇康、阮籍等人魏晋风度,把自己内心的精神世界,大化为一篇篇诗歌名著。这些诗篇包容了他的审美理想和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人文河津》周敬飞著

《图解唐诗三百首》

《河津文学/东皋之地在何处?》烈士暮年文

你可能感兴趣的:(品读《野望》 遐想东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