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校园青春剧,以往多是聚焦高考、恋爱、家庭等等元素,好像青春就是与美好挂钩,如果是痛,那也只跟家庭缺憾和失恋相关,却很少有镜头对准“校园暴力”这个字眼。
今天推荐的这部《那年夏天的秘密》,题材以青春和悬疑为主,深扒“校园暴力”背后的前因后果,编剧恰到好处地结合二者,使得本片疑点重重、颇具看点。
本片每集时长仅仅只有10分钟,一共16集,与其他动辄五六十集的注水剧相比,真是追剧党的福音。
先讲下大概剧情,仅轻微剧透,你可以放心往下滑。
故事在一栋别墅展开,四个刚上大学的高中同学相约一起玩捉迷藏,鬼使神差地被人锁进一间衣柜里,四人开始探讨是谁以及为什么把他们锁进衣柜。
原来,他们进了别人设的局。
每一次探讨,都是对自己与他人人性的解剖,四人的友谊经受着一次次考验,面具也一步步被揭开。
被锁进柜子里的四人,一个是梅小九,一个开朗外向的富二代,有些讨好人格,渴望稳定的生活和人际关系;陈青在学校非常受人追捧,骨子里是一个自傲的人;袁薇长相漂亮,大大咧咧,说话直接,和男同学相处更多;尤扬莽撞、粗神经,喜欢捉弄别人。
这几个性格差别极大的人,成为了朋友,却也有着友情外衣下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而柜子外的万维,则是一个自卑、内向的人,行事拘谨。
荧幕一开头,就透入着森森阴凉,空旷的大别墅、被钉住的衣柜、若隐若现的监控器、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无一不显示本片的悬疑色彩。
每一个人,都是“校园暴力”的参与者,要么直接,要么间接。
本片的亮点之一,是主要站在加害者的角度,来剖析“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
尤扬性格外放,有点暴力倾向,遇到不顺心的事,会找人撒气,甚至陷害对方,即便对方是无辜的。
他还常常以“我不过是开玩笑”的说头来推脱,责备对方玻璃心。
尤扬像极了我们学生时代那些欺凌别人的恶霸,仗着人高马大、学习成绩差无恶不作。
给人取侮辱性昵称、偷拿私人物品,看你不顺眼就揍一顿。
对于他们来说,只要没死人,就不是犯错,不过是同学之间的小打小闹。
他们的犯错成本也低,反正在老师眼里我是学渣,他们不会关注到我。
“我是让他们提前体验社会的险恶,还得感谢我呢”。
梅小九、陈青、袁薇看似从未参与“校园暴力”,实则各怀鬼胎。
梅小九纵容尤扬的暴力行径,明明可以劝阻和举报,却视若无睹。
表面上看是因为二人是好友,他不想捅刀。实际则是因为他内心懦弱,为了自己的利益——如果插手,就会失去尤扬乃至陈青、袁薇这3位好友。
而且因为多次异地转学,梅小九心里空虚,非常渴望友谊。
陈青是一名学霸,看似人畜无害,实则看不惯有人追求自己中意的袁薇,也在暗中给人使绊子。
袁薇作为一名外形靓丽、脑袋空空的女生,时不时给男生一颗糖吃,摸摸脸揪揪耳朵,收获一个又一个备胎(这何尝不是一种校园暴力?),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那些最有杀伤力的伤害,往往来自于对方的残忍而不自知。
学生时代,哪里有什么深仇大恨,需要动用武力来解决问题?纯粹是青春期焦躁情绪的无理释放。
再小的一个恶,都是一根尖刺。
一个鄙视的眼神、一次无脑的诬陷、一个谣言,都可能是“校园暴力”的表现形式。
不是没产生实质性伤害就不是“校园暴力”。
掐脖子、拍头、喷水、夹手,把别人淋成落汤鸡,这些在尤扬眼里的恶作剧,却一点也不可爱。
如果一个玩笑并不使人发笑,那就是无知。
初中时我是借读生,班主任在一次课堂上对我说“你考上一中(当地最好高中),那跟学校也没有关系”。
班主任的意思很直白了,我在占用学校资源,即便我学习再好,学校也不能沾光。
后来即使我如愿考上一中,依旧无法释怀。
青春期的孩子,极其敏感,极度自尊,一点风言风语,都可能击垮心房。
有一句俗语,“山头死了一只狼,传到山脚,就变成了死了一个娘”。
闲言碎语,给人以心灵的伤害,这种伤害,比肉体伤害更难治愈。
作家李尚龙说过一个例子,“有个学生报告老师他被同学欺负,这个老师竟然回复他,这件事到此为止,如果再说给你记过处分。”
要是老师都睁只眼闭只眼,学生还敢信赖老师吗?
对于更小的孩子,遇到老师的不作为,他可能会自我怀疑,是不是我做错了,我是不是不该告诉爸妈我被人欺负了。
或者他会误以为校园暴力是一种亲密行为,他也用这种方式“关爱”他人,产生更多的校园暴力。
老师的名声就是被这样的人败坏的。
不支持以暴制暴,而是要让人知道,我们善良,同时也有锋芒。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很多校园霸凌案例,无一例外,沉默是被霸凌者的宿命,发声才是改变命运的开始。
中国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专家李玫瑾教授曾做客《开讲啦》,观众提问:
“如果孩子被打,您会支持他打回去嘛?”
李玫瑾教授分享了自己孙女在幼儿园被小男孩欺负的案例:
“孙女在幼儿园,被同班小男孩抱起后扔下,直接磕到脑袋,肿了起来。李玫瑾教授就鼓励孙女打回去:如果再遇到这样的事情,就两只手拽对方耳朵,一疼,他就把你放下了。”
当沟通不起作用,唯一能依靠的,只有自己。
一个窗户如果被人打破,没人去追责和修补,过不了多久,其他窗户也会被人打破,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破窗效应”。
放任不良现象的存在,会滋生更多的恶。
恶化的起点,仅仅只需要一扇破窗。
任何坏事,如果没有在萌芽阶段就遏制住,一旦形成风气,要再补救就难如登天。
如果你默许你他人对你的第一次的欺凌,渐渐地,他们的下手只会更重更频繁。
刘皇叔的一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就形象地说明了如果对不良现象默不作声,就会造成不良现象的无限扩张。
如果施暴者能及时反省自己的不良行为,旁观者能出手阻挠,学校能尽快插手,是不是青春就能少一些“伤痛”?
目前剧情更新到第10集,推荐你去看,上个卫生间,搭个地铁的功夫,就能看完基本剧情。
值得一提的是,剧中演员的演技并没有新人的尴尬与生涩,刘柠昊演出了被害者的胆小敏感;韩涛让我们看到一个神经大条、易怒易躁的施暴者……
提个醒,梅小九手指被切那段有点血腥,大家别被吓到。
如果一部影片能发人深思,就是有价值的,而《那年夏天的秘密》恰恰是这样的好剧。
我们需要多一点这样的国产剧,我们需要多一些这样的演技派。
-END-
文丨薄言
图丨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