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商韬略(ID:hstl8888)
作者|杨凯
“顾客第一,团队合作,拥抱变化,诚信,激情,敬业。”非典时期沉淀下来的价值观早已写在每个阿里人的血肉里,初心未变。
1
去,还是不去?
2003年4月,马云面临着一个艰难的决定。
彼时,第93届广交会即将在广州举行。阿里巴巴早前承诺了50位客户,要把他们的样品带到广交会免费推广。
可是,当时的广州已被划为“非典”疫区。
尽管广州政府一再宣称已经没有问题,可大部分展商还是不愿去冒险。
数据显示:2002年的第92届广交会总成交额197.1亿美元,到会客商共计135482人;而2003年,总成交额只有38.9亿美元,到会客商仅22670人。
经过数小时的讨论,马云还是决定按原计划参展,“答应客户了,就必须遵守承诺。阿里巴巴有义务为中国供应商的客户参展”。
4月11日,广交会参展项目负责人宋洁(工号:118)飞往广州参会。她在那里待了整整7天。
阿里首次参展便捷报频传,推广的50家“中国供应商”,有10多家得到了意向订单。似乎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4月18日,宋洁回到杭州。第三天便回到公司正常上班。
4月22日,她出现了“鼻塞、咽痛、流涕”等症状。当时,宋洁并没当回事儿,就诊后,尚未痊愈便又回到公司上班。
与此同时,国内非典疫情一下子严峻了起来。
4月20日,时任卫生部常务副部长高强,首次公布北京的疫情数据:
“截至4月18日,全国累计报道非典型肺炎病例1807例,北京339例。”
就在5天之前,卫生部公布的北京确诊人数才37人。全国人民真正意识到了“非典”的可怕,恐慌情绪迅速蔓延。
5月2日,宋洁开始发烧。5月5日,她高烧到39.1度,经专家诊断为“非典疑似病例”,送往杭州西溪医院隔离治疗。
当时,宋洁的手机坏了,无法跟外界取得联系。得知消息后,马云想方设法去探望,还托人送去手机和CD机,CD机里放的是阿杜的《坚持到底》。
5月7日,宋洁被确诊为浙江省的第四例非典病例。
宋洁被转移到5楼的确诊病房。经过3个确诊患者的病房时,“我透过窗玻璃一个个看过去,人身上插满了管子”,她后来回忆说:“当晚,第一个房间的大姐就去世了。”
26岁的年轻女孩一下被推到生死边缘。
另一边,阿里巴巴也被推到了生死边缘。
公司内部既担心宋洁的安危,又怕自己被传染,没人知道接下来工作该怎么办;外界舆论质疑阿里为何让员工去广州。
几天后,《人民日报》在《麻痹的代价》一文中批评道:500多人被迫隔离,只是因为一位病人,这是一件多么令人警醒痛心的实例!
阿里所在的华星科技大厦,其它公司将阿里巴巴视为“公敌”,认定是他们把“非典”带了回来。
甚至在整个杭州,阿里都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有员工记得,当时,如果被认出是阿里巴巴员工,马上会被人揭发:“非典来了,快跑啊!”
由于宋洁回到杭州后,活动范围大,接触人员多,潜在风险极大。为了阻断所有可能的“非典”传播渠道,杭州“全城戒备”,打响了一场“非典”以来最大规模的阻击战:
涉及患者家庭所在居民楼、所在单位的500人,还有近百名医务人员和相关病人全部隔离。另外,再加上为隔离区服务的医务人员、社区街道干部、环卫工人,有上千人被列入观察对象。
全员隔离意味着这个全球最大的B2B网站面临瘫痪。此时,年轻的阿里才刚刚迈入收支平衡阶段,一旦瘫痪就是灭顶之灾。
几乎所有知情者都觉得这家公司完蛋了。准备大干一场的马云也“没想到非典的第一枪,竟然打在我们公司上面”。
2
“全员隔离”!
5月6日下午4点,马云在公司宣布隔离消息,通知全体员工在家办公。
所有人快速收拾东西;技术人员确保每位同事家里都能联网,并接入公司系统;同时,更改业务工作和汇报流程。
短短两个多小时,400多名员工离开公司,回家上班。“一切有条不紊,甚至没有主管安排,大家都知道自己做什么”,彭蕾后来回忆说。
隔离期间,防控人员把所有阿里员工的家门用一条大铁链子封死,只能打开一条缝,往里送饭,楼下设一个帐篷,负责其饮食、测温、消毒和看管工作。马云家门口,也有3个人日夜看守。
但是,一切工作照常。
每天早上8点多,大家会打开电脑,“该干什么还是干什么,只是不像以前一样面对面,到中饭的时候,就去弄点吃的,下午1点多就会回到电脑前”。
每天晚上8点多,员工还会自发组织在一起娱乐,通过摄像头互相问候:有人现场直播快速吃西瓜,还邀请马云网上K歌。彭蕾唱过一首《踏浪》,所有人都起哄,喝倒彩,笑得停不下来。
隔离的事不敢对外面讲,服务更不敢停。
阿里巴巴服务热线都接到了员工家中,覆盖到家里的电话号码上。他们再三叮嘱家人,不管什么时间接到电话,第一句话一定要说:“你好,这里是阿里巴巴。”
隔离期间,全世界的客户打电话给阿里巴巴时,可能都会奇怪:为什么接电话的还有老人和小孩?
5月7日,是阿里人在家上班的第一天。不但外界浑然不知,业务量还创下新的纪录:
这一天,阿里巴巴仅中文站的买卖商机就突破12500条。
那段时间,阿里没人说我不能做什么,所有人都说我可以做什么。
当时,整个阿里只有6个人逃过了隔离。
4月17日,马云组建了6人的秘密研发小组,负责研发对抗美国电商巨头eBay的秘密武器。被选中后,6个人悄悄离开了华星科技大厦,转移到湖畔花园的一间公寓里办公,因此逃过了大隔离。
2003年5月10日晚8点整,筹备26天的“秘密武器”淘宝网正式上线——这一天,刚好是阿里巴巴被隔离的第四天。
此时,马云本人也隔离在家,无法和团队一起庆祝。他和团队成员约好晚上8点打电话,在空中举下杯,所有人一起说“保佑淘宝一路顺风”。
上线时,淘宝首页写着这样一句话:“纪念在最艰苦的时候坚持创业的人。”
多年以后,阿里人回忆起来仍感慨不已,那时的阿里“在前途未卜的时候,依然坚持我们的坚持”。
5月19日,非典隔离解除,铁链被打开那一刻,所有阿里人电脑上都传来盛一飞做的Flash视频,背景音乐是谭咏麟的《朋友》。
“那一刻,眼泪瞬间流下来了”,老员工周岚回忆说。
3天后,宋洁成为杭州首个痊愈的“非典”患者,顺利出院。
阿里最终渡过难关。从此以后,这群平均年龄只有二十五六岁的年轻人有了共同的记忆和经历,真正成为了一家人。
隔离的12天里,阿里员工在危机状态下表现出来的执行力、凝聚力和独立作战能力,让公司高层感到惊讶。
阿里巴巴合伙人蒋芳说:“非典给我们带来的意义在于,我们找到了阿里精神的真正内涵所在。”
“顾客第一,团队合作,拥抱变化,诚信,激情,敬业。”如今看来,阿里后来的六脉神剑似乎正脱胎于此。
2005年4月20日,马云致信全体员工宣布,今后每年5月10日定为“阿里日”。此时,“非典”已过去整整两年。
每年的“阿里日”,阿里巴巴都会举办集体婚礼,由马云亲自证婚
马云说:“我们应该永远地纪念这样一种精神,我们不是为自己在工作,我们是为我们共同的信念和我们共同的客户在工作。”
3
在非典阴影的笼罩下,展会推迟,客商却步,订单取消,传统的商业模式遭遇极大挑战,中小企业叫苦不迭。
当时,有专家给中小企业开出三个方子:
一是上网做生意;
二是利用派驻在海外的工作人员参加相关的展会和交易会;
三是通过国际采购商在中国内地的代表和办事处开拓业务。
非常时期,上网做生意显然成了中小企业最可行、最安全的救市良方。
而阿里巴巴的目标就锁定在中小企业,其2003年的190万会员中,90%都是中小企业。“最需要网上交易信息的正是中小企业”,马云说。
在宋洁感染之前,整个阿里都沉浸在飞速发展的喜悦里。
2003年3月,阿里每天新增会员3500人,比上季度增长50%;每天发布的新增商业机会数量,达到9000~12000条,比上季度增长3倍;中国供应商客户数量比2002年同期增长2倍;每月有1.85亿人次浏览;240多万个买卖询盘及反馈。
4月30日,“非典”最为猖狂的时刻,时任杭州市市长茅临生还专程到尚未隔离的阿里巴巴公司考察,期望在特殊时期,电子商务能助贸易一臂之力,协助企业摆脱困境。
阿里巴巴不负众望,被隔离后,不但维持了两大网站的正常运转,而且使业绩激增5倍。
除了阿里人的努力,最关键的一点在于,“非典”让数以百万计害怕出门的人开始尝试在网上购物。
克拉克在《阿里巴巴:马云的商业帝国》中写道:“对于许多中国人而言,非典爆发与国内高速连接的到来是不期而遇,人们意识到他们宅在家中所可以做的事。中国电子商务繁荣的充分威力或许几年后才被人们感受到,但是这的确就是起源。”
“非典”证实了数字移动技术和互联网的有效性,因而成为互联网在中国崛起的转折点。
后来很多人都说“非典”对于阿里是个机遇——“非典”成就了马云、圆了阿里巴巴的梦。
但马云说,不能把这样的事件称为“机会”,这是不恰当的,他更愿意称之为“挑战”。它更像是一块试金石:让我们坦然地面对挑战并战胜挑战;让我们迅猛发展并更加迅猛强劲地发展;让阿里更加阿里;让阿里人更加阿里人。
马云谈非典:当成一种挑战
整个过程中,阿里的应对但凡出现一点儿问题,就有倒闭的风险。
不过,阿里不但挺了过来,还诞生了两大影响深远的“产品”——淘宝网和阿里日。前者成为阿里巴巴击退eBay的原子弹,后者成为阿里人的精神寄托。
“非典”事件之前,阿里巴巴只是杭州的一家小公司,在浙江省都没有太多人知道。“非典”过后,全国甚至全世界很多人都知道了这家公司。阿里巴巴的品牌和口碑一下子树了起来。
蒋芳曾感慨:“当你手里没有牌可打了,没有炫目的产品,没有很高的成交率,此时公司的文化就非常重要,当时的我们拥有强大的精神气儿,很多客户因此相信我们的人。”
就如《阿里巴巴与四十大道》中写的那样:
危机是雅努斯的面孔,面孔的对面永远并存着另一幅面孔,它叫机遇。难的是,这一面如果只靠眼睛永远看不到并存的另一面。
能否度过危机是衡量公司好坏的重要维度;能否把危机转为新的动能,甚至形成不可磨灭的文化,这是衡量公司伟大与否的重要维度。
顺利渡过危机后,阿里的发展速度超乎所有人的想象。
4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17年前,阿里还只是一家创业期的小公司,面对非典,拼尽全力只为了活下去,活得更好。
17年后,阿里已经是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新冠肺炎爆发,阿里考虑的不再是企业自身的利益与发展,而是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成为化解危机的中流砥柱。
医疗物资告急:
年关将近,阿里旗下的1688网星夜派人前往义乌、深圳、广州等地,协调了58个地区的工厂复工,加急生产医疗物资。同时,阿里在淘宝、天猫平台紧急备货超过7200万件口罩、防护服、护目镜等防护物资,滚动上线。
1月25日,阿里巴巴宣布设立10亿元医疗物资供给专项基金,从海内外直接采购医疗物资驰援武汉。
1月29日,马云基金会宣布捐赠1亿元,支持加快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研发。
1月30日13时50分,阿里巴巴全球采购的11180公斤、70余万件医疗物资落地上海浦东。
这是一个和KPI无关的项目。但一声号召,散布在五湖四海的阿里巴巴员工第一时间告别亲人、结束休假,全身心投入项目。
与此同时,在韩国、俄罗斯、以色列、日本和德国等国家,大批货源已完成验资、采购等程序,整装待发。未来3天内,预计将有超过650万件医疗物资,通过阿里全球直采送达武汉。
医务人员紧缺:
1月24日晚间,阿里健康定向针对湖北地区居民,在支付宝App上线互联网医生免费义诊服务。
1月26日下午,阿里健康又紧急增开手机淘宝的义诊咨询入口。截至26日零点,上线24小时的义诊活动页面累计访问用户数已近40万,极大缓解了湖北省医务人员的诊治压力。
为保证武汉医院的医护人员每天吃上热饭,阿里巴巴还以盒马武汉门店为中心,成立了专门的送餐团队。
大批医生意外感染。1月27日,支付宝保险平台为全国医护人员设立了“健康保障金”。在国家卫健委公告认定的疫情期间,如果医护人员在抗击疫情中不幸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后可申请10万元保障金;如果不幸因病身故,可申请50万元保障金。
物资运输通道受阻:
阿里巴巴与东方航空建立了全面合作,在印度尼西亚、韩国、以色列、俄罗斯等14个国家,形成医疗物资全球采购与全球运输的无缝对接,全力支持保障阿里巴巴的海外采购快速、安全地到达中国,支援疫区。
同时,菜鸟网络联合各快递公司开通全球绿色通道,优先确保各类医疗防护用品第一时间送达武汉。
国家号召民众减少外出,居家隔离:
1月27日,阿里巴巴推出“疫情服务直通车”,用户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问、查、看、吃、买、办”等六类服务。
零售、餐饮等行业收益惨淡:
1月30日下午,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决定自2020年2月1日起,对武汉区域饿了么商家分批次减免佣金。
研发效率需求迫切:
1月29日,马云个人名下的马云公益基金会宣布捐赠一亿元人民币用于支持此冠状病毒的疫苗研发。其中,捐赠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各2000万元,用于其所属专业研究机构当前病毒疫苗专项研发;其余资金将用于支持国内外各顶尖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合作展开对新型冠状病毒的预防治疗工作。阿里巴巴集团也同时宣布将为公共科研机构免费开放本次病毒疫苗和新药研发所需的一切AI算力。
今日,浙江省疾控中心宣布,利用阿里达摩院AI算法,首次将原本数小时的疑似病例基因分析缩短至半小时。
……
从自渡到渡人,17年里,阿里变的是公司体量和力量,不变的是面对危机的价值观与精气神儿。
“顾客第一,团队合作,拥抱变化,诚信,激情,敬业。”非典时期沉淀下来的价值观早已写在每个阿里人的血肉里,初心未变。
某种程度上,阿里17年的变与不变折射的也是中国17年的变与不变。17年里,中国的经济体量和力量不断增长,但面对危机的价值观与精气神儿同样未变。
17年后,钟南山、李兰娟代表的一批“非典战役”的战士和幕后英雄们仍然坚守在“抗疫”一线。
正如鲁迅先生所言: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取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参考资料:
[1]《阿里巴巴如何从17年前的“非典”浴火重生》阿里铁军
[2]《阿里巴巴与四十大道》赵先超
[3]《阿里巴巴:马云的商业帝国》邓肯·克拉克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