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举国上下都在齐心协力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之时,仍有一些不和谐的音符扰动着大家的情绪:近期,有病人故意向医护人员咳嗽、吐痰,还有患者家属在有病毒污染的医院里暴力撕毁医生的防护服。
公安部门已经对违法者进行了处理,也发布了疫情期间依法严厉打击涉医违法犯罪维护医疗秩序的通告。但在惩戒违法者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思考此类行为的背后一个严肃的问题——“院内感染”。
什么是“院内感染”?
“院内感染”全名为“医院内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1]院内感染的传播途径主要分为:接触传播、空气传播(主要为飞沫)、消化道传播以及血液传播。其中接触传播也分为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直接接触即直接和感染者接触后被感染,间接接触即和被污染的物品接触后被感染。例如:感染者向着电梯按钮打了个喷嚏,然后我们用赤裸的手按了电梯按钮,而这只手没有洗过,揉了揉眼睛,就有可能导致感染。
间接接触也可能导致传染 | 图虫创意
院内感染并不是只在某个区域有疫情的时候才发生,哪怕是在没有疫情的情况下,院内感染也时有发生。根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数据,2011年针对183家美国急诊医院为期一天的调查中,4%的住院病人发生了一种或以上的院内感染,其中21.8%为肺炎。[2]而肺部感染最常见的传播方式,就是飞沫传播。由于医院属于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且大部分人员为免疫能力降低的病人,如果院内感染暴发,后果将不堪设想。
“院感”的预防
过去,人们对传染病认识还不清晰,阻止传染病在治疗中心扩散的方法就是隔离。其中比较典型而极端例子就是“麻风村”——上世纪麻风病肆虐时,一些国家把麻风病人集中在某个人烟稀少的地方进行治疗和管理。这样的土方法有失人道,但“对患者集中治疗,期间隔绝健康人与患者的接触,直至患者治愈”的隔离,几乎阻断了传染病的所有传播途径,是阻止传染病扩散的最有效方法。
现在,各医院系统仍然在使用这种方法(不过条件已经好了太多)。我们最近常常听说的“隔离病房”、“负压病房”就是以科学而人道的方式,对患者进行隔离。负压病房内的气压低于病房外的气压,可防止病房内被污染过的空气直接泄露,外面的新鲜空气可以进到病房内,而污染的空气则通过特殊的通道经过处理后排放。
除了隔离,还有很多阻止“院感”的方法,例如下图的 “鸟嘴医生”。相传这是欧洲中世纪时期黑死病流行时,为了防止医生在为患者检查过程被感染而发明的原始的防护方式,相当于一套防毒面具加连体隔离服(尽管已无从验证其有效性)。
医学发展到今天,已经有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预防“院感”了。比如最近位居购物榜首的口罩,就可以有效防止飞沫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从而大幅度降低感染几率。在医院里,医护人员穿的全套防护装备,可以阻断医护人员与患者的飞沫等接触,防止医护人员感染。
在武汉的医院隔离病房,医生们“全副武装”| 澎湃号
除了各种装备和设备,还有很多其他防止“院感”的方法,都是过去的大量经验和案例积累得出的智慧结晶。在过去,人们普遍认为感染是由人体自身的微生物导致的,并不知道空气尘埃中充满致病微生物。过去的手术室甚至不是一个封闭的环境,一些知名的大外科医生经常在公开场合开展“手术表演”[3],手术现场如同一个开放的大剧场,被公开手术的病人基本都死于感染而无法存活。
当时的“手术表演” | 《荒诞医学史》
直到李斯特发现空气中的尘埃会成为病原的传播媒介,并通过在整个手术室、手术器械等喷洒石炭酸溶液消毒,大幅度降低了患者感染概率,开创了外科消毒的先河。此后,各种外科消毒法应运而生,渐渐形成了现代系统外科消毒法。单是手术参与者最基本的洗手流程——“外科手消毒法”,为了达到清除手部潜在致病微生物的效果,其步骤复杂、严谨可不是简单的“七步洗手法”可比拟的。(对的,这几天刷爆朋友圈的七步洗手法不过是医学版洗手的入门级)。
觉得七步洗手法已经很复杂?来看看外科洗手法 | 图行天下
还有医院内的消毒、灭菌系统,以适当的方法,对病房等其他必要的地方进行消毒(例如定时用消毒液清洁、紫外灯照射等)、对可重复利用的物品进行灭菌(如病人的衣物、可重复利用的手术器械等)。同时,在制度上确立了各种医疗废物的分类以及处置方法、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上级部门定时检查反馈等规定。而且,医护人员还需要定期组织考核“院感”知识。
有了上述这些外科消毒技术的发明,医务人员严格遵守的职业防护要求等,现代医学才可以开展复杂广泛的外科手术,保护病人的同时,也是保护医护工作者,从而有效控制“院感”和传染病的传播。
大规模疫情下,“院感”控制刻不容缓
如前所述,医院属于人员密集、致病微生物集中的公共场所,如不严格控制院感,让医务人员成为移动的致病源, “院感”一旦大暴发,后果则不堪设想。
2003年SARS爆发时期,香港威尔士亲王医院两周内收治了156名SARS患者。其中138名患者,经调查都是经由院内一位患者二代或三代传播的结果,包括69名医护工作者或相关人员、16名在传染源患者病房工作过的医学生、53名与传染源患者同一病房或者曾到其病房探视的患者。[4]
如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染能力远高于当年SARS,在当下疫情爆发、感染人数日增、各医院防护物资紧张的情况下,“院感”的严格控制是阻挡病毒进一步大规模传播、降低死亡率的关键中的关键。
回到文章开头,向医生吐痰、咳嗽、冲进隔离病房撕毁医生防护服,都是非常危险的行为。这些行为除了直接或间接导致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引发感染或需要隔离,还可能让病毒随着飞沫附着在桌面、衣物、空气尘埃上,导致隔离病房的污染,甚至造成医院内乃至社区范围大规模的感染。
患者家属撕扯医护人员防护服,造成医护人员感染| 微博
在疫情爆发时期,进入医院应当遵守医院秩序、自觉做好自身的防护工作:戴好口罩,保持镇定理智,缩短逗留时间,从医院出来后及时用流水及肥皂水洗手,以75%酒精喷洒衣物,尽量避免携带病毒。
现在疫区的医护人员以及医护用物资紧缺,全国均处于抗击新型肺炎的紧张状态。医护人员站在抗击新型肺炎的最前线,在疫情的控制与救助中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是抗击新型肺炎的中坚力量。疫情当前,我们呼吁尊重、配合医生,保护医护人员,珍惜已有且紧缺的医疗资源,稳定情绪不冲动行事,一起战胜病魔。
作者:喵奴·Cathy,江小鱼
编辑:Yuki
排版:凝音
题图来源:Wikimedia Commons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摘登. 2005: 新医学.
2.S S Magill, J R Edwards, W Bamberg, et al., Multistate point-prevalence survey of health care-associated infections. N Engl J Med, 2014. 370(13): p. 1198-208.
3.莉迪亚·康 and 内特·彼得森, 荒诞医学史. “给我计时,先生!”——截肢表演赛. 2018: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4.N Lee, D Hui, A Wu, et al., A major outbreak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in Hong Kong. N Engl J Med, 2003. 348(20): p. 1986-94.
欢迎个人转发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