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和干姜的区别

这些天明显的冷了,全国多地的气温骤然下降,这样的天气里,和大家谈谈姜吧。

姜,中国人应用的非常得早,《神农本草经》里面就有,同时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里面也大量地应用,姜在中医里面的用法很多,有干姜,生姜,煨姜,姜皮,炮姜等,我们分开给大家介绍一下。

这个“干姜”并不是生姜直接晒干就是了,而是“母姜”晒干才是干姜。而这个“母姜”,是去年的老姜,春天的时候下到地里的,母姜在地下发芽,长出其他新的根茎,这些当年新生的茎块,叫“生姜”。所以生姜不是母姜,所以生姜的辛辣之性比干姜要差一点,而以发散为主。

先说说生姜

生姜是我们做菜的主要作料,孔子他老人家就很喜欢吃姜,后世很多的文人都据此热爱姜,比如苏东坡指出:长吃生姜还有延年益寿的作用。

据《东坡杂记》所载:“予昔监郡钱塘,游净慈寺,众中有僧号聪药王,年八十余,面色红润,目光迥然。”问其健康长寿的奥秘,答道:“服生姜四十年,故不老云。”

生姜和干姜的区别_第1张图片
image

生姜既能生吃,又能用醋、酱、糟、盐、蜜加工食用,是居家过日子必不可少的调味品,又是物美价廉、唾手可得的保健品。据研究,生姜含有姜醇等挥发油,对胃酸、胃液的分泌有双向调节作用,可增进食欲,促使肠道蠕动,消除肠胀气。所以民间有谚语说,“早上三片姜,胜过饮参汤”,“每天三片姜,不劳医生开处方”。当然,严格地说,有热证的人还是不适合的。

中国有句古话,叫“冬吃萝卜夏吃姜”,为什么夏天要吃姜呢?

原来,夏天我们很容易吃很多的冷饮,凉的食物,这样脾胃的阳气很容易受伤,我们吃点姜,就可以防止这个问题出现;冬天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吃很多的肉食,这样脾胃的运化也容易出问题,所以我们多吃点萝卜,可以促进消化。

而生姜的药性生发,可以帮助我们的人体的气机,在夏天保持生发的状态,这也是夏天吃姜的一个原因。

生姜在中医里面的作用:生姜味辛、性温。归肺、脾、胃经。功效解表散寒、温中健胃止呕、化痰止咳。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第一,生姜可以解表散寒。如果我们被冷风吹到了,切几片姜,熬水,这样喝下去,就会出一身汗,然后身上立刻就温暖起来,甚至会出汗,这样寒邪就被排出了,这叫解表散寒。

生姜的另一个作用是止呕,如果因为脾胃不和,引起呕逆,尤其是寒性的呕逆,这个时候绞点姜汁,喝下去,就可以止呕,效果非常的好。

姜汁的做法是这样的:

把生姜捣碎,兑入一点开水,搅拌,然后把汁沥出,这就是姜汁了。并不是把生姜放入搅拌机中搅碎榨汁才是姜汁。

image

至于这个化痰止咳,是指有寒咳,因为寒而导致的,或者有寒痰,这个时候方子里面加入生姜,则效果不错。在《伤寒论》里一共用生姜39次,基本上是用来散寒、止呕、化痰的。

这里,要跟大家介绍的是:在冬天的时候,空气特别的寒冷,如果我们早晨起来上班,走得急,有时候会吸一肚子的冷气,有的人甚至会觉得胃开始难受。这个时候可以这样:在早晨出门的时候,含片生姜,在嘴里里含着,让唾液慢慢地和姜汁混合,然后咽下,快到地方了,最后把姜片慢慢地嚼碎,吐掉或者咽下,这样就可使前胸保持一股暖气,不受外面风寒的影响。这不是我自己编出来的,这是《本草纲目》里面的记载,李时珍说:“早行山行,宜含一块,不犯雾露清湿之气及山岚瘴气。”

生姜和干姜的区别_第2张图片
image

下面谈谈干姜

《神农本草经》里面说干姜:味辛温。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
我们现在认为,干姜温中逐寒,回阳通脉。治心腹冷痛,吐泻,肢冷脉微,寒饮喘咳,风寒湿痹,阳虚吐衄、下血。

干姜和生姜不同,生姜发散的性质比较大,有发汗的作用,干姜这个作用就不大了,它的作用在里面,是一味温里的药物。比如在中医里面有句话,叫“附子非干姜不热”,在《伤寒论》里面一个著名的温阳的方子四逆汤中,我们用的就是附子和干姜搭配,用来回阳救逆,这个方子是中医里面一个派别——火神派的利器,火神派的一些大师,就是经常用这个四逆汤来救人于危难的。当人病重,阳气虚微,这个时候正气根本无法祛邪外出,往往马上就会出现危证,这个时候使用四逆汤,会振奋人的阳气,使得患者出现生机。

在冬天里,有的时候我们穿得少了,风会直接打到肚子上,尤其是在室外时间长了,我们的肚子会冷到,这往往会引起肚子痛,有的女士会更严重一些。这个时候家里如果有干姜粉,就可以冲服一点,可以起到暖中的作用。这种干姜粉一般超市就有卖的,在作料柜台,很方便购买,一般冲服一次就可以了。同时用热水泡泡脚,会很快缓解掉的。

现在,很多人受寒的机会很多,比如喝冷的饮料,穿得美丽冻人,所以,很多女性因为受寒而导致的宫寒冷痛,脘腹冰冷,四肢冰冷,等等,很多这样的问题,如果能够在冬日里服用一点干姜制品,对身体的恢复,是非常有好处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生姜和干姜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