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讲
这个礼拜地推了两次,突破了心里障碍,找到感觉后,越来越得心应手了。按照之前的假设选定了两个地点,一个是小区,一个是商场。按照文案四部曲:吸引注意,激发购买欲望,赢得信任,引导下单四部曲开始实操。
1
第一次地推时间是上午十点半,地点:小区。拉着儿子的拉杆箱出发了。
下楼远远的看到一个叔叔在树下的长凳上坐着抽烟,打开试吃装,边走边打招呼:“叔叔您好!来尝一下我家的手工小麻花。”就像是遇到了老熟人一样自然。
叔叔看了我一眼,发愣了一两秒。
也许在想:这人是谁啊。
“我是a16栋的住户,孩子上学了,闲得很。拿点手工麻花出来卖。您尝尝,味道怎么样?”
“大叔仰头看着我说,你哪一户的呀!”好像还是不太信任我。
告诉他我是哪一户的。然后闲聊了一会。提出购买。
叔叔说没带钱,到时候有需要再找我。
虽然没成交,但是很开心。感觉自己在交朋友,而不是卖小零食。
接着往人流量最大的游乐场走。按同样的方法开始邀请试吃。
走走停停,一小时卖了28包。越卖越开心。
中途闲聊遇到了儿子班上家长,也加了35个人邻居的微信。还走进了从来没有进去过的小区月子中心。
最后几包跑到小区门店,找到那几个卖水果,蔬菜,儿童服装,玩具,理发店的老板,每人推销一包。
隔着几米远的就开始打招呼“来,尝一下我的手工小麻花,平时都是买你们的东西,今天我也给你们分享一款好吃的小零食。”
虽然不是很熟悉,但是,心态,语言,和微笑的组合,力量无穷大,好像我们都是老朋友,结果真的就是老朋友,她们都是边吃边给我钱的。
欢欣雀跃的回到家才发现自己好像忘记了不好意思,还沉浸在认识了那么多友好的邻居喜悦中。
原来城市的小区邻里间很冷漠,都是自己想象出来的。
推广过程中,好些邻居给我推荐团购,有些主动要求加我微信,还有的建议我建群。不但卖了小零食还收获到了满满的支持。
总结我的小区推广:
开口第一句都是:
打招呼,吸引注意力。“来,尝一下手工小麻花”
第二句:
增加信任度 。“我是这个小区*栋*户,全职带崽崽,现在孩子上幼儿园了,想搞点事情做,这个手工麻花味道很好,拿出来跟大家分享一下,你尝尝?”
如果不尝,追加一句“尝一下嘛,都是一个小区的,交个朋友呀,多一个朋友,多条信息渠道嘛,有什么事说不定还可以相互帮衬一下呢”
第三句:寻求反馈,激发购买欲望
味道怎么样?等待对方回答。
第四句:得到正向反馈提出成交。
如果是一般反馈,找个话题闲聊一会,再结合闲聊内容,找到产品的实用场景。继续提出成交。
如果对方继续不同意,尊重对方决定,提出加个微信,交个朋友。
总之,与接触到的每一个人尽可能保持链接。
2.
第二次地推:选择了附近的建材市场。
选择它的原因是,自己做过建材店,知道建材店人流量少,周边没有零食店,待在店里有时候挺无聊的。
30分钟进了15家店,销售了20包。
跟我想象状况差不多。
有两家店让我印象深刻。
第一家是店里有4~5个客户坐着在聊天。与我同行的姑娘先进去,给每个人试吃并发了试吃装,但是,客人都说不买。
等同行的美女出来后,我从另一张门进去,见老板看着我,赶紧跑过去给老板试吃,老板吃后觉得不错,问我怎么卖,告诉她价钱,她买了一包,结果,其它几个之前试吃的纷纷要求购买,那家店一下子卖了5包。
出门后,通行的美女追着问我,是怎么回事,到底说了什么。
当时我也不知道是为什么,但是直觉告诉我,也许该多呆一会。
第二家店又是同行的美女先进去,老板拒绝试吃。
我再进去分享。老板还是拒绝。
分析老板可能不信任我。告诉她:我住在附近**小区,孩子在上幼儿园,是全职妈妈,没办法上班,想找点事做,觉得麻花味道超级好,喀吱脆。
一边说一边往自己嘴里塞。
塞完接着往她手上递过去,对方还是还是拒绝。
我笑着说“姐姐,你看看我手悬在这里这么久了,你不吃我觉得挺尴尬的,你就尝一点嘛?”
姐姐看着我说“我尝了不买不好意思啊”
“没关系的,好吃你才买嘛。”
接着问味道怎么样?
“还可以,但是我平时不怎么吃零食的”
嗯,我也不太爱吃零食。你知道我为什么要跟您分享吗?我看着她停了一两秒继续说,
因为我也做过建材,没顾客的时候挺无聊的。比如,你在手机上看个电视剧,如果有个小零食在手上,吃一下会更有感觉,就像在看电影一样。
或者,店里来了小客人,或者朋友过来,备个小零食,一下子就拉近了距离,就像我们这样。
看她不出声,我又给她抓了一把,你再尝尝?
姐姐说,不用了,我买一包吧。有时候我儿子到店里来,我可以给他吃。
然后我又闲聊了两句,加了微信。告诉她我还有很多好吃的,如果有需要我可以给她送货。
就这样,我居然又成交了。
3
回家重新梳理整个过程,发现不自不觉中我做了一件以前我从未意识到的事情!
一是「安静等待,观察客户,找切入点」
二是「场景营造」
同行的美女两次给客人分享,客人都没有买单的原因在于,她太急了。更深层的原因很可能是被客户拒绝觉得不好意思,自己马上走人。但实际上,小零食是可吃可不吃的东西,如果没找到客户需求点,被拒绝的可能性很大,一定要给自己时间观察,了解客户的生活场景,找需求切入点。
甚至这个需求切入点应该在还没出门的时候便大致想好。我出门选择建材市场无意识的运用到了观察,调研这一个动作。因为我在那样的场景下待过。
所以,做销售的第一条应该是观察,调研,找到客户需求与自己产品的结合点。
第二条是「场景营造」这一条得益于我最近的一个思维习惯,总是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我能为对方提供什么帮助,我的价值在哪里?
很自然的一种迁移,顾客为什么要吃我的小零食?她在哪些场景下可能需要我的小零食?小零食能给她带来什么好处?
客户拒绝的理由无非是:你的东西再好,可是我不需要。
最后一条是提出成交。以前我很不好意思跟人提成交。现在却变得很好意思。为什么?
看问题的视角发生了变化。
如果我找到了客户的需求,勾起她的购买欲望,却不满足对方的需求。那是什么行为?
绝对的耍流氓。
这事坚决不能干啊!多不道德。
至此,文案四部曲已经检验过一次了。妥妥的好用。
只是,还需要更多的经验积累。和更多的检验来优化它。在这个过程中,我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说:效率。我的效率有点低。
实验阶段有意识地放慢,接下来就是打磨这项技能了。100天,地推,每次3小时。一天也不能少。
越检验越兴奋。一对一的地推尝试过了,要不要来个难度再大点的?上公交车或者一个封闭的空间对着一群人分享,销售小零食?
绝对可以有。还要带上儿子,行动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我希望自己一个动作出去能够尽可能的在更多维度有收获。儿子的教育也是我最关心。就这么大胆的决定了吧!
雷.达里奥的五部曲:大胆假设——最小行动发现问题和错误——诊断问题——设计方法——贯彻执行。这次公交车行动就按照这个执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