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看网络爽文能看一天,但经典文学或学习类等书籍就看不下去?

问:看见好多人手机不离手一有闲余就狂刷爽文,年龄阶段有小至十几岁学生,也有大到四五十岁刚学会用智能手机的大妈。而正儿八经的文学类或其他专业学习类书籍从来不触碰,甚至一看就犯困?

答:这是个很好的问题。喜欢看网文,和喜欢看文学名著、专业学习书籍的不同点,在于阅读的目的不同。

阅读有三个目的:娱乐、提升自我、获取资讯。目的不同自然选择不同。在解说三个选择之前,我想先谈谈科学家对人类大脑的一些研究。

科学家发现大脑在思考时的消耗是非常大的,这里说的思考是真正的自我思考,类似于哲学家、科学家提出各自领域的新问题。对于普通人,就是在构想自己观点时的思考,不是抄写、阅读、人云亦云,或完成别人布置的任务,而是在问为什么并寻求答案时的思考。

这种思考时的消耗,比跑步、游泳时消耗还大。因此人的大脑为了节省能源,就会把自己调整为“省电模式”,能少思考就少思考,能不思考就不思考。有些人,一动脑筋就喊脑袋痛,就是因为很少思考的原因。

就跟水总是往下流,电流总会选取最短的路线,人的大脑也选择把能量储备起来,在危急时刻用。身体储藏能量的方法是长脂肪,大脑储藏能量的方法就是不动脑。

这样的结果就产生了——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

但是人又不同于动物,人是有追求的,就像穷人总想着变富,精神贫乏的人也总想往知识渊博的人。动物的学习靠父母的言传身教,人类的学习则多了语言文字的传承,书本是人类经验的积累,一代强于一代的秘诀就在于书籍记录了所有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读书,就成为每一个人都向往的事。这就又回到了阅读的三个目的,娱乐、提升自我和获取资讯。

娱乐的目的是放松自己,不需要动脑。看网文爽文就是为了娱乐,让自己高兴。

我曾经研究过如何才能写出一篇爆红的网文,其中的套路非常简单,就是按照人生理结构,不断刺激大脑中的多巴胺,让你兴奋起来,逐渐沉迷其中。网文的三个核心:YY、代入感、金手指,都是为了满足读者的自我满足感。

这就跟《贫穷的本质》书中的说法一致,越是贫穷的人,越是喜欢口味刺激的食物,对有营养而清淡的食品不感兴趣。同样,越是精神匮乏的人,越是在书中寻找刺激,来满足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欲望。

有人一定会说,网文中也有写得好的,他们知识渊博,也可以学到很多东西的。

这么说吧,网文中是有好的作者,但作品就难说了。因为网文是有套路的,没有三个核心,就没有编辑和平台会播放,没有播放就没有阅读。何况网文的核心是想象力,没有严谨的逻辑和考证,你以为你看到的就是你以为的?

再加上网文20万起步,100万不多,每日更新,质量可想而知。记忆力不好的读者,看到最后都忘了开头,你认为网文的作者注水那么多,还能写出质量上乘的小说吗?当然,不能说没有,但数量极少。

如果拿身体里的营养素来比喻,网文就是糖,吃了让人满足,容易上瘾,但吃多了坏牙,容易得糖尿病,因为现在吃的很多食物中都含糖。

我也看网文,在没有读过更多的好的小说时,网文还算是颗糖。在读过文学名著后,你会发现网文拙劣的套路中,小说的情节与人物都是那么的苍白,再也无法咽下粗制滥造的白砂糖了。

就算是娱乐,还是有很多好的书的,比如钱德勒 雷蒙德的侦探小说,斯蒂芬 金的悬疑小说,罗琳的魔幻小说,东野圭吾的推理小说,难道这些不比网文好看很多?

获取资讯就是功利性的阅读,需要什么就查找什么、阅读什么,目的性非常强。

如果一个人没有梦想,就不会有生活的目标,没有目标,自然就没有动力,没有动力,怎么会去读专业性非常强的书籍呢?

专业书籍就是需要非常强的功利性才能学好,边学边实践,才是对实用型书籍的最好学习。

学生上学要读大量的书籍,这些书籍对于学生来说,如果不是为了考试,没人想读。但是为了考试,无论如何都要把书读懂、背熟,这些教材也是实用型的工具书。

在生活和工作中,只有用到,才学得快。比如一个想要晋升的人,必须要学会做PPT,那么有关PPT制作的书籍,对他来说就是必须的。还有编程、PS图像编辑、语言学习等等专业书籍,都和人们对自身的规划有关。

就算是兴趣爱好,也得有强烈的愿望,才能钻研此类专业领域的书籍。所谓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说的就是这个方面。

想要提升自我,是阅读中最难的一个目的,也应该是阅读的本质。那么提升自我,为什么要阅读文学经典呢?

能成为经典的,都是经过了时间的考验而留存下来的人类智慧的结晶。除了科学方面的专业论述,普通人了解世界的最好渠道,就是从文学经典中学习。

我们可以在文学经典中,以不同人的视角看问题,同时也看到不同人的命运。小说中的人物说的都是现实人物不敢说也不能说的真心话,这是你在真实世界中听不到的。真实世界的禁忌,在小说中成了人物命运的绊脚石,如鲠在喉,让读者清晰可见,也让读者不得不反思。

当一部小说合上最后一页时,你总有种说不清的惆怅,让你郁郁不欢,心情压抑,这就是你的大脑开始思考的时候。因为悲剧,或者说不圆满的结局,才能让人记忆深刻。

文学作品之所以经典,便在于,它们带给读者的回味和反思。

一个人的提升,必定是他见识更广,包容多元,存同求异,学会反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而这些需要大量的文学作品打基础。

读网络文学,可以得到即时快乐;读文学经典,先要面临阅读的困惑,后期的提升又无法及时得到反馈,如果不是热爱,很少有人会选择。

人类从一出生,就是在逆天行道,如果顺应自然规律,那么每一天都是走近死亡的一天。我们努力挣扎的,就是要多活一天,再多活一天。文学经典,让我们看到了人类在摆脱死亡的阴影中的挣扎。

在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作品中,苦难是永恒的主题,他们撕开伤口让你感到痛苦。你想逃避,你想看到人类社会的大圆满,宁静美好和公平公正。你想有金手指,把残花败草都点化为金:世界和平而美丽,人们自由而快乐,你拥有财富、美女、权力和至高无上的自由。于是你躲入网文的世界,为自己制造了一个《楚门的世界》。

在我开始读书时,我的一位同学说,你开始读书了,你要痛苦了,因为读书越多越痛苦。我说对,我知道,但我仍然向往读书,我想把这个世界看得更清楚,为此,我愿意忍受痛苦。

我不想生活在楚门的世界里!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很多人看网络爽文能看一天,但经典文学或学习类等书籍就看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