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摄影眼
相策摄影三群的各位老师,影友大家晚上好!2019年3月28号我们相聚在相策三群,共同分享共同探讨一个主题,什么是摄影眼,如何塑造、打造我们的摄影眼。其实在相策三群群主,也是相策首席运营官助理魏大脚老师给我题目时,我的压力非常大。为什么会压力非常大,第一摄影眼应该是一个俚语,没有一个标准的学术性的称谓。第二,就是在艺术类别上,在这个特别的全球摄影师时代,所谓摄影艺术的标准,截止今天为止都没有一个可以量化的标准,不是一个摡念,它更多的是根据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背景,同时又根据不同的理解,所以影像的评价,更多的是趋向于人类,传统美学的价值之上的一种表现。第三,三群可谓是卧虎藏龙,刚才谈到在三群分享我个人对如何培养摄影眼的这个主题,压力非常大是因为三群卧虎藏龙。为什么如此说,三群到今天为止三次达到了500人的满编,在这500人中间,有2018年华为新影像九宫格单元比赛的总冠军,路醉清风老师就在我们三群。第二位是我们相策摄影的图片编辑夏耘老师,他目前在哈佛大学攻读摄影专业。还包括摄影界的大咖,在摄影界摄影方面实力非常雄厚。所以讲到如何培养摄影眼,我的压力非常大。不过好在今天是以摄友的作品为切入点作一个分享,我首先强调的是分享,点评,摄影的评价是没有可掌控的物理标准,这个评价是见仁见智,所以说是和大家共同分享。介绍完三群的卧虎藏龙,就进入今天的正题:如何培养摄影眼。
摄影眼这个摡念,我前面讲到它没有一个很学术或者很规范的称谓,那么什么是摄影眼,如何培养摄影眼,我自己的总结就是通过观察事物,使用影像器材记录并呈现的能力,核心属性是独特性及视觉的陌生感。
为什么说摄影是一种观察事物记录呈现的能力,我们每个人的眼睛都是一部照相机,都是一部影像器材,只是在记录的过程中,这种物理属性或者化学属性的不同。就产生了所谓硬件的区别,软件的差异。那么摄影眼的养成,它是一种后天的,准确的讲是后天通过学习,通过积累,这样形成的一种艺术审美的能力。这与我们每个人生理性的或者是病理性的,所谓近视眼,老花眼有相似之处,但是又有很大差别。那么摄影眼的基础是知识的积累,也是一种审美能力的表达。
接下来我们就以三群群友摄影作品作为切入点做一个分享。摄影在这个全民摄影时代,大家更多的是在旅游方向,出外旅游拍片会比较多。所以我把三群群主传给我的照片分成几类,第一类就是旅拍,以旅拍为核心的作品分享和我个人对这些作品的一些理解。
第一张作品,点开之后,可谓是异域风情扑面而来,这张作品,叫童话小镇,看到这张照片及看到这个标题的时候,映入我脑海的第一个就是德国的天鹅堡,巴伐利亚的那种异域风情,欧洲文化的一种风格。
这张作品应该说在构图上,准确说就不能叫构图,构图是一个伪命题,回头我们再分析为什么不能叫构图,这张作品从内容的呈现上,色彩上,可以作为教科书般的一幅作品。
地域文化的符号,景观呈现的比例的控制,包括色彩上冷暖色的搭配,包括动静之间的配合协调,可以说是完美无缺。
这张照片如果这位老师能够等,这应该是把天鹅在往画面的上部再走一点,加长这个波光粼粼的效果,达到线条加长的效果,那么这幅作品表达出来的内容会更好。
前面欣赏了了欧洲风情,接下来看这副照片中人物的服饰,应该是中东风情,阿拉伯半岛的西北,约旦基本上是个内陆国家,应该是在约旦这个地方拍的,这幅作品,也可以说是教科书般的呈现。
远处的山石,包括近处标准的阿拉伯风情的驼队,整个的呈现,非常的漂亮。这种地域文化的符号和前面欧洲童话小镇是一样的效果,都以地域元素的符号呈现的,非常足。让人一看就知道,这张作品是在哪儿拍的,他想表达的是什么。
同样是一副旅拍的作品,这幅作品在表达上,能够让我们看出来是在中国的西北地区,但是这张照片,应该说在机位的控制上,产生了一些问题。
画面左边穿红衣服的小姑娘,她的头部和这个公路的这个标记,实际上,就是这个马路边儿,这个线标,重叠了。作为摄影来讲,他有几大所谓的审美的要求,或者说呈现的要求,这张照片,应该说在呈现上,如果没有这一点败笔的话这张片子还是不错的,这条线穿过女孩子的头部,是这张作品败笔所在。
我把这张作品的也列为了旅拍的范围,为什么把他也列为旅拍的范围,走出家门就是旅行,人生本身就是一场旅行。所以,这个照片,我也把他列为旅拍的范围。这张照片从影调的处理,机位的控制各方面来讲都非常好,如果一定要有一个量化的标准,那么这张照片,在我心目中能达9分。
为什么没有达到10分,就在于这个网,捕鱼者他撒的这个网,刚好在他的头顶上的边儿,如果画面呈现的是能够把这个网整个,撒开,撒的比较均匀,把人物放在网的中间。这张照片,就我个人来讲,那就是完美无缺了。远处的现代城市的这种高大的建筑,近处的水面,包括捕鱼者的传统的装束,他们之间的对比,形成的反差,这种呼应,都是非常好。
在旅拍中,刚才我把前面这四张照片,都定义为旅拍,那在旅拍中,我们应该注重什么,你拍是摄影眼,表现的应该是最淋漓尽致的时候,因为旅游给我们带来的都是一种视觉上的新奇,这种视觉上的新奇的会刺激我们不停按动快门。那么在旅行这种摄影眼的养成,首先一点,要做好攻略。
首先要了解你所在的地区,计划要拍的景观。要记录自己的行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与方向,就像前面两张照片,一个欧美风情童话小镇扑面而来。第二中东,也就是我们眼中的阿拉伯国家的地理地貌,及人物和相关环境的元素都表达的淋漓尽致。
所以摄影眼,不是一天二天或几个月就能养成的。他是,就我个人认为应该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的过程。这个学习和积累的过程不仅仅是对摄影器材的了解,同时,它还是一个非常广泛的学习的范围,这其中包含的有美术,电影,甚至还有文学等等。我们需要不断的去学习和积累,才能够为自己摄影眼的培养打下一个知识基础。
我们第一部分讲到了在旅拍过程中,应该如何去塑造,如何精准地记录下来,所去的目的地的地域特点,地域风貌。这种新奇甚至包括猎奇的心理,是我们很多人在旅行中,会多角度去记录它走过的路。
所以,第三、四张照片,都从不同角度来表现出来了,摄影师对于他所去的地方的地域文化,包括他心中的美的记录。
所以摄影,对于我们每个人更多的时候我们在表达。无论是风光、旅拍、纪实等等。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个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就是我们在按下快门的一瞬间,第一,我们要明确主题,我拍的这张照片,我想表达什么。第二,要突显特性。这四张照片里面,无论是欧美范儿,还是西亚风情,或高原特色,以及城市风光这四张。他们在主题的呈现上,应该说都是比较到位的。
突显特性,前面讲到无论是欧洲风情,阿拉伯风格,西藏高原风情,包括城市水乡,这些在第一元素的记录上,在地域文化的呈现上,都是比较到位。
接下来,我们用两张照片的对比,看一看摄影师的不同,呈现的这种摄影眼的记录的差异。
同样是以马为视觉主题,以马为视觉主角。这两张照片。一张,以梦为马,充满了诗情画意。第二张,是以这个纪实为主。那么两张照片相比较而言,第一张照片的诗情画意和第二张照片的纪实记录上,应该说都是非常的到位。但是第一张照片,如果摄影师能够把机位再往右边,然后马往右边移动一些。把这个马整个的体型放在照片的正中间。目前这个马,他的后半截身子压着公路的护栏了,如果能够机位在向右边移一点儿的话,这张照片在呈现上,视觉上会更好。
相比,第二张照片在主题的呈现上,是稍微弱了一些,这张照片拍的还是不错,但是呢他想表达的主题是什么,是草原上彪悍的彪悍的汉子,还是这匹非常漂亮的枣红马。所要表达主题较弱这张,不像第一张那匹马,主题就比较明显,所以两张照片的对比我们就能够有这样的一个发现,突显的主题一定是有一个,没有主题,没有计划就很难充分表达。
通过前面四章旅拍照片,以梦为马作为主题的片子,对比讲评之后。接下来,以纪实为主,这次发的片子里面纪实的片子还是蛮多的,我们就以纪实片,来作为切入点谈一谈摄影眼的养成。
其实很多影友认为记实片,都是需要去捕捉最自然的那一刻,片中的主角,人物等等,不能有所谓的摆拍。
就摄影来讲,每一张照片都是摆拍,摆拍不是客观的摆而是主观的摆,所谓主观摆拍就是摄影师按下快门的一瞬间。一定是他最欣赏的一刻,那么就这个逻辑来讲,每一张照片都是摆拍。
那么这张照片,从几何形状来讲,方形和两面镜子还有装饰画,之间相互的一个对比和呼应,包括整个画面上部和下部。这种横线条的呼应,都非常的好。
尤其一正,一反。这个人物,特别是镜子中人物的镜像呈现。都是不错的,如果再作一个调整,我想建议左边镜子中,后侧的那一位,后面那位拿着手机拍照片的这个人物,如果能把这个人物给躲开。这张照片的效果会更好。
这样一种画面的呈现,剩下的呼应,包括长发就是线条。在线条上这种上下的呼应,包括整个画面,中间从配电盒、镜子、装饰画,甚至包括椅子的这个方形,这样的相互之间的呼应,这张照片在取景上,应该说是非常的难得。摄影永远是遗憾的艺术,所以说这种影像的,趋向于完美地呈现,一定是不断的学习积累,这种积累包括你按快门的次数。你拍了多少张照片,这样一个积累的过程才能出现。
这张照片,应该是在地铁上的一个抓拍,题为乌合之众这张照片,我看了之后不太明白。这位摄影师想表达什么,一本书叫乌合之众,然后人物的衣服上的一些花纹和符号,还有左手边,左下角这位乘客半个身体。对这张作品的整体的表达产生了不和谐的影响。
这种有趣的画面,是因为这本书的名字叫乌合之众,有趣的画面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如果有心去捕捉这样的画面就会存在,这张照片能否在后期的处理上,把一些多余的不作为主题,呈现的元素进行有效的裁剪,这张照片效果可能会更好。当然,在地铁那种逼仄的环境空间里面,你能够拍到这样的照片,这位摄影师还是很有胆量的。
就像我们相策摄影社群的主编张开宇老师啊,他的主题就是地铁公交系列。其实,没有拍过地铁和公交这个空间的人,可能想着会比较容易,但是当你,真正的进入到那个环境中,当你举起手机或拍摄器材,心理压力是非常大的,我也是深有体会。所以这张照片第一、摄影师的胆量是足够的,第二、在影像的处理上有些虚。当然有一个积累的过程,张开宇老师成为相策图片主任老师前,他拍的公交、地铁系列一年最少按30万次快门。
一年30万次快门的积累,才有了他今天很多精彩的作品,这种积累不仅仅是技术的积累,技巧的积累,更多的时候30万次快门所积累出来的摄影眼的经验,这个是谁也学不到,只有深入其中,才会有整理整合,总结,然后才会有提升。
就公交、地铁系列这种记录,我在2014年时也拍过一张照片,是在高铁上,从天津回北京的高铁上,拍过一张照片叫旅伴。
这张照片当时拍的时候是竖着拍的,竖构图。后期我把他做了一个裁剪,做成了横构图。这种以杂志或画报,遮挡脸部来拍摄照片,在黑白摄影时代的摄影大师,包括在全民摄影时代,很多。街拍纪实摄影师,都拍到过类似的照片。这张照片,和他们最大的不同在于,这是在晚上坐的高铁,车窗玻璃印出来,看杂志的姑娘的形象。
当时我坐在她对面,这张照片是非常偶然拍到的。这张照片之所以拿出来和上面这位老师几张地铁里面的人物来对比的话,我想更多的时候,是一种在机缘巧合的基础上,能否换一个思路,换一个角度。换一个思路比较容易,但换一个角度确实是非常难。能否珍惜自己的按下快门的这个机会,所谓珍惜数码时代,按下快门的成本几乎是零。即使成本几乎是零,我们能否在多角度拍摄的时候,先在脑海里构思一下我这张照片,我想去呈现出来,想表达的内容是什么。
街拍是最难的,但街拍也是最锻炼一个人的摄影眼的,这需要有一个长期的积累,不断的拍摄,长期的积累是一个长时间的跨度,要不断的拍摄,我们现在的影像器材都非常的便捷,无论是单反,微单还是手机。其实手机摄影,手机是定焦镜头,因而手机最锻炼一个人对于环境的捕捉、观察能力的,所以定焦镜头锻炼出来的一个人,敏锐的观察力和快速捕捉景观的能力后。换更好的器材或者是更贵重的器材,才能更有效的去表达你自己的想法。这两张纪实片,第一张从取景,整个画面构成都是非常的不错。第二张在那种逼仄的空间中,更多的时候,有限的区域,有限地去表达一下自己想呈现的内容,就是所谓的主题。
前面分享了旅拍,讲到关于主题表达的一个对比,后面两张我们讲了街拍。接下来,有123456,有六张风光照片,从各个角度对我们初入摄影,刚开始接触摄影的这个爱好者都会有一定的提示。
第一张我们中国人的图腾,长城。这张照片拍的应该是一个野长城,照片我看完之后,有一点不太明白,摄影师想表达什么,照片里面既没有长城的蜿蜒雄壮,也没有一个点睛之笔。这张照片,严格意义上,只能是作为记录,记录我来过这个地方,看到过这一段长城,作为记录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长城的呈现,摄影大家对于长城的记录是非常非常多的,我们作为一般的摄影爱好者,作为普通人,如何来记录长城,长城有全景、大景、中景、近景、有特写,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角度,设计一下自己对长城这个中华民族的图腾的一种表现,一种表达。
这张照片的是2014年,我在司马台长城,就是现在的古北口,古北水镇这个地方司马台长城拍了一张。当时用手机拍的,拍的时候就在想,我怎么样能够表达我心中的长城,我心目中对长城的理解。刚好走到这个地方,看到了这个画面,近景远景这样一个对比,就把拍下长城这一刻记录下来。
下面谈到这张照片,我不清楚摄影师想表达什么主题,还是我们一开始讲的摄影眼的养成,生源地养成首先一点。就像我们写作文一样,一定要有个主题,照片没有主题是无法打动自己,更不可能打动观众。
这张照片是北京北海公园。这张照片从整体的呈现是雪后拍的。这个北海包括远处的白塔进出的码头,这个呈现是非常好的。这张照片感觉应该是在北海的五龙亭附近拍的。
在北海五龙亭附近拍,能否再借用五龙亭的廊柱,包括岸边的柳树的一些线条,对整个的画面在近景中有一个处理。现在看只是近景过于空旷,远处的白塔,包括蓝天都非常的好,这张照片如果能够借用五龙亭的角度,五龙亭的位置用一些前景。有借用建筑或者是植被来做一些前景,这张照片,会表现出来的更好。
谈到前景,借景或者前景这样的一个话题,这两张照片一起发上来,就想到的是摄影师是想通过前景的映衬,来表达他对这个景观的喜爱。
但这两张照片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前景过于复杂,那么第一张,应该是在南方的一个河道上拍的。前景是稠密的树枝,包括浓密的左上角,还有一些枝条对整个画面的破坏,也是非常严重的。
第二张照片是在北京的景山公园,万春亭的下面靠西边,来拍摄的北海的白塔,两张照片,都是共同的问题,前景过于的复杂。第一张照片,不清楚摄影师在哪儿拍的,我只能提供建议,找到一些前景比较简洁不是那么稠密的地方来拍摄。
第二张照片,我可以给摄影师提供一个很详细的建议。第一、前景的树有白皮松。白皮松在故宫的慈宁宫花园、御花园,都可以看到白皮松。是清朝统治者入关以后,从东北移植到北京的。之所以移植这些树木,清朝的统治者是为了告诫自己的后代子孙,不要忘记自己出生的地方在哪,所以白皮松的在清代赋予的是满清统治阶级的文化。作为皇家御用的树,怎么讲地位也是非常高的。
这些树被移植到北京之后呢,他想表达出对祖先创业艰难百战不忘本的一个概念,这张照片,如果我没有记错,这个机位再往左边走一点,是有一个非常像龙的一个树干,那个地方很多摄影师会在那去拍白塔的落日、延时,这张照片如果说摄影师再往左边走几步,用那一棵独枝的白皮松来做前景,效果会更好。
同样是这种风光照片,这张应该是婺源,看这个景方向,徽派建筑的白墙灰瓦,包括水乡的这种感觉还是比较浓厚的。
还是同样的问题,这个画面是想表达,前景树干的这种应该是在冬季,树干的这种感觉也有水面倒影也有,远处的徽派的建筑也有画面,左边的这个江南水乡的小桥流水,但是整个画面看完之后,这张照片记录了我曾经来过。每个人用眼看到的景观和用影像器材去记录下的景观是有差别的。
这种差别在于,影像器材就好像作家手中的笔,画家手中的画笔一样,影响器材是你记录定格来创作属于你自己的艺术作品的,这样一个瞬间。所以,删繁就简摄影是减法的艺术。那么他既然作为艺术,和文学艺术、绘画艺术都有相近,相似之处。
我们相策是2018年1月1号,正式上线的。当时在相策二群一个影友叫王咏梅,可能大家跟她是好友的也不少,王咏梅老师是非常知名的摄影师,应该是2017年的时候获得了两项MP全球摄影大赛,手机摄影比赛全球摄影大赛的两项冠军。当时推的有摄影师的专题,王老师去新疆采风拍摄的一组作品。我们编辑部给他这组作品定名叫:生而自由,两河源的哈萨克雄鹰。片子拍摄的是哈萨克民族日常生活,纯纪实片。
当时写编者按语时,我就写了:雪山之巅,雄鹰翱翔,冬不拉奏响自由的乐章,草长肥羊,茶香毡房,骏马归处是家乡。这四句话是看了王咏梅老师的作品之后写的。这里有雄鹰、雪山、冬不拉、游牧民族的牛羊、水草、毡房及他们的交通工县全部呈现在这四句话里,我曾和一个朋友聊过文字是如何为影像服务的。
没有看过王老师这个主题的朋友,读完了这四句话能和王老师作品的画面配合起来,感觉会更加强烈。
摄影一定要有主题。没有主题只能是拍,记录下来没有关系,摄影最根本的功能就是记录,记录下走过的路、见过的人、听过的音乐、读过的书这很正常。但这张照片如果拿着它参赛,或者是想去表达什么,还是有所欠缺,只是记录。
下来这张是影视航拍的作品,航拍的作品没有标题。地方我应该也是没有去过,这张照片一样和前面有几张照片,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地标性不明显,单独看这张照片,知道他是哪里。所谓地标性不明显,记得前一段网上曾经宣传南京的美龄宫,蒋先生送给他太太非常巨大无比的项链,就是航拍想表达想记录的。
航拍我没有玩过,也不懂怎么航拍,但就这张照片从摄影的角度讲,他没有标志性的符号,而且整个画面上远端的,类似于寺庙的大殿和中间的泳道,在整个的呈现上没有做到横平竖直这是一个问题。对于古建筑我还是非常喜欢,对这种古建筑拍摄我的建议,在没有特殊的条件和特定的器材下,呈现还是横平竖直为好,用中国传统审美观来表达,会更舒服一些。
接下来谈一谈照片的命题。照片的命题和摄影点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境由心生,相由心造。照片带给我们视觉的美丽,有标题会起到一个点睛之笔,接下来这两张照片我们一起探讨一下中间的优点和不足。
这张照片彩霞满天。从渔船到画面中的人物,整体的感觉比较温馨、温暖的瞬间。
但作者给作品的起的名字叫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句中国经典的古诗用在这张照片上,没有看出来,断肠人在哪儿,夕阳西下环境、时间交代的很清楚,但断肠人在天涯从文字所传递出来的郁闷,或者表现悲痛。整个画面感觉上没有断肠人在天涯的那种氛围,语境都没有。所以这张照片不错,标题还是值得商榷。
张照片晶莹剔透的,冰面、远山含黛、夕阳西下。照片的标题叫守望,纯粹的从画面上来讲守望。是谁在守望,摄影师在守望远处的夕阳,远山吗。标题与画面这种切题感,有一定的差异。
谈到标题和摄影眼之间的关系,就像前几天我在朋友圈发过一篇文章,在前面加了一段话:摄影的美感,源自于视觉的快感。美学、审美是一个长期积累,不断学习的过程。这两张照片,从摄影的技术角度,都很不错,但照片的标题都与画面南辕北辙。摄影眼的养成,首先是知识的积累,各行各业的工匠师,,从学徒开始都是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的过程。假如说摄影师一场博弈,摄影师拼搏到最后,就是文化的差异。
就是每个人知识积累,以及能够把这个积累灵活呈现出来的差异,这就是摄影人。随着对摄影的不断的学习积累到最后,这种差异完全是一种知识积累的差异,并不是谁的器材好,谁的器材差,谁走过多少地方。布列松先生拍巴黎一样,街拍摄影师的开山鼻祖,他只拍生活的城市巴黎。道理是一样的,一定是知识的积累才能决定你的影像的美学的呈现,是否更加到位,更加合理。
影像泛滥时代,全民摄影时代,影像的美不仅仅是色彩。黑白影像同样带给我们力量,带给我们特别的视觉效果。
张照片的名字叫勘探,勘探这张照片用DJ的方式记录一个劳动的场景,整个画面构图呈现近景的庄稼地,远处工作的人员及他们手中的工具整个画面感意境非常好。
这种看似普通,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景观,当你记录下来时,经过一段时间的考量,经过一段历史上的积淀,这种片子能够给以后的人带来的这种感受是非常浓烈的。
我们现在看到过很多老照片,总是给我们有一种留住时光,留住历史的感觉,摄影对于我们每个人,每天所拍摄的照片都是记录走过的时间,走过的历史。这张照片应该可以说是大巧若拙,这张照片反映的景观看似非常普通,如果这张照片是某一个单位或者某一个地区,他们的一项工作或者工程的记录照片,甚至可以把它提高到一种文献作品的高度,来评价。
前面讲到了旅拍、对比、纪实、风光,接下来这几张照片,重点讲一下摄影中表达,这个词可能不太准确,应该是摄影作为减法的艺术,我们如何能够更好的来突显主题,删繁就简。
张照片群主发给我的时候,我第一眼看就非常喜欢。
张照片是一幅极简摄影作品,通过红、黑、兰三种色彩,来记录了一个角落里面这个环境。
为什么喜欢这张作品,极简摄影实际上难度是非常大,相册摄影社群去年下半年,管理团队曾经讨论过要不要,上极简摄影这个比赛主题。讨论了几次最后都没有把这个比赛这个推出。因为极简摄影,是摄影里面难度非常大的一个表达的门类。
这张作品通过色调色彩的这种对比反差呼应,整体给人从视觉传递非常的舒服。如果这张作品能够再改进一下画面,左边这个暗红和比较明亮的红,如果能去掉一边。这张照片表达呈现出来的效果会更好。
张摄影作品,让我想起来杨延康老师拍的西藏的纪实人文片子。如果把它分成两张照片,可能呈现出来的效果会更好。
如何把它分成两张,左边这两个藏族的小朋友纯真纯净的笑容,还有藏传佛教寺庙的建筑结构和色彩。这张就是单纯表现这两个小朋友效果,就我个人认为效果应该比现在更好。
第二就是以这个长廊和光影,长廊里面的人物和光影为核心。以右手边画面,右手边的转经筒,地域元素表现出来的效果,呈现出来的效果会更好。
所以,摄影是减法的艺术。在这张照片里面我们看到由于空间的原因,摄影师使用的是广角镜头。左手边小朋友的小光头,这个小朋友部分已经产生的弊病。这又回到我们今天的主题摄影眼的养成。它是漫长的过程也是一个审美积累的过程。重复一遍摄影作为减法的艺术,一定要有舍,有取,有舍有得。所谓舍得,舍得,其实在摄影里面是最立竿见影的一句哲理。
张照片低机位的记录,整个拍摄的思路想法非常好。为什么上面那个气球玩具会是虚的,可能是因为风动他也动,整体这张照片在主题呈现、取景的舒适度上都是非常好,唯一的一点,如果左上角的那个小气球更清晰的话,照片会更好。或者让小气球小卡通的小狗整个动起来的效果,也许是另外一种味道。
这张照片和前面藏传佛教寺庙的照片,刚好他们两个形成了一个对比。这张照片里面元素是极简的,远处的月亮手机的屏幕与彩灯、气球这种颜色的协调,包括气球,小狗身上的暖色调,整个色系协调,统一对比。特别是这个画面正中间,月亮通过这个低机位的记录,这张照片是摄影师非常的用心拍的这一刻。
21:50分八点半九点半,一个小时20分钟今天的分享,也接近了尾声。
今天通过不同摄影的分类,旅拍、纪实、风光、街拍等,就我个人我自己对这些作品的了解和理解,跟大家做一个分享,接下来最后一个环节我们讲一下后期。
后期也是在这个数码摄影时代,后期已经成为摄影不可或缺的一个技术,后期能够对作品进行二次创作,能够让我们的摄影作品去通过不同的后期技术,表达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对万事万物的不同的认知。
这三张照片我一起发上来,为什么一起发上来,因为这三张照片我没有看到他们的拍摄数据,但是三张照片就我个人理解,第一张照片应该用的是mix里面滴一个火烧云的滤镜。第二张照片用的是加雨丝的滤镜,第三张照片用的是雪花的一个滤镜。
我们现在谈到后期制作已经成为数码摄影时代不可或缺的技术,但是这三张照片,我之所以一起把它发上来。我想,给三位摄影师一个建议,这种滤镜的使用。如果仅仅是发朋友圈,仅仅是自己自娱自乐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你是参加比赛,或者说你拿他做了商用,我给这三位摄影师一个建议,这种照片千万不要再使用了。所谓不要再使用,是因为这些滤镜都是有版权的,如果你用于商业用途,那么可能会产生一些法律上的纠纷。
另外这种滤镜的使用。刚才我讲到自娱自乐没关系,但是如果说是参加摄影比赛,我个人建议是不要用,因为这个滤镜还是说到版权的问题。同时这些滤镜从严格意义上这三张照片滤镜的使用,不仅没有给照片增光添彩,反而让照片因为这些不真实元素的存在,反而对照片有害无益。
所以后期是适度。后期不是一定要把它叠加的元素有多么复杂多么的炫,才能让照片更漂亮。第三张雪景的照片,我记得他的名字叫大侠,侠客的意思。我不太清楚这张照片为什么大侠,是不是使用了中国传统文化里面这种隐喻的这种手法。
总之,滤镜的使用给各位影友一个建议,一定要慎重使用。同时不要使用这些滤镜加工过的照片就参加比赛。平时一眼就能看出来这个照片他中间加工过,创作的部分和你用别人的素材进行的二度创作的部分的差异差别。
今天我们通过仅20张照片的一个分享,我把我自己认为的摄影眼养成,通过这些作品谈了一下我自己的感知感受。
还是开场那句话摄影眼的养成是我们三群的执行群主。给我出的难题,这个主题实际上是非常难讲的,今天用了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和大家共同分享了一些我自己的认知。摄影的美感源自于视觉的快感。摄影之美,美在它的独特性,摄影之美,是需要自己不断的去学习去提升的。
就摄影眼的养成我给大家几点建议,一点是多观察,再一点多一个角度,多一点想法去看去拍摄。你看到的景物,景观。一定要多一个角度,多一个角度有些时候可能就是你用仰拍。前面我举了一个例子拍那个月亮下拿气球的小姑娘,仰拍。这种角度可能比你平拍的角度更出效果。他用的是仰拍效果。可能也就比你平拍的效果要好。
第三点。我也曾经跟很多影友交流的时候谈到,自己也在不断的努力。多阅读,这个阅读指的是什么,阅读指摄影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不仅仅是你通过看画册,通过看别人的照片去学习。中国有句话叫文史哲不分家,摄影作为一门艺术,包括音乐、绘画、电影等等,这些对我们培养摄影眼的养成,阅读知识的积累,会有很大的帮助。
第四点就是能去现场看展览的,尽可能去多看影展,能够看画册的,不要看网上的照片,因为网上的照片都是经过压缩过的,无论是微信还是其他的都是压缩过的,照片的细节基本上都丧失了。再多看一流摄影师的画册,多去看影展,看这种限制制作出尺寸的这些照片。
一个非常难的命题,一个非常不好讲的主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也给大家说了很多,最后一点我们三群已经500人了,在最后给大家补充一下关于参加摄影比赛,要注意什么。
参加摄影比赛,一定要看征稿启事。
一个非常难的命题,不好讲的主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给大家说了很多,最后一点我想相策三群已经500人了,给大家补充一下关于参加摄影比赛,要注意什么。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在三月份举行的我要上封面风景片的比赛。
在我们的征稿启事里面,说的非常清楚,只接受单张投稿,不接受组照视频,我们接受的是15秒到60秒的一个播出时长要求。但是很多人依然投两张四张,甚至九张这样的一个组。与我们征稿启事是完全背离的,我们视频的收稿要求,视频要求15秒以上。结果有些有九秒,十秒,12秒的作品也都投上去。这些不符合征稿启事的作品,无疑都不会进入这个评审的范围内。
摄影比赛我们一定要读懂主题,我们这次比赛我要上封面,风景片。昨天在管理群和几位老师在聊,我们2019年三月份,我要上封面风景片。风景片,名起的好。其实还产生了不好的作用,什么是风景片,万事万物皆为景,风景的核心。是人,而不是自然景观,我们有些影友投了纪实片,之后还有影友问为什么是纪实片,你这是风景片,为什么投的是纪实片。
征稿启事上讲的非常清楚,以人为核心的所观看到,欣赏到的万事万物皆为风景,所以再次给大家一个建议,参加主题摄影比赛第一要读懂命题,第二,有了解规则,这样你才能在这个比赛中获得好的成绩。
境由心造,相由心生,我们每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都有功利心。需要修为自己的平常心,作为摄影我们参加比赛,不论我们向传统媒体,现代媒体投稿这种企图心。我不反对,但是一定要有敬畏心。敬畏摄影是一门艺术,当我们不是用摄影来谋生的时候,我们就要有一颗平常心,敬畏心,就像中国的书法。
无论是从王羲之,赵孟頫,苏轼等,一直到我们现在毛先生的毛体。中国的书法。从诞生到今天,我们所知道的大师也就那么几位。
摄影作为我们的爱好,作为我们修身养性,提升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美的感受和感动的一种方式,更多的时候。我们把自己的平常心,敬畏心,在按下的快门的一瞬间,把它融入进去你的作品,你的摄影所表现出来的境由心生,可能会更好。
一个半小时又过了六分钟,再次感谢三群499位影友。在2019年3月28号周四晚上,对于摄影的一个认知今天的分享,我是看着照片没有做文字稿,只是看着照片把我自己对照片的理解,及自己对摄影的理解,在这与大家分享这么一个多小时。
讲的不到位的地方,还请各位老师各位影友海涵、担待。2018年的1月1号相策正式上线,到今天一年三个月的时间。感谢一路走来,对相册支持指正批评的各位群友。同时也感谢,相册摄影社群三群管理组各位同学,一年多来辛苦的付出,无私的奉献。2019年相策社群也确定了自己的工作计划和工作目标。
2019年相策的工作目标,是要打造一个拳头产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要出一本书。第三,我们要举办一次自己策展的影展。三个一工程,第一季度马上就过完了,这些工作都在有条不紊紧张的筹备运行中。
2019年是一个非常好的年份。对于相策压力与动力同在,希望与困难并存。感谢!再次感谢!三全管理组,三群499位影友。让我们一起努力,享受摄影带给我们的快乐,感受我们身边的美好。同时让我们有缘相识,在适当的时候,我们相册也会举行线下的一些活动,希望能和更多的群友老师们相遇,相逢,相识相知。
想说的话很多也很激动。但是我想三群的这样的,包括我们学校的摄影社群,各个群的点评分享。从一、三月份开始,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经常举行这样的一些活动。
这种活动教学相长,只有分享出来才会知道自己的长处,同时更加知道自己的缺点。
再次感谢!想感谢的话很多,想感谢的人很多,时间不早了,在这儿再说一句,再次感谢三群管理组,三群所有的朋友,感谢大家对相策的支持和厚爱,我是李剑,我在北京,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