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货币伦理学——重新理解通胀与通缩

        在自由市场下,人们由于对铸币者的信任,才接受某种钱币,所以通常的情况下,一种钱币只能在某一种地域内流通。

  为什么呢?因为在这个地域内,人们才了解这个铸币者,其他人只会坚持只接受他们所信任的一些钱币。

  铸币是一种能够更好的维持建立可信度的方式,不允许任何平民进入铸币行业是没有经济学系经济学依据的,比如说你把铸币权给到当局,给到某一个行政机构,那就有可能会发生他们,明明币只有半盎司,钱币上面会标上一盎司,将另一半的盎司装入自己的口袋。

  由于边际效益递减规律的存在,每多生产一个单位的货币,就会使货币的价值,对于获得新增货币的人而言,比原先可能的价值要低。

  这个的意思是说:整个货币生产必然导致货币价格上涨趋势。

  比如说,

  我原来,拥有1000美元,那么现在又多生产了1000美元的货币,于是对于买家来讲,新增货币的价值,他有更大的意愿支付更多的货币来交换那些产品。

  而对于卖家来讲,他倾向于要求更高的货币报酬。

  所以,货币生产必然导致货币价格上涨,这个趋势最初只体现在货币生产者,但随后他会传播至经济系统的其余部分,因为那些把产品和服务出售给货币生产者的人,与原先的情况相比,现在同样有了更多的现金余额,因此对于他们而言,货币的相对价值也会下降,他们也就同样倾向于支付更高的价格来购买想要的产品和服务。

  货币的增加会导致购买力的下降,但是这种购买力,到底伤害了谁?或者是说对谁的伤害更大一点?

  假如增加了1000美元的货币供给,并将之平分给A和B二人,若原来A拥有,1万美元,B拥有10万美元。

  那其实,对于A的伤害会更大,因为对于B来讲,在10万美元的基础上再增加500美元,他的购买力并不会受到特别大的影响。

因此,货币的增加,伤害最大的是社会底层人民,而对于那些富有的阶层,他所受到的伤害反而会小一些。

  所以货币生产中,实际收入从新货币较靠后的所有者,重新分配给其靠前的所有者,这种分配无法通过预期来抵消,即使意识到如此的市场参与者也无法阻止其发生。

  如果货币生产是自由市场竞争的话,那其实这问题还是比较好解决,当且仅当采矿者和铸币者,相信手上没有其他更好选择的时候,他们才会增资扩产,才会扩大钱币的生产,但是现在我们的铸币权只掌握在当局,因此他们并不会像自由市场那样去衡量我的收益与成本,而是根据国家的政策来做一些调整,但是国家其实本质上是一个利益群体,所追求的,还是这一个小部分群体的利益最大化。

  政府干预货币的生产其实是没有必要的,包括政府干预货币应该生产的数量,他在哪个阶段是什么样子的,面额大小等等,这些其实都是没有必要的,然而人们苦心设想出许多的理论,来为这种干预提供辩护,有七种最为广泛流传的谬论。

  1、经济增长和货币供应

  流传最广的货币论,大概是这个天真的信条——只有伴随着货币供应的增长,经济才有可能相应的增长。

  他们认为,如果经济增长5%,那么货币供应也必须每年增加5%,否则增加的产品和服务将无法售出。

  然而这个论点是错误的。

  因为任意数量的产品和服务差不多都可以使用任意货币供应量来交易,假如货币供应量没有改变,如果市场上增加了5%的产品和服务,那么无非就是所有的产品和服务的货币价格都下跌。所以其实本质上说,如果货运货币供应量不增长,咱们的经济也是能够增长的。

  因此任意量的一个自然货币,差不多可以和任意的经济增长率相适应。

  但是,如果由于产品跟服务一直在增加,货币量没有够没有增加,所以导致价格下跌,这是不是就会造成通货紧缩呢?

  通货紧缩对,社会的各个角色到底有没有什么伤害呢?这是第3点再看。

  另外随着价格的下跌,我们的货币的面额其实也应该相应的下跌,比如原来是10元是最小的货币面额,那价格下跌以后是不是要设计5元、2元、1元的货币。对于比特币来讲,原来是以一个比特币为单位进行交易的,那以后是不是要改为多少聪?

  价格的下跌,可能会对企业家造成一些比较大的影响,比如说企业家会被迫在更低的价位上出售产品,将会收不抵支,廉价出售产品存货,将会导致企业破产?

  其实这种论点也是错误的,因为它是以僵化的心态来看待企业家精神,企业家其实是能够预测其产品在未来的价格的,有鉴于此,他们预测到价格下跌的话,那他可能会削减其成本开支,从而在物价下降的时候也兴旺发达。

  2、囤积货币

  如果说货币的供应量不增长,我们的产品跟服务在继续增长,会导致产品价格的下跌,那,我们是不是所有人都会更倾向于把货币囤积起来,而不是使用它呢?

  因为你同样的货币在未来的购买力是比在现在的购买力要增大。

  虽然囤积这种行为可能是病态的,但是很显然,囤积货币并没有影响其他持有货币者的利益

  如果说经济中绝对货币供应数量,和经济的良好运行并没有本质的关系,也就是说任意的货币量都能够使经济运行,并且是良好的运行的话,那我囤积货币仅仅只是会导致物价的下跌,大规模的囤积也只是会导致货币物价的大幅下跌。

  然而像现在这种做法,增加货币的供应量,其实你是在剥夺其他货币持有者的利益,剥夺其他货币持有者的私有财产

  3、与通缩作斗争

  所谓的通缩,大概就是整体物价水平的持续下降。

  过去有一些学者则用它来表示通胀率的下降,所有的这些定义都是可以接受的,只看我们的分析目的是什么?

  为了说明通缩是有害的,通常都会提出很多的理由。

  比如

  (1)从过去的经验来看,通缩其实会影响人民的生活水平的

  历史事实是,通缩对于总生产没有明确的负责影响。

  (2)通缩,会引致市场参与者推迟购买

  然而普遍的购买决定和消费行为是不会停止的,即使是最神经质的守财奴,视攒钱高于一切,他也还是需要用最低消费来使自己活动明天

  而人群中的大多数人,尽管他们会预期价格下跌,但他们所购买的产品和服务与在“非通缩”环境下差不多,因为他们偏好在“现在”享受这些产品和服务。

  就像我会预测明年iphone的价格一定会下降,但还是会忍不住在现在就购买一样。

  (3)他们认为物价水平的下降,使得在过去高物价水平时订立的债务的偿还难度加大,也就是说我过去在很高的,在货币价值挺高的时候借的钱,在现在还起来比较困难

  确实是这样,大规模的通缩冲击可能会造成广泛的破产,使得部份企业、工厂比较悲惨。

  但,从全局来看,谁控制现存资源无关紧要,重要的是,通缩不会在物理上摧毁这些资源,它只是降低了它们的货币价值而已

  (4)困难有可能会引发银行业的危机,以及随之而来惊人的信贷缩减

  银行信贷不会创造资源,它只是引导现存资源从不存在信贷时,原本会使用这些资源的行业流向其它行业。

  因此,银行信用的收缩并不摧毁资源,它只会带来一种不同的人力资源、可用土地、工厂及街道的利用模式。

  (5)最后他们觉得通缩可能使名义利率降得很低,以至用来刺激就业和生产的廉价货币政策不再可用,因为屡屡无法降到零以下。

  按照这个论调的推论:印发纸币——》信贷供应增加——》利率下降,因此商人会投资更多,经济增长而变得更强。

  只说其中的一点谬论:只有资本家预期获得投资收益时,他们才会投资;并且他们并不只关注名义收益率,而是关注实际收益率。

  如果他们预期单位货币购买力下降,他们只会投资具有更高名义收益率的项目。

  其实在银行的就很明白这个道理,都说小微企业难做,政府推出了各种金融政策扶持小微企业,但小微企业难做真的是因为没有钱吗?通常都是因为不知道拿着钱干什么。所以前些年才会出现银行放贷给小微企业,最终企业主拿着钱投房地产的各种乱象。

        若以后再看到通缩有害的文章,可以拿着这些论点狠狠反驳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货币伦理学——重新理解通胀与通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