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本书都让我迫不及待

每本书都让我迫不及待_第1张图片

气味相近的书,会结伴而来。我刚刚开始阅读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超验神秘浪漫:美国作家霍桑传》,就收到了2017年第6期《思南文学选刊》。这一期选刊,选了一篇小说家阿乙的随笔《智力活动》,文中有一节标题为“纳撒尼尔·霍桑”,是阿乙阅读霍桑作品的点滴体会。只是,“那些不如意的居民、逆境、疾病、偏执在霍桑心中引起对塞勒姆的心酸的爱”这样的表述,与我在《超验神秘浪漫:美国作家霍桑传》前150页里读到的霍桑夫人笔下的霍桑,有着霄壤之别。阿乙不会瞎说,霍桑夫人也不会撒谎,那么,霍桑夫人的霍桑和阿乙的霍桑是怎么重叠在一起的?巨大的疑惑难道还不能诱使我们手不释卷地尽快将这本霍桑传读完吗?

阅读从来不是乏味的事情。滋味之一,就是一本书至少能解决我的一个疑惑,比如,像《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这是一本难以分类的书籍,更不要说轻易读懂了。好不容易明白了这不是一本机械维修方面的书籍而是一本游记,作者却又总是随时随地地让“我”与一个叫斐德洛的哲人就“良质”这一概念喋喋不休地探讨着。探讨,开始于“我”与儿子横贯美国的摩托车之旅的起点,到终点也没有结束,所以,“良质”是《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一书的核心。没有弄明白“良质”所指为何,就不配说自己已经读完了《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我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很难与这本书的作者罗伯特·M·波西格在同一平台上做智力体操,这个美国公认的高智商作家,大学主修化学,不久改修哲学,拿到传播学硕士学位后,又对东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去印度学习了一阵子。芜杂的知识终于在波西格的脑子里打起架来,他罹患了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和临床忧郁症。从1963年波西格开始接受电击疗法,前后共28次,病愈后于1968年带着长子进行了一次从美东到美西的摩托车旅行,《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就是这次旅行的产物。大病一场的波西格聪明丝毫不减,这让《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的思维迷障一重又一重。自知无法与波西格在同一层面上进行对话,但不妨碍我试图像波西格那样享受思考的乐趣,2017年上海的夏天,遇到了难以想象的连续高温,而我,沉迷在罗伯特·M·波西格创新出来的“良质”里,甘之若饴。先是明白了,斐德洛是病发前的波西格,旅行路上不停歇地与斐德洛对话,波西格只是想通过现在的“我”与过去的“我”不断地互相诘问,来廓清在他脑子里不那么明晰的的关于良质的概念。


每本书都让我迫不及待_第2张图片

罗伯特·M·波西格在接受电击疗法前,相貌堂堂。那以后,思维依然奔突不羁,但样貌已经略显迟缓,并于我开始阅读他最著名的著作前不久,逝世。我已经无从问及所谓良质究竟意指什么,所以,说自己已经读完了《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腿肚子有些打颤。不像《独居的一年》,什么时候我都能理直气壮地告诉你,我读完了。

假如说《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是形而上的纠结的话,那么,《独居的一年》就是形而下的决绝。“别喊了,亲爱的,不就是埃迪和我嘛”,小说的女主人公玛丽恩前后数次对女儿说过的这句话,没有读过《独居的一年》不能理解其中的深意。因为貌美出众,玛丽恩得以嫁给了著名作家科尔。神仙眷侣的婚后生活并不如意,一次夫妻间的争执,导致了一场惨重的车祸,他们丧失了两个儿子。痛定思痛,夫妇两个想要修复关系,就要了女儿露丝,却依然没法将婚姻进行下去。39岁的美丽妇人,已经回归家庭那么多年,玛丽恩居然还敢不拿走丈夫的一分一厘开始新的人生,这就是《独居的一年》中文版在2017年重版的价值,“别喊了,亲爱的,不就是埃迪和我嘛”,是玛丽恩在与埃迪的私情被女儿撞破后滑到嘴边的一句话,毋宁可以別解为“别喊了,亲爱的,不就是重新开始自己养活自己嘛”。重新开始新生活的玛丽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加持了女人只有自强才能得到他人尊重这一永远的真理。马丽恩在76岁高龄重回露丝和埃迪身边时,已是收入丰厚的畅销书作家,多么励志!


每本书都让我迫不及待_第3张图片

当然,不是所有的书籍都像《独居的一年》那样有着显而易见的励志作用,像伊恩·麦克尤恩的《儿童法案》。就故事本身而言,著名小说《赎罪》的作者麦克尤恩,将一个不到18岁的少年因为信仰问题身染白血病后不肯接受输血治疗的故事,写得叫人一读之下就欲罢不能。但是,我喜欢麦克尤恩的这本新著,更是因为作家将英国的儿童法案不露声色地密布在小说情节的发展过程中,让读者在趣味盎然的阅读中获取了新知识,我认为,这是一本小说最成功的写法,符合了我读一本书就要解决至少一个疑问的预期。

用这个标准去衡量我2017年读过的书,那么,《论巴赫》是最有价值的一本。花了一个月才读完《论巴赫》,书厚是一个原因,阿尔伯特·施韦泽的这本专著,厚达800多页;可我必须承认,更主要的原因,是书里有太多我读一遍不能理解的专业知识。想过半途而废,但还是坚持读到了最后一页,坚持让我明白,一辈子生育了20个孩子、整天想着一家人生计的巴赫,何以还能静下心来留给世界数量如此庞大的音乐奉献。那是因为,在巴赫看来,用音乐为物质生活相对贫乏的十八世纪民众架设起由此岸抵达彼岸的桥梁,是值得他虔诚地用一辈子兢兢业业深耕的事业。虽然《论巴赫》留给我的疑惑比未读时还要多,没有关系,像《论巴赫》这样的经典,难道不值得我们一读再读将其变成永不挪走的枕边书吗?同样的经典,还有《柏辽兹回忆录——狂飙之子和十九世纪西欧文艺》和《弹奏人生——西蒙·伯恩斯坦访谈录》。


每本书都让我迫不及待_第4张图片


每本书都让我迫不及待_第5张图片


每本书都让我迫不及待_第6张图片

每一本书都能解开我的一个心结,哪怕是一本叙述得含而不露的小说。不过,说到《走在蓝色的田野上》、《幸福国的故事》和《幻之光》,又在我心上打了一个结,因为,它们都隶属与上海文艺出版社和九久读书人联袂出版的“短经典”丛书,而在2016年的年底,我曾经暗暗立下誓言,要在2017年读遍“短经典”,我怎么知道“短经典”是一个出版起来没有尽头的系列?且出一本就是独一无二的一本,共同处是两个字,经典。像克莱尔·吉根的这本《走在蓝色的田野上》,从2016年10月开始想要读这本书后,就一直寻寻觅觅。都说万能的某宝就没有买不到的东西,可是,吉根的这一本,就是买不到。直到2017年的5月,去出版这本书的公司参观,在样书室一眼就看到了这本有着蔚蓝色封面的书,默无声息地躺在书架上,我能怎么办?只有磨破了嘴皮子许下了诺言,读完一定物归其主,才在夏天就要来临的时候认识了别具一格的克莱尔·吉根:她用她的能力告诉我们,时光流变、创新手法层出不穷,但文学这东西,能够成为一根插入读者心里的探棒、将读者的内心世界搅和得翻江倒海,靠的不是花样百出而是情真意切。《走在蓝色的田野上》告诉我们,即便是用小说最朴素的写法,克莱尔·吉根也把故事讲得叫人念念不忘。


每本书都让我迫不及待_第7张图片

只要是好书,每一本都叫人不能忘记,我的幸运是,2017年读过的50多本书,几乎每一本都是忘不掉的好书,《校园秘史》、《时间的噪音》、《纯真年代》……这一本《超验 神秘 浪漫:美国作家霍桑传》不薄,想必是要带着它走进2018年了。霍桑写过一篇小说,说的是一个男人突然厌倦了平静的家庭生活,离家出走后在自己家不远的旅社里借了房间,一住就是20年,还每天躲在房间的窗帘后观察妻儿的生活状况……有一种说法,那是霍桑生活的真实写照。我不相信,那么,这本《超验 神秘 浪漫:美国作家霍桑传》能给我答案吗?想到这里,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捧起霍桑传,恨不能一口气就读完。


每本书都让我迫不及待_第8张图片


每本书都让我迫不及待_第9张图片


每本书都让我迫不及待_第10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每本书都让我迫不及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