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日前发布《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自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强基计划),不再组织开展高校自主招生工作。对通过强基计划录取学生可单独编班,配备一流的师资,提供一流的学习条件,创造一流的学术环境与氛围,实行导师制、小班化等培养模式。
《意见》指出,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由有关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合理安排招生专业。要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建立学科专业的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新形势要求和招生情况,适时调整强基计划招生专业。
招生学校和规模方面,《意见》明确,起步阶段,在部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范围内遴选高校开展试点。相关高校可向我部申请并提交相关专业的招生和人才培养一体化方案。教育部组织专家综合考虑高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质量、科研项目及平台建设情况、招生和人才培养方案等因素,按照“一校一策”的原则,研究确定强基计划招生高校、专业和规模。2020年起,不再组织开展高校自主招生工作。
何谓高校自主招生呢?
自主招生又可以称为自主选拔,是高校选拔录取工作改革的重要环节,考生通过高考自主招生笔试和面试之后,可以享受相应的高考降分政策,降分优惠政策因人而异,低到10分高到几十分不等,另外还有专业选择等方面的优先,具体合同需要双方谈判定夺。
曾经有人做过数据统计,每年被清华北大录取的大学生里,有约80%的高中毕业生并不是通过高考成绩获胜的,而是在高考前被高校自主招生提前择优掐尖,签订了意向合同。
教育部推出高校自主招生的制度,原意是弥补高考“一试定终身”的不足和弊端。但随着这项政策的推行、实施,一些善于钻空子的人士玩起了规则游戏,重金打造孩子的“特殊能才”,使得自主招生制度把高考竞争变得不公平不公正。
2020年取消所有高校自主招生
取消所有高校自主招生,国家定的,个人是不能修改的。教育部高校学生司负责人解释,2003年教育部开展高校自主招生改革以来,虽然在探索综合评价学生、破解招生“唯分数论”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近年来,自主招生也面临着招生学科过于宽泛、重点不集中、招生与培养衔接不够、个别高校考核评价不够科学规范、个别考生提供不真实的学科特长材料等问题,“必须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着力加以解决”。
强基计划试点高校名单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国防科技大学
”强基“高考成绩占比不低于85%
在保证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探索建立多维度考核评价考生的招生模式。高校根据有关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需要,制定强基计划的招生和培养方案。符合高校报考条件的考生可在高考前申请参加强基计划招生。高校依据考生的高考成绩,按在各省(区、市)强基计划招生名额的一定倍数确定参加高校考核的考生名单。考生参加统一高考和高校考核后,高校将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综合成绩(其中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85%),根据考生填报志愿,按综合成绩由高到低顺序录取。有关高校要认真研究制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并在招生简章中提前向社会公布。
新的强基计划,更像综合评价的方式。就是综合素质评价+高考成绩。
对于极少数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有关高校可制定破格入围高校考核的条件和破格录取的办法、标准,并提前向社会公布。考生参加统一高考后,由高校组织相关学科领域专家对考生进行严格考核,达到录取标准的,经高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定,报生源所在地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核准后予以破格录取。破格录取考生的高考成绩原则上不得低于各省(区、市)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合并录取批次省份应单独划定相应分数线)。
同时,针对极少数的特别突出才能的学生,留了一条 后路。但是不能低于一本线。其实我觉得这个85%占比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取消了其他的”直升“操作,不管怎么样都必须考核高考成绩,高考成绩是一道绕不过去的基础门槛。
想想以前的自主招生,原本初衷是为了向高校输送五大学科的竞赛生。然而,一些实力较弱的高校却无法吸引竞赛生的关注,为了不浪费自招名额,他们把考生名额给了大量的作文竞赛、山寨竞赛、论文专利……自主招生甚至变成了“暗箱操作”,引发了舆论对于其公平性的质疑。
为了制止这一歪风邪气,2019年教育部采取了一刀切的做法,让各大高校自主招生的报名门槛大幅度提高,不仅过滤掉了大量的杂牌竞赛奖项、论文专利,还让原本含金量最高的五大学科竞赛要取得省一奖项才有资格报名,直接导致很多学校的自主招生名存实亡(没人报名)。这也直接导致全国自主招生报名人数从18年的77.87万人次下降到了19年的36.7万人次。
实话来讲,真是一大进步。但是,中国人很聪明,一个什么玩意儿出来久了,大家总可以想到各种各样的方式方法来后台操作。不敢说”强基“以后会不会衍生出其他操作,但是锁死高考成绩不低于85%这个指标, 所以强基计划给了那些成绩好的,但没有证书、没有资源的寒门学生提供了机会,更加公平公正。
“强基”指定了专业
以前的自主招生未限定高校招生专业范围; “强基计划”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安排招生。
以前自主招生的人选的专业,要么就是很好就业的热门专业,要么就是管理类、经济类等很好毕业的专业。而”强基制定专业”都是相对比较难的专业,而且这些专业就业也比较窄,可以说是比较难就业的。也就是说就算想弄这个东西,还要考虑一下后续。
有一些网友则为竞赛生喊冤,认为对自招及其背后的竞赛一刀切治标不治本;还有网友担心这样会使高校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有网友分析了其中的一些硬性规定,比如:
“高考成绩的占比不得低于85%”是对应自主招生中的省级一等奖;
“极少数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是对应自主招生中的国家队、金牌等;
“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入校后原则上不得转到相关学科之外的专业就读”则是为了避免有人钻空子,把竞赛当敲门砖然后转专业。
也有网友为大家分析了上榜的学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
简单地说,就是基础但是不热门的专业被国家拉了一把。像经管、计算机之类的国家不用专门提出也有一大堆的人选择。把优秀的学生投入到这些基础文理学科当中,对基础学科的发展肯定非常有利。但想要留住基础学科的人才,最最关键的就是提高科研人才的待遇。
强基计划政策发布,自主招生的终结,新高考改革进入加速时期。具体还要看2020年3月底,各大试点高校发布的年度强基计划招生简章。
【往期推荐】
年的味道 | 最好的年味,在我的记忆里
不发火不是靠“忍”,靠的是情绪管理
寒假鸡娃,你准备好了吗?
剽悍一只猫2019年度分享——个人十倍成长破局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