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观经疏楷定记》第180讲(如是我闻)

摘自《观经疏楷定记》第180讲(如是我闻)_第1张图片

“一谓‘如是’二字,即总标教主”,再解释“如是”的时候,讲“又,言‘如是’”。

这个“如是”指什么?是指法,所以说“即指法”。指什么法呢?“定散两门也”,就是指定散两门法是“如是”。

“总标教主”,为什么叫“总标”呢?因为法和人,来显人之德,人法合在一起叫“总标”。

只要众生按照佛说的去做,就一定有利益,叫“如是”。

前面说“总标教主——能说之人”,这里说“指法”,那就是能说之人所说的法。

《观经》里,能说之人是释迦牟尼佛,所说之法就是定散二善、十六观门,所以说“所谓定散两门法也”。

这“两门”,“上来虽说定散两门之益,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这“两门”所标指的就是专念之宗。

又,此经定散文中,唯标专念名号得生。

“定散”代表法——定散两门之法,意思就是说,这里指“定散两门法”,也就是指念佛这一法。

这“定散两门”也是指向“一向专称”。

摘自《观经疏楷定记》第180讲(如是我闻)_第2张图片

“随机显益”,随着你的根机,你乐意修定善,佛就讲定善法度你;你乐意修散善三福,佛就讲散善三福法度你。所以说“定散两门,随机显益”,随着众生是定机还是散机,来显示它的利益。

那么利益在哪?“意在专念”。修定善法为什么可以得度往生?因为定善十三观指向专修念佛。那么,修散善法(三福)为什么可以得度往生呢?因为三福也是九品,指归念佛。

摘自《观经疏楷定记》第180讲(如是我闻)_第3张图片

问:若尔,定散非如是法,益在念佛,非两门故。

如果你这么说,定散就不能叫“如是法”了。为什么?因为得利益是在念佛,不在定散两门。说“定散随机,修趣必益”,得利益是在念佛,只有念佛才能叫“如是法”,定散不能叫“如是法”。

以定散两门摄受定散两种根机,使得众生修趣一定有利益。

所以,佛讲的定散两门是有利益的,就是摄受众生的根机归入念佛,当然都是善。

就是说念佛,这句名号的功德是纯净的,一切定善、散善的功德本来就包含在念佛当中,而且一切善法功德之体本身也是清净的。

就二善之体来讲,它本来就是名号功德之内的,是名号体内之德,所以叫“同体方便”。名号是清净的,念佛名号“如是”,而定散跟名号是“同体方便妙权”,所以定散怎么会不“如是”呢?当然也是“如是”。

若不随心,其法不是,可名非故。

虽然讲了法,可是如果跟我们众生不相应,你想往生,结果不能往生,这能叫“是”吗?如果说佛很慈悲,但是救不了你,那能叫慈悲吗?所以,佛说法一定能随众生的心意,就像前面说的“如众生意也,随心所乐,佛即度之”。

佛说“如是”法,“如众生意也,随心所乐,佛即度之”,就以个人的根机条件念佛,都可以。所以,说“若不随心,其法不是”,如果不能随我们的心意、愿望,不能“随心所乐”,这个法就不“是”了。

众生心中一定有这种愿望、意愿,这些佛都知道,“随心所乐”,都能满你的愿。

“法然”就是法尔自然,你能这么做,必然有这样的利益。你能念佛,自然往生净土,这是法尔自然的,不需要勉强,也不需要开后门。法尔如是,不需要,任何人念佛都往生。

这部经里的两门法(定散两门),也总摄诸教当中的一切渐顿之行。

总之,这里列出十双、二十“如”,包含了《观经》和一切诸经当中所说之法。但是,它的重点肯定是别指《观经》,就是有通有别:“通”摄一切法,“别”当中肯定是指出《观经》当中相关的。

          ~净宗法师讲叙

你可能感兴趣的:(摘自《观经疏楷定记》第180讲(如是我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