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很优秀,但你却可能一生都不会取得世俗的”成功”!
人生际遇,因缘巧合,从古至今,有很多人,即便在当世,在我们身边,都有着许许多多人们内心认同的非常优秀的人,但他们却一生都无法取得世俗认同的“成功”,一生抑郁不得志,孔子可以说是这类人物的典型代表了:
孔子一生坎坷周流、困顿不遇,是一个“宁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剧英雄。他博学多才,识见卓异,不但有宏伟的政治理想,并且具备了将自己的政治理想付诸实践的政治才干,以及实现自己政治理想的杰出才能,其中最具有说服力的莫过于协助鲁定公会齐景公于夹谷,其飒爽英姿、指麾若定的一幕幕情景,千载之下犹浮现于眼前。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高于岸,流必湍之。”
很多时候,一个人想做的事没做成,不是因为他无能或者不作为,而是因为他的优秀让太多人害怕、恐慌,从而横生枝节,无端阻挠;而且太优秀的人,不但天生就”招小人体质”,而且还“孤傲清高”,不肯“随波逐流”,所以,孔子虽然一生曾有很多次建功立业的大好机会,但都被己国、他国的很多人以各种官冕堂皇的借口给搅黄喽!
第一次被黑
齐景公曾经非常欣赏孔子的治国之道,说要把尼溪的一块领地封给孔子,以便孔子安安心心为齐国效力。
晏婴知道后,担心孔子受到重用,自己被冷落弃用,名利双失,遂内心忐忑不安,但表面却装作大公无私,义正辞严地对景公说:“他们这些儒家分子,能说会道,一天到晚就知道油腔滑调地瞎掰扯,可真正要让他们付诸行动,落到实处,他们就茫然无措,什么也不会做了;但他们还依旧一付傲慢清高、自以为是,了不得的死样儿,根本没人能驾御得了他们,就连法律对他们来说也没什么约束力;尤其是他们办丧事,特别讲究,总是竭尽哀情,甚至为了把丧事办得隆重漂亮,不惜倾尽家财;我们可绝对不能让这种劳民伤财的下三烂做法形成风气。
他们还四处游说,拜求官位,邀功请赏,我们又怎能用这种唯利是图的家伙来治理国家呢!而且,孔丘还极其讲究仪容服饰这些虚头八脑的东西,繁琐的上下朝礼节,一言一行都要按照定规的繁文缛节,一个人就是学一辈子都搞不清楚,您要是想用他这套花里胡稍的玩意儿来改变咱齐国的风气,首先您自己就没办法给百姓作好表率。”
这说服力:五颗星!处处都在维护自己国家的利益,处处都在为自己的国君考虑,多么大公无私呀!尤其最后一句话,简真“一语中的”。就这样,晏婴一棒子就把孔子在齐国施展本领的机会给干掉了。打这儿以后,齐景公便逐渐疏远了孔子,再加之,齐国的大夫们因嫉恨孔子才能,天天在齐景公面前说孔子的坏话,孔子于是不得不离开齐国,又回到了鲁国。
直到孔子五十六岁的时候,才被鲁定公任命为代理宰相。孔子一上岗,雷厉风行,果断诛杀扰乱政局的少正卯,并且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内,把鲁国治理得井井有条,颇有成就。
但这个成功的开始,却没有完美的结局,后来还是被齐国用“美人宝驹计”给破坏掉了:
这齐景公,是自己要听信晏婴诽谤孔子之言,自己不用孔子的,却又非常担心别的国家重用孔子:齐景公一听说孔子才三个月就把鲁国治理得这么好,唯恐鲁国因此强大起来而称霸,由此威胁到齐国地位。黎鉏见齐景公一付惴惴不安,愁容满面的可怜样儿,便给齐景公支了个招:从齐国挑选八十个貌美如花的女子,给她们打扮得花团锦簇的,教她们学跳美艳的《康乐》舞,又挑了一百二十匹骏马,给马披上华丽的锦缎,一并送到了鲁国。
来到鲁国后,他们把这些娇艳欲滴的女子和高大靓丽的骏马都在城南门外全部展示出来。季桓子听说后,抑制不住自己万分惊喜、躁动不已的火热内心,穿着便服悄悄溜出去看了无数次,硬是被迷得神魂颠倒,一双色眯眯的眼睛简直就似嵌在美女们身上,挪不动了。“色壮怂人胆”,季桓子于是千方百计让自己天天都能“云吸”这些美女:他不但给鲁定公请假说自己外出是视察办公,还特地给鲁定公也安排了去游览都城的各项活动,好借机又一起到那里看一整天美女们轻摆杨柳、搔首弄姿的曼妙舞姿。
孔子见鲁国满朝上下全都沉迷于美色,都被美女们勾走了魂儿,都无心管理国家政事了,一气之下,便又离开了鲁国。
离开鲁国后,孔子展转来到卫国,寄居在子路的妻兄颜浊邹家。卫灵公按照孔子在鲁国的待遇,也给孔子六万斗谷子的俸禄。可没过多久,就又有人向卫灵公说孔子的坏话。卫灵公便派大夫公孙余假带着兵器频繁出入孔子住所。孔子害怕招来更大的麻烦,只在卫国呆了十个月,迫不得已又离开了。
这是孔子被人搅黄的第三次前程,明显是招小人之妒所致。
这第四次机会,是在季桓子死后
这年秋天,季桓子病重,坐在辇车上满怀依恋地望着鲁都的城墙,深深地叹息道:“昔日这个国家本来可以振兴的,但因为我自己太荒唐,气走了孔子,鲁国才因此没有振兴起来呀。”回头对季康子说:“我死后,你就是鲁国的宰相了;你无论如何也一定要把孔子找回来,重振鲁国!”几天后,季桓子去世,季康子继位。这天,季康子正准备派人请回孔子,大夫公之鱼阻拦说:“往日,我们的先君任用孔子有始无终,结果被诸侯所耻笑。现在又要请他回来,如果又不能一以贯之地重用他,又要被人耻笑了。”季康子想了想,估摸着自己根本做不到善始善终,就说:“如果不请孔子,那你说请谁来好呢?”公之鱼说:“那就请孔子的弟子冉求吧。”
唉,孔子真是命运多舛啊!怪就只怪他自己太杰出了吧,总遭人忌!
第五次,也是孔子最后一次建功立业,施展一身本事的希望所在:
孔子到蔡国的第三年,吴伐陈,楚救陈。楚王久仰孔子声名,一听说孔子在蔡,马上派人去请孔子。陈、蔡的大夫们听说此事,异常担忧,大家商量说:“孔子是个很有能耐的人,他无论对哪个国家的评论都切中要害。而我们这些人都是不被孔子待见的,如果他在楚国得到重用,就没我们什么好果子吃了,我们肯定要遭殃!” 于是串通起来,联合发兵,把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围困在一片荒郊野地里,想就此把他们活活饿死在里面。
后来,几经周折,孔子才终于等到楚昭王派兵把他接到了楚国。
楚昭王终于见到了孔子,乐坏了,于是想把带有居民户籍的七百里地封给孔子,让他长留楚国,为楚国贡献自己的才能。楚国令尹子西可不乐意了,阻止道:”楚国的祖先在周朝受封时,封地只有五十里。现在孔丘所遵循的是三皇五帝的优秀法则,所发扬的是周公、召公的优良传统;您要是用了他,那我们楚国还能够世世代代享有这方圆数千里的土地吗?文王经营丰邑,武王建都镐京,都足凭着百里的小小地盘最终一统天下。现在孔丘还什么都没做呢,就已经拥有了七百里的广阔地盘儿,而且他还有那么多有才干的弟子帮忙,我们这可真是引狼入室啊!” 又得!有理有据,昭王一听,这样一来,自己王位可不就岌岌可危了吗!立马打消了封孔子的念想。
最后一次建功立业的机会彻底破灭了!孔子最终又回到了鲁国,而这时,孔子已经六十三岁了。
这才真个叫做:”上帝为你关上几扇门的同时,还会用那些门使劲儿夹你的脑袋。”
正如颜回安慰孔子道:“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
也许,上天把美好的品格和伟大的责任赋予了孔子,就是为了给人类留下不朽的精神财富,因此故意刁难孔子,逼迫他退而著书立学育人!因为,这才是真正的千秋万代的功业!
也正因如此,才终成就了“厄而作春秋的仲尼”:彼时周朝国势衰微,孔子为鲁国司寇,想发奋图强,振兴鲁国。却遭各诸侯国嫉恨,都害怕鲁国强大于己不利,而鲁国大夫们也是千方百计压制阻挠他。孔子知道自己“人微言轻”,主张无法实现,于是写下《春秋》,褒贬评定那二百四十二年间诸国大事,以给天下树立治国理政,具有正反两面意义的真实案例。
可以说一部《春秋》,七二十优秀弟子,一部《论语》,使孔子不愧为中国,乃至世界之伟大的学者、伟大的思想家、伟大的教育家!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流传至今,历久弥贵弥新!
所以说,真正优秀而杰出的人物,虽并不一定就能取得当世的“飞黄腾达”“功成名就”,但他们并不会因“命运的捉弄”而轻易放弃自己的追求,无论人生路多么坎坷不平,他们依然坚守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积极探求的良好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