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与当时阿拉伯帝国并列为世界上最强盛的帝国,声誉远扬海外,与亚欧国家均有往来。
幅员之广,远迈秦汉,因此唐代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
也因为国土广袤,战事频发,在唐代,文坛诞生了一支重要的流派——边塞诗。
在大唐,边塞之地佳作频出,于是便成为了文人骚客们的绝佳论剑之地......
唐朝版图
大唐开元十五年(727),诗坛猛人王之涣仕途失意,愤而辞官周游,路过凉州边塞。
西北的壮阔荒凉,激出了他胸中悲壮慷慨之气。
于是,大唐边塞诗坛中,诞生了一篇传唱至今的华章:
《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诗成后,迅速火爆了大唐各地,时人称其:前二句之壮采,后二句之深情,宜其传遍旗亭,推为绝唱也。
猛人王之涣望着自己传唱天下的诗篇,骄傲的说:“我的《凉州词》一出,大唐诗坛的边塞派,恐怕无人能敌了吧”!
老王,别急,这是在大唐,只有流传千古的名篇,从来没有独占鳌头的诗人。
公元736年,大唐江湖上,平静许久的西北边塞,忽然再次被万众瞩目。
这一年,西北战乱频发,王维被排挤出朝廷,出任河西节度使判官。
边塞,他望着苍凉大漠、胡天飞雁,不禁感慨万千!
霎那间,老王的滔滔文采化作一首绝佳的诗作: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
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句,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后世大才子王国维认为,这是有唐以来,最为雄浑辽阔的边塞诗,盛赞其为:“千古壮观”!
大唐的诗坛因《使至塞上》而沸腾了一阵,不过,很快就归于平静了。
王之涣
因为,这是在高手如云的盛唐,吃瓜群众需要做的,仅仅是等待奇迹的再现。
没几年,另一个高手站了出来。
大唐天宝年间,西北边关。凉州,一个少年侠客路过。
他与驻守烽火台的将士,饱饮葡萄酒,同听琵琶曲。
亲眼见到“将军白发征夫泪”的边关悲苦之后,写就一曲《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这首诗哀怨而不消沉,气势壮烈广阔。
诗成后,迅速火爆了大唐各地,时人称其:气格俱胜,盛唐绝作。
不过可惜,这首诗虽然称得上是千古名篇,但大唐的诗坛却认为他并未超越“春风不度玉门关”之句。
只是给了句:“字字雄浑,可与王之涣《凉州》比美”,的称号。
可见,即便是王翰这样的猛人,也无法终结盛唐边塞诗之战。
高适
当王翰杯中的葡萄美酒还未饮完,弹琵琶的胡女还未谢幕......
十几年后,一个三十五岁的汉子正在燕赵之地游历。
这年,契丹多次侵犯唐边境,主帅轻敌,数次大败。
这个汉子听闻此消息后陡生慷慨悲歌之志,写下了一首长诗,其中有: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这位诗人叫做高适。他所做的此诗,就是千古名作《燕歌行》。
清代文坛领袖沈德潜读到此句时,泪眼婆娑,感慨道:若李、杜风雨纷飞,鱼龙百变,又不可一格论。
大唐盛世,文治武功,空前繁荣,多少男儿壮怀激烈。
一场又一场的边塞诗大战,仍然在不断爆发,让人眼花缭乱。
在高适游历燕赵之地后没几年,一个二十多岁的少年也在赴河陇,出玉门,奔西域。
当年青的他看到边关重地战事之惨烈,大漠苍凉,忧思怀古之情一时迸溅,一首唐诗绝句第一,由此而出: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塞》写出后,王昌龄被诗坛冠之以“七绝圣手”、“诗天子”的称号。
明代文坛领袖李攀龙读罢,公推它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
给《三国演义》写开篇词的大才子杨慎读了后,跪服它为:唐人绝句第一。
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
诗人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
当《出塞》引发大唐诗坛大地震几年后,安史之乱爆发,唐朝由盛转衰。
国家不幸诗家幸
也因此,这场大唐王朝的边塞诗第一之争,最终由王昌龄的《出塞》压轴以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