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摘要《万有引力之虹》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今天为你解读的是美国作家托马斯·品钦的奇书,《万有引力之虹》。

为什么说它是本“奇书”呢?你看,虽然是一本厚厚的长篇小说,但《万有引力之虹》其实没有什么传统意义上的故事情节,全书由许多零散插曲和作者似是而非的议论构成,内容包括现代物理、火箭工程、高等数学、性心理学、变态性爱等等。小说的线索围绕着二战时期德国人研发的 V-2 火箭展开。这个 V-2 火箭在二战后期疯狂轰炸伦敦,美国和英国情报机构都想弄到火箭的秘密。他们发现,一位叫斯洛索普的美国军官发生性行为的地方,恰好也是火箭随后的落点。于是开始对这个问题进行追踪,吸引和牵连了许多人,而真相却愈发扑朔迷离。

听到这里,你可以已经感觉到了这本书的“奇特之处”了吧?什么样人会写出这么奇特的书呢?

接下来,我就给你介绍一下这本书的作者,托马斯·品钦。1937年,品钦出生在美国,冷战贯穿了他从儿童起的大部分人生。品钦从小就是文理兼优的天才儿童,一般人的智商在90-110之间,但品钦的智商却高达190。16岁就进入康奈尔大学学习工程物理学,两年后在海军服兵役,退役后又重回康奈尔,转系学习文学,师从大名鼎鼎的纳博科夫,也就是《洛丽塔》的作者。

毕业后,他曾在波音公司工作,负责技术写作。年轻的时候,品钦非常反叛,他热爱民谣和摇滚乐,喜欢垮掉派的文学,迷恋玄学。这些经历奠定了他一生创作的基调:他喜欢用亚文化的狂欢对严肃历史进行揶揄调侃,而在内容与风格上则始终保持科学与文学的有机杂糅,《万有引力之虹》就是这种调性。这本书是他穿越冷战的阴霾,去思考冷战源头,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本书,承载了他对战争、历史、人类文明的深刻思考和先知般的预言。

1973年,《万有引力之虹》的出版引起了文坛轰动,也激起了巨大的争议。有人称它为奇书,说它是20世纪最伟大的文学作品之一,另一些人则指责它晦涩难懂,不知所云。小说出版的第二年,就获得了美国国家图书奖,但品钦拒绝领奖。也就是在那一年,普利策奖评委会为是否给这本书发奖争论不休,有评委坚持认为它“滥用笔墨,不忍卒读,伤风败俗”,结果那年的普利策文学奖以空缺告终。

这里给你说个小插曲。其实这本书出版前,品钦就预料到人们会把它与以晦涩难懂著称的《尤利西斯》相提并论。他还特意跑到出版社,像恶作剧一样,把这本书的页码调到和《尤利西斯》一模一样。的确,这本书跟《尤利西斯》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用粗俗狂欢的方式戏仿各种高高在上的文学经典,使用了多种冷僻的语言和谐音、双关等文字游戏,但它对文学的贡献更多的在于它的跨学科视角,在于它把哲学、科学、历史、文学、电影等多种知识门类和文体有机地杂糅在一起,拓展着文学的边界。你只要随便翻翻这部小说,就会发现它包含了各种学科的知识和大量的专有名词,甚至还有方程式,看起来非常复杂。

对于这样一部体量巨大、复杂难懂的小说,我们该如何消化呢?其实,准确找到突破口就会容易很多。《万有引力之虹》的突破口,就在于它所讲述的历史、它的隐喻,科学背景和文体风格。

首先,从它的主要情节和叙述方式来看,它是一部另类的二战史。其次,它充满了各种隐喻,这些隐喻又是对称的,这是我们理解小说的关键。然后我们需要了解它的科学背景,它是一个复杂性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所有个体相互依赖,关系复杂,一切都是不确定的,这是品钦构思整部小说的理念。最后,我们可以从文体风格上了解这本书的艺术成就,它是一个跨学科的百科全书式文本,充满狂欢和颠覆性。那接下来,我就从这四个角度,来给你说说这本奇书。

第一部分

我们先来看看为什么说它是一部另类的二战史。

从历史角度来看,这个故事的背景是这样的:二战后期短短十个月间,德军向伦敦发射了15000枚V1火箭与3000枚V2火箭,造成英国31000人丧生。V2火箭是二战中最具杀伤力的武器,它射程远,超音速,所以每当人们听到它在空中飞行的尖啸声,则意味着爆炸已经发生。这种火箭让人闻风丧胆,人们视它为死神,各种机构都想破解它的轰炸规律,预测它的下一个轰炸目标。

故事的开篇就从火箭的尖啸划过伦敦的夜空开始。面对随时可能降临的死神,英军军营中的士兵以苦作乐。其中在盟军情报交换站工作的美国中尉泰荣·斯洛索普艳遇不断,在战争间隙整理他的“性爱地图”,他一边回味着美妙的性爱,为每一个发生性爱的地点贴上不同颜色的小星星。这张性爱地图引起了情报局“白色幽灵”的注意,他们发现,斯洛索普发生性关系的地点和德国火箭的轰炸的地点的分布竟然完全吻合,甚至轰炸规律也完全一致,只是轰炸比斯洛索普的性行为平均晚七天左右。

究竟是什么导致 V 型火箭的轰炸与斯洛索普的性行为总是发生在同样的地点呢?火箭的轰炸可以预测吗?斯洛索普、掌握“白色幽灵”的波因茨曼、苏联军官齐切林、美军军械署的马维少校、以恩赞为领导的“黑人支队” 等等各路人马纷纷来到占领区,追寻着火箭的秘密。

如果说整部小说是一个复杂的迷宫,那么主人公斯洛索普就像是拖着一条线走迷宫的人,人们相信只要抓住这个线头,就能走到迷宫的中心,破解所有的疑团。品钦对主人公的命名已经暗示了这一点:斯洛索普这个词的词根是懒惰、惰性的意思,而懒惰是基督教里的七宗罪之一,暗示着他被监控,整个人生处于被控制,也就是惰性的状态。这个词的词缀是绳子的意思,各路人马围绕火箭之谜,跟踪斯洛索普这条迷宫绳子,追寻着问题的答案,构成了贯穿整部小说的主线。

随着情节推进,斯洛索普发现,一种叫 G 型仿聚合物的材料被用于 V2 火箭的绝缘装置,正是这种叫做“黑色装置”的东西吸引了军界商界政界甚至娱乐界的各路人马。它用在火箭的绝缘装置上,就像包裹火箭的一层皮肤,是一种可以膜化变硬的仿生聚合物,一种“真正可勃起的塑料”。用于人身上,它是可以与皮肤合为一体的,介于皮肤与塑料之间的仿生物,一种完美的人类刺激物,可以直接引起人的性欲。

在这里,火箭被拟人化、有机化,而人被物化、无机化了。斯洛索普顺着 G 型仿聚合物的线索发现了商界、政界和敌国勾结的内幕,以及英国政界和德国导弹的牵连,还发现了关于自己的秘密:原来,在他还是个婴儿的时候,他在哈佛大学读书的父亲因为交不起学费,竟把他卖到雅夫博士的实验室做婴儿勃起条件反射实验!而雅夫博士从年轻时就一心想超越人类的碳基局限,合成一种不死的硅基物质,他给婴儿斯洛索普做实验时起就已经在试图合成一种仿生塑料了,这种塑料就是G型仿聚合物的前身。

但实际上,斯洛索普和火箭之间的关系,根本不存在直接的因果联系,因为总是斯洛索普的艳遇先发生,几天后那里才成为火箭的轰炸地点。这正是让“白色幽灵”里的科学家们抓破脑袋也想不明白的。我们可以大胆猜想,斯洛索普和火箭之间是一种心灵感应式的交感巫术的联系。也就是说,火箭仿佛拥有了灵魂,与斯洛索普发生了感应。这样一来,科学就变成了巫术。这是品钦对科学主义的充满坏笑的讽刺。

我们前面说了,各路人马都在盯着斯洛索普这个线索,在经历了八次变身、逃过无数次追击后,疲惫不堪的斯洛索普有了许多感悟。在全书的四分之三处,他躺在占领区的废墟中,变成了一个有生命的十字路口,成为十字架本身。随后,他看到天边升起一道巨大的彩虹。品钦没有写斯洛索普的“死”,而是让他的生命发生了由三维向二维的转化、变形。这正呼应了全书第一章的引语,“大自然不解消亡,只解演变。我已经学到的,和将要学到的科学知识,都坚定了我的信念:我们死后,灵魂继续存在”。这句话是物理学家冯·布劳恩说的。讽刺的是,二战期间,正是穷困潦倒的他被希特勒利用,发明了 V 型火箭这个二战中最具杀伤力的武器。

以恩赞为领导的“黑人支队”是贯穿小说的副线。恩赞来自德国殖民地非洲西南的一个黑人部落,这个叫赫雷罗的部落被殖民者种族灭绝,而恩赞因为是一个德国士兵和部落女人生下的孩子,免于一死,被德国军官魏斯曼-布列瑟罗带回欧洲。“布列瑟罗”是日耳曼神话中死神的意思,这个军官是个同性恋和施虐狂,在殖民地执行任务时,他带走黑人恩赞,当做自己的副官,控制着他的思想和行动。

恩赞到了欧洲后,始终带着原始思维,把一切日常生活都神圣化了,后来他慢慢有了自由意志,与布列瑟罗渐行渐远。他带领占领区的赫雷罗难民一起组成“黑人支队”,在火箭基地的废墟中寻找火箭碎片和神秘的“黑色装置”。赫雷罗人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原来在他们看来,从空中俯视的火箭和赫雷罗人的村庄竟然一模一样,都是一个圆形,里面有一个十字架的结构。赫雷罗人不相信单向度的时间,他们相信轮回。他们相信,重新装配一枚带有“黑色装置”的火箭就能拯救自己的部落,发射那枚火箭,就能够借此回到时间的原点,拯救濒临灭绝的族人。这是一种与波因茨曼等人信奉的科学主义完全对立的原始巫术思维。

小说的最后描述了两枚火箭的发射,第一枚火箭编号00000,发射时间是1945年4月1日,占领区的死神、疯狂的德国纳粹魏斯曼-布列瑟罗将自己的娈童戈特菲尔德装入这架 V 型火箭发射出去,正是这架火箭上的“黑色装置”使用了 G 型仿聚合物,引来各路人马的追逐。第二枚火箭编号00001,是恩赞带领“黑人支队”找到了“黑色装置”后重新装配的火箭,品钦没有交代它是否发射成功,小说就这样戛然而止。

可以说,品钦用火箭的秘密这个很小的切口撬开了战争的本质。在他看来,战争是门生意,是个为资源掠夺和格局重组而设计的阴谋,战争的得利者永远是跨国大公司,是政治家,而伤亡人数只是一种转移注意力的掩护,牺牲者如蝼蚁般被蒙在鼓里,毫无意义地死去。甚至这些死难者的器官也成为黑市上交易的商品,而资本却在狂欢。在品钦的描述中,“美元、英镑、德国马克在消了毒的大理石金库里不停地流动着,一本正经的样子,就像跳古典芭蕾。”

这部小说采用的是第三人称叙事,但叙事者非常特别,如果你仔细阅读,就会发现叙事者是复数的,是一群在战争中死去的人的幽灵和被上帝抛弃的“弃民”。他们的视角也非常独特,有时从空中俯瞰,有时又从地球的煤焦油层仰视地面。他们的存在指示着另一个世界,他们讲述的是另一种历史。他们详细地讲述一只牙膏皮的历史,它的原材料被从矿石中提取,它被生产、使用、抛弃,转化,成为二战时的军火的一部分。他们讲述人类历史的暗夜、排泄物、垃圾场、废墟,讲述地球的历史,殖民地被灭绝的渡渡鸟的历史。

这些叙事者传递着人类的总体灵魂、浩瀚的总体知识,以及那些从来不被载入史册的沉默者的历史。这与我们通常看到的以伤亡数字、重要战役来书写的统计学的历史截然不同。而在品钦看来,这种包含了全部事实的历史,才是历史的真相。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摘要《万有引力之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