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原文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出自《论语·学而》

译文

孔子说:“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注释     

患:忧虑,担心。

人:指别人。

不己知:“不知己”的倒装,不了解自己,是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之:助词,无意。

读解

这段话是孔子传授给我们的为人处世之道。

君子修己的目的是要治人。要想成功地治人,就得让自己的形象被他人认可和接受,只有这样才能直接或间接地支配或影响他人的行为。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人们了解和理解他人总是比了解和理解自己要困难得多。《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中“人固不易知,知人亦不易也”,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正因为知人不易,人们不被理解或者被误解的情况就很普遍,所以士人往往有怀才不遇的不满情绪。但是推己及人,君子更应该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当希望他人理解自己的时候,首先应该做到自己能正确地了解和理解他人,争取不误解他人,从而做到对他人有足够的理解和尊重。能够充分的尊重他人,也是获得他人尊重和理解的一个条件。因此当他人不理解或误解自己时,应该保持良好的心态,不抱怨他人,并且应该积极主动地理解他人,多为他人利益着想,这才是君子应有的气度。(从“这段话”到“气度”均摘自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曹金洪主编的《论语》)

当然,说是这么说,要真正做到却是不容易。所以圣人不仅在《学而》打头的一章里告诉我们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而且又在这末尾的一章里再次语重心长地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全篇恰好首尾呼应

钱钟书的夫人杨绛在她的《走到人生边上》里写到对这句话的理解“照镜子可以照见自己的相貌。如果这人的脸是歪的,天天照镜子,看惯了,就不觉得歪了。丑人照镜子,总看不到自己多么丑,只看到别人所看不到的美。自命潇洒的“帅哥”,照不见他本相的浮滑或鄙俗。因为我们镜子里的“镜中人”,总是自己心目中的“意中人”,并不是自己的真面目。面貌尚且如此,何况人的品性呢!每个人自负为怎样的人,就以为自己是这样的人。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自欺欺人,这就是所谓‘妥协’。 孔子常常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你可能感兴趣的:(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