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孟春》简析与一己之见(3)

  上文我们简析了《孟春》的前两部分,分别是对孟春自然节令的介绍与对天子在孟春重大活动的描述,顺便含蓄表达一下自己的为政观念。接下来,作者笔锋一转,正面表达了对统治者在孟春时期为政的要求

  是月也,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和同,草木繁动。王布农事,命田舍东郊,皆修封疆,审端径术。善相丘陵阪险原隰,土地所宜,五谷所殖,以教道民,必躬亲之。田事既饬,先定准直,农乃不惑。

  这一段,是对统治者农业方面政令的要求与指导。首先,顺应天时,这是由第一句对节令的描述所反映的(顺便说一句,第一句写的也很漂亮,简洁有力,同时还有音律美)。其次,重视地利,考察地形,要知道什么地方适合种什么。最后,把握人和,任命农官在东郊监督百姓,自己亲自种田作秀来鼓舞民心,顺便搞好井田制(“先定准直”)来教导人民如何种田(“民乃不惑”)。

  是月也,命乐正入学习舞。乃修祭典,命祀山林川泽,牺牲无用牝,禁止伐木;无覆巢,无杀孩虫、胎夭、飞鸟,无麛无卵;无聚大众,无置城郭,掩骼霾髊。

  这一段,是对统治者休养生息的要求。要在孟春时节休养生息,便要发展文化、爱惜地力、爱惜人力,从而实现国家的繁荣稳定。

  是月也,不可以称兵,称兵必有天殃。兵戎不起,不可以从我始。无变天之道,无绝地之理,无乱人之纪。

  这里便是对统治者用兵的要求了,孟春不要首先用兵,否则天灾人祸。可以从这看出来,作者是反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孟春时节,是发展生产、休养生息的时节,不可轻易动兵。要知道,春秋战国时期是全民皆兵,成年男子闲时种地,战时当兵。要是在孟春时节动兵了,那又如何发展生产呢?这样只能“禾生陇亩无东西”了。

  同时,我们观察这一段,可以发现作者在阐述不可用兵时并不是干巴巴的说明,而是叙说了用兵的严重后果:称兵必有天殃。古人敬畏上天,后果是老天发怒,更能警告统治者。然后补充说明,不是一定不能用兵,当敌人打上门的时候我们还是要英勇反击。最后说明了节制用兵的好处。小小一段,论述完整有力,可见作者笔力之深。(同时这段论述还反应了作者的一个为政思想:顺天而行)

  孟春行夏令,则风雨不时,草木早槁,国乃有恐;行秋令,则民大疫,疾风暴雨数至,藜莠蓬蒿并兴;行冬令,则水潦为败,霜雪大挚,首种不入。

  最后,便是告诫通知者,政令要顺应天时,这也是全篇的核心观点。

  以此看来,《孟春》短短一文,语言简洁,结构俨然,充满了论证技巧。《孟春》一篇,不仅是对孟春这一节令的介绍,更是指导统治者孟春时节的为政之文。顺应天时、注重礼法、重视农业、珍惜名利,感觉上和《孟子》一书思想相近。

  总之,这篇文章不仅充满了作者高超的文学技巧,更闪烁着两千多年前古人智慧的光辉。

  故为此文,抛砖引玉,愿大家能拾起《吕氏春秋》,以公正的眼光欣赏这本“一字千金”之作。

你可能感兴趣的:(《吕氏春秋·孟春》简析与一己之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