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男权辩护

为男权辩护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我们处在一个男人不被女人理解的时代。

在进入信息社会之前,提起男人这一性别,都是“白马王子”“真命天子”“”等带有正面积极意义的隐喻,但是如今,放眼望去,大众对于男性的描述(诸如“直男癌”“渣男”“油腻的中年男子”等)呈现越来越负面的趋势。究其背后原因,固然有消费主义背后资本运作的丰厚利益驱使,比如说拉响男女两性之间的性别战火更易于使女性抛弃过去所秉持的“牺牲”“奉献”“忘我”等角色规范,从而将精力与金钱投入到自身性魅力的建设中。但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女权主义某些主张观点凌驾在现有的社会制度之上,超过了传统伦理所能接纳的范围,导致了人们尤其是女性对女权主义的误读和滥用。

在如今关于性别问题的讨论中,不问动机,不求正解,异口同声将矛头直指男性,而对于大多数问题,女性缺乏自省意识,枪口朝外,有极为强烈的怨妇走向。例如说,原本是因为男女两性迥异的思维模式和人格理想(女性长于感性,直觉比较好,男性长于理性,逻辑思维发达)所引起的无伤大雅的沟通障碍,大多数女性缺乏沟通的策略和方法,将男性盖棺定论为“直男癌”“大男子主义”,口诛笔伐,大肆宣泄不满。并且往往这类女性常常以女权主义为武器享受性别不平等下女性所享有的福利。对此张爱玲也曾戏谑到:“她们常常是即旧式女子与新式女子的好处都要,但二者的责任一概不负。”过去,是女性的声音被男性主流声音所掩埋,而如今是女性的声音不胜枚举,甚至有点祥林嫂式的喋喋不休。女人们成了大众媒介的主宰者和享用者,而男人的声音却无人倾听,甚至倾听男人的声音,为男性发声都变成了一种政治不正确。微信、微博上充斥着女人在家庭和职业中的困倦和无奈,而男人在家庭与事业、自我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中的隐衷和疲惫又有谁去倾听和理解呢?也许也因为是他们根本找不到倾诉的途径。因为传统的性别规范和性别意识是不允许男人流露出软弱、彷徨、胆怯的。

男女平等,将女性从保守残缺的性别观念中解放出来,这是对的,但是走过了头,也播撒在了一片还不适合过于超前观念生长的土壤上。中国,是没有性别教育的,大多数女性所谓的独立平等意识都是基于个人主义、消费主义、利己主义的立场,对女性主义、女权运动缺乏感同身受的认识。所以曾有人提出:“你能是一个爱男人的女性主义者吗?”的问题向激进派女权主义发难,这一问题看似矛盾但也有缜密的逻辑。女性主义追求的不是“利女主义”,而是两性地位平等和和谐的对话。试图与男性争高低是无聊的,否认男女两性之间生理心理的差异是愚蠢的,同时, 将男性视为一切个人问题、社会问题、文化问题的始作俑者是一种新的性别霸权。

基于此,我为男权辩护。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男权辩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