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力:创造性环境、创造性人格和创造性思维。
1、创造性环境
第一个是创造性环境。
前面说到,有学者研究哪个城市的创造力指数更高,这好理解,人在不同环境中,能发挥出来的创造力是不同程度的。创造性环境可以分「大、中、小」几个层级:大环境是所处的社会文化。中环境是你所在的专业、行业;来到最小层级的环境呢,则是一个个体他的成长经历、家庭环境、求学经历,这些偏「外在」的东西,怎么影响了他。
比如说,法国印象派的兴盛就是因为世纪下半叶,欧洲城市新兴的中产阶级,对室内装修的消费升级了,讲究了,他们愿意花钱来装饰房子,于是全世界有才华有雄心的年轻画家,都聚集到了巴黎,形成了「画画」这么一个创造的领域,大家在这里探讨、碰撞、尝试和挑战新的做法,诞生了新的流派。
我们家长怎么给孩子创造出有利于创造力发展的环境呢?
对年幼的孩子来说,首先还是要「多玩儿」,在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给孩子自由去探索,有机会体验、音乐、绘画、小制作等等。在家里头不设限,比如厨房,可以不可以开放给孩子呢?用锅碗瓢盆、饭勺汤匙什么的,大可以创造一支打击乐队哪。
通过在家里玩一些新异的活动——它可能有点挑战性,但有家长的支持和照看下,它能为孩子传递一种自由与心理的安全感。安全感,支持着孩子去开展各种各样的小实验,小冒险,亲自去验证他自己的想法。
对于小孩子来说,他们的思维是非常具象的,更容易被实物所吸引,这比他们从平时书本中得来的兴趣要强烈得多。
因此,我们尽可能丰富孩子到各种环境、场景的真实体验,近则散步徒步,远至旅行旅居,边走边看,开阔视野。
如果你生活的地方有美术馆、博物馆、动物园之类的公共场所,比如,带孩子逛博物馆,你也别把它当做一个充满知识点的地方,只是一个激发孩子的兴趣、灵感的场所,走走聊聊,看孩子的眼光注视哪里、你追随他的兴趣,再去开拓和引荐延伸的玩法。
2、创造性人格
接着我们说说创造性人格,也有人用创造性特质、创造性倾向来称呼这道光谱。
还拿法国印象派为例,当时那么多的有才青年到巴黎追梦捞金,为什么就是莫奈、德加、雷诺阿这么几个代表人物,脱颖而出呢?
有一个合适的社会背景和生活经历,是不可缺少,但肯定不是充分条件。因为,他还有必须要有能力、有意义,将新颖的东西带进来。这就是心理学家研究得最多的:个体特质。
首先承认,有些人生来就是比较有天分的。莫扎特童年就对声音、音符有非同寻常的敏感;但研究证明,也有大约相等数目的人,看起来只有非常普通的童年,20多岁才被认为很杰出,大家很熟悉的「爱因斯坦」,他就不是神童派的。
总的来说,创造性人格就是看这个人是否具有冒险性、好奇心、想象力、愿意接受挑战的特质。其中,最显著的特点是:好奇心。
你会发现,娃长到 3 岁,就变成了行走的「十万个为什么」。英国就有一项研究发现,4 岁的女孩是最好奇的,她们一天平均会问父母约 390 个为什么。
小孩子还没经过系统的学习,所以用发问的方式,说明他们很想要了解,这世界是如何运作的。他那么想了解这世界,父母别别错过这时机了!
有的爸爸妈妈提问说,不知道从哪里入手,我给你一个很简单的建议:可以先从收集孩子的提问开始!发个朋友圈,把各路叔叔阿姨亲戚朋友、乃至百科全书的答案,收进来!
3、创造性思维
最后来说说创造性思维。思维我们看不见,但它会留下痕迹。我们可以从以下这些方面,来考察创造性思维。
(1)流畅性
第一个点是流畅性。
它强调的是思维的反应速度,在较短时间内提出尽量多的想法。这好比一座喷泉,喷出越多的水花,就说明这座思维喷泉的动力越强、储存的水量越多,或是两者综合的效果。
给你一张纸,可以怎么玩?美国的3M公司原是一家做黏合剂的传统公司,但今天我们看到许许多多的创意公司,他们都在用一种彩色纸片便利贴(Post-it),它就是3M公司创造出来的。
3M公司的这条产品线,做了看似很简单的事:他们在彩色小纸片,涂上可以反复粘贴的胶水,就这样;但便利贴的诞生,被称为「永久的改变了人们的沟通和组织行为」,Post-it 更是创新精神的倡导和象征。
咱们不妨也开开脑洞:给你足够的纸,你要怎么玩?你能想到多少玩儿法?大家可以先想想,过会儿我说说自己的做法,抛砖引玉!
(2)灵活性
创造性思维的第二个考察点是灵活性。它说的就是「会变通」,大家可能在生活中都有认识这样的机灵鬼。他解决问题的方向很灵活,能找到各种替代性方案。
有个台湾的研究者就找一群3~6岁的孩子,问他们:「你在山上玩,大便之后才发现没带手纸,那你要怎么擦屁股呢?你可以把各种想得到的办法告诉我吗?」
这道测验题有点好笑,但很可能也切中了孩子的切肤之痛,他们积极地贡献解决办法:有说捡树叶、花花草草来充当手纸的;有说用袜子、鞋带、帽子、衣服、甚至妈妈的包来擦屁股的;有的小孩说找附近的河水、或是用带的矿泉水来洗干净的;还有小孩说,可以先不擦、回家再擦、开车回家路上有加油站再擦;还有小孩说:抖一抖?坐在地上磨;让风吹干……或者干脆,变个魔术!
你发现没,这个考察点比流畅性要稍微提高难度了,因为它需要再考虑多一层「可行不可行」,当时的情景也要考虑进去了。
这带给我们的启发就是,创造力的表现或者说用处,就是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我经常跟孩子玩一个叫「好消息坏消息」的游戏,不用任何道具,就平时上学路上、瞎逛,凭我俩两张嘴巴就能玩了。有一天我们睡过头,迟到了!
我说:「坏消息是,我们今天迟到了,妈妈觉得有点丢脸。」孩子要针对这个状况,发表相反的评论,他说:「好消息是……我们睡得很爽!」
不小心撞到阳台的玻璃门,好消息是:我们新买的玻璃清洁套装确实很好用!坏消息,当然是我撞疼了!还有一个好消息,就是我们认识到应该在上面贴个醒目的标记,下次就不会撞上了!
在实际遇见这个事情的当下,多跟孩子谈论各种可能性,多个方向、不同方向,先多多地发散,再适当地删除掉一些完全行不通的,孩子的思维灵活性就无形中提升了。
创造力不仅是做出艺术或者科学成就,面对生活中人际里的各种状况,也是很需要的啊!
平常,跟小朋友之间的互动交往是不是也要有灵活的处理策略啊?跟不同性格、不同年龄的人打交道,你是不是会切换不同的交流方式呀?家里的老人是讲方言的,阿姨讲广东话,我们说普通话,孩子一岁多的时候,他能懂得切换相应的语言,我就感到很欣慰,因为觉得那就是思维灵活性在闪光啊。
(3)独创性与精细程度
考察创造性思维,我们还看看独创性和精细程度怎么样:
是不是挺不同寻常的?细节丰不丰富呀、精不精确?这些能力是随孩子年龄增长、脑部发育、生活范围扩大、直接经验丰富而增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