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指导手册》读书札记(六)

《家校合作指导手册》读书札记(六)

——关于课程建设

《家校合作指导手册》读书札记(六)_第1张图片

提起课程建设,很多人会认为这是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老师们的事,老师常常被认为是“教育的执行者”,或者是“教育的权威”,学生是“受教育者”,很少有人把家长这个因素考虑进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频率越来越多,他们参与的价值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事实也在向人们表明,真正民主的学校课程开发离不开社会和集体的力量,尤其是家长和学生。这是因为,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养育者和见证人,家长具有任何人不可替代的教育权利和义务。因此,他们的参与具有很大意义。

首先,家长的参与,是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创新需要。家长参与国家课程校本化开发、建设或实施的话,可以增进家校沟通,促进家长对学生学习科目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从以前的“孩子作业检查员、监督员”逐渐转变成帮助孩子、培养孩子的“引导员”,学生会接纳家长这个身份的改变,同时也会化解教育改革中来自家长的阻力;而且,家长的参与,有利于改变家长在校本课程建设中的缺失地位,从而保证新课改的顺利实施。

第二,家长的参与,是促进学校课程结构变革的需要。想要更全面地了解孩子的生活,也必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的生活不仅包括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更主要的还应该包括学校生活。因此,作为学生的监护人,不了解学生学校生活,是行为缺失的表现。学校课程少了家长的参与,也就理所当然是不完整的开发。

第三,家长的参与,是提高教师课程建设能力的需要。课程开发建设是一个合作的过程,它要求相关人员的协作与分工。相对于学校和教师对课程开发的主要作用,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所产生的“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资源结构,无形当中对教师专业化发展形成必要的补充。

第四,家长的参与,是提升家长文化自信的需要。我们要坚定“四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相对于教师而言,很多家长常常认为自己文化水平低,他们缺乏自信感,常常不愿意主动跟老师交流,甚至不愿意到学校去,常常把自己排除于家校沟通之外。

其实,他们的这种行为无意中也会影响到孩子。所以,如何正确引导家长参与到学校的课程建设当中,也是一门艺术。因为,家长在真正参与到孩子的教育当中的时候,他们能够从中获得更多的自信和更加积极地去看待学校的教育,自觉提升自己存在的价值,他们的自信和快乐也会进一步潜移默化到孩子身上。

最后,家长的参与,也是丰富学校课程建设的需要。对于学校课程来说,应该具有丰富性、实践性和探索性。对于学生而言,多开设一门课程,就为他们多打开了一扇门。为了让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完善,个性更张扬,也能够使他们更加全面、和谐地发展。

因此,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和家长一起开动脑子,开发更多更有效的校本课程,不仅会丰富校本课程的建设,还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既做到了因材施教,也是对国家课程的有力补充和完善。

那么,我们该如何实施呢?

一方面,我们可以调查、分析家长资源,了解家庭背景,合理引导,分层培训,使家长认同、愿意并有效参与到课程建设当中来。

另一方面,多维度、多视角地开发校本课程。我们面对着各种生活环境、教育背景以及职业领域的家长,他们在很多方面,比如生活阅历、技能技巧、思维方式、社交活动等方面,都比教师有着更多的优势,我们不妨听听他们怎么说,让他们把自己的一些经验带进学校,一起参与课程建设。比如,他们可以给学生讲中国的传统文化,介绍一些风俗习惯、成长故事,也可以渗透其他教育,像“善”文化,“孝”文化,“乡土”文化等等。

再者,我们还要通过宣传引导,使家长意识到参与课程建设是自己的权利和义务,避免产生一些负面影响,还要引导家长进行有效的评价,加强家校对话,从而保障课程评价的落实。

你可能感兴趣的:(《家校合作指导手册》读书札记(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