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

回忆自己从小到大的寒暑假期,本来就宅,再加上吃吃吃,假期也就变成肥宅快乐生活。

刚好刷知乎看到一个问题,“寒假大学生应该做什么?”,今天从睡醒也一直在思考,应该怎么安排自己的假期?警戒自己千万不要坚守初心,一如既往吃吃喝喝,不涨知识只长肉。

你们有了自己的计划吗?

早上时,读到爱因斯坦的《论教育》一文,觉得有些地方值得思考,摘了几句和你们分享,这几句当然不止思考“寒假应该做什么”。

“人们应当反对向青年人鼓吹那种以习俗意义上的成功学作为人生的目标。因为一个获得成功的人,从他的同胞那里所取得的,总是无可比拟他对他们所作的贡献。然而,看一个人的价值,应当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

读到这句话时,我浑身突然起了一身鸡皮疙瘩。“看一个人的价值,应当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这句话,何其眼熟耳熟。从小到大的思想道德教育课我们不知道写过多少次,背过多少次。何为贡献?贡献不意味着成功,成功也不意味着贡献。

如果我们都能意识到一个人的价值看贡献了什么,那么,为什么畅销书排行榜上没有贡献学,而是成功学,我们不渴望去学习,也不屑于去学习如何做一个有价值的人,而每天期待着如何做一个成功的人,至少畅销书的排行榜可以体现我们如何迫切地成为一个成功人士。

让我不寒而栗的,倒不是这一点,而是我们的教育,确实灌输我们“做一个有价值的人”的概念,而我们眼里看到的是成功的价值。是因为对价值两个字的理解产生了偏差吗?还是什么别的原因。

爱因斯坦说“负担过重必导致肤浅。应当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接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

在我看来,有些时候是不是我们的教育,矫枉过正,而失真。


一次有幸听某著名教授讲座,与戏剧历史相关。现场有一位同学提问,大概讲自己对于学习某艺术历史的感到困惑,不能理解当中意义所在。我今天又一次回忆起来,却又觉得荒唐,想起教授在台上欲言又止时嘴角露出的那两点哀伤,只零星的火焰偏偏烫到了我。

诗人、文学史家闻一多先生说“一般人爱说唐诗,我却要说’诗唐’——懂得诗的唐朝,才能欣赏唐朝的诗。

也有龙应台说“对于任何东西、现象、问题、人、事件,如果不认识她的过去,你如何理解它的现在到底代表什么意义?不理解它的现在,又何从判断它的未来?”

我想表达的不过就是历史对价值判断的影响,所谓鉴往知来,不会有人不懂。可是今天却有人在问,历史有什么意义,而发问者正是我们大学生,她想知道历史如果用秤砣衡量,那么它的分量是多少。我惊慌于竟有人站在功利主义一端发问,历史有什么用?


最后,引用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肖川《反思道德教育》里的一句话“时下,个人与人类精神文化之间成了一种走马观花式的浅表性接触,人们也逐渐失去了对高尚精神文化的敬重与仰慕,这就是意义危机。而意义危机的背后是信仰危机”。

实用主义、功利主义让我们获得技术、能力,而在我们关注到这些浅层意义的同时,不要忽略了带给你深层力量的,厚重、精致、细腻的历史、文学,及艺术。

这篇文章格桑仅分享两点反思,实用性建议需自己思考获得。

祝大家假期愉快!

你可能感兴趣的:(谈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