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提出一个最简单的思考性问题,我们很多人每天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智能手机上,但是我们有没有仔细的分析,我们在智能手机上是如何分配这些消耗的时间的呢?在做什么样的事情呢?
根据我们的实际观察,绝大部分人实际上大量的在智能手机上的时间,都是一种空暇无效的非价值性应用时间,用一句人话来说,就是花在智能手机上的时间,大部分是在用来休闲娱乐和放松自我的,还有一部分时间用于社交,包含了工作、朋友、亲人以及其他人际关系等等。还有一小部分商务人士,他们用手机是要去处理工作和进行文件策划和实施,但只占极小比例。
当知道了大家都在用智能手机主要是在做什么的时候,我们就要看人们用什么样的工具和途径来做喜欢的事情。从统计上来看,除了微信、微博、新闻app之外,手机游戏、电商购物、视频直播、支付宝等必要的手机工具,还有一些特定群体的社群应用,成为中国用户主要集中的区域。
通过以上基本条件的分析,我们可以简单地勾勒出中国的智能手机用户的主要人群特点,能够简单的判断出他们的阅读习惯和需求。除了通讯和社交这样的强关系之外,人们将智能手机作为了获取有效内容信息、实现个人生活娱乐的重要工具,所有的传播特点都是围绕社交这一主题进行展开。人们是希望用智能手机获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娱乐化、轻松化和具有垂直领域知识服务性的东西更受到人们的欢迎。
做新媒体推广和广告时要明白,品牌做的内容不是给自己看的,不是按照自己的偏好而决定的,而是需要按照大众对于移动互联网的阅读需求和偏好而决定。新媒体做的非常的烂、非常的渣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很多内容往往是给自己的老板看、给自己的企业员工看,而不是给自己的用户、尤其是潜在用户看的。
这就是“无内容不广告”的第一个要求:
面向用户对象与习惯的品牌广告内容策划,是新媒体时代实施品牌营销的先决条件。
现在新媒体的各种广告和内容形式非常的多,也随着互联网经济的不断发展,其实现在的新媒体已经拓展到了线上线下并举的一种层面上,不会是说只有单纯的移动互联网线上广告内容才算是新媒体广告,很多线下的实体广告其实在核心原理上都是依托于互联网线上去创造的线下场景。在这个方面,尤其是近年来做的非常不错的地铁创意广告,就成为我们研究品牌广告进行内容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这几年我们会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儿,就是地铁广告做得越来越有创意,越来越招人喜欢和去愿意去看。但是究其根本,我们是愿意看其独具一格的设计表现形式呢?还是喜欢看这个广告上的品牌口号和品牌标志呢?
答案是非常有意思的,我们不一定都没有特别的记得清楚是什么品牌做的,但是我们却记住了广告上非常有意思的内容。
前几天刚刚在地铁中引发轰动的某手机办公软件所做的地铁广告,内容都以创业者的角度去表达心声,我们不仅仅仅记住了这一个办公的手机软件,更重要的是,上面的这些话说出了无数创业者的心声,也体现了当代互联网创业的一种残酷、无奈和真实的现实。这些广告基本上都投入放到了创业文化比较浓厚的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地铁里。
近年来,互联网创业已经成为了一线城市很多年轻人的生活态度,而他们主要乘坐的城市公共交通工具就是地铁,因此这个广告的绝佳之处就在于,用正确的内容、在正确的地点、找到了正确的人,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共鸣。
芝麻信用是每个人手机中的重要工具之一,在不断的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而前段时间芝麻信用的地铁的广告,用有些变态甚至逗逼的很长很长的文字,将很多都市年轻人的诉求和内心渴望表达了出来,也同时将自己的产品特点进行了诠释。这个内容的特点主要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内容说得对、说得好,简单明了的说中的人的内心;第二是内容表达的方式又非常的逗逼和独特,让人容易记得住。
当然把广告做成真实有效的内容去打动人心,这不仅仅是地铁广告所擅长的,线上的广告内容更容易得到人们的共鸣。例如前段时间,京东做了一个品牌活动,通过把一个品牌和人们之间在时间轴上发生的故事,用图片对比的方式进行了展现,体现出了人的变化和品牌的不断的增值的价值。简单的画面,在人情冷暖中讲述品牌故事故事,这样的广告,就是好广告,他的优秀之处在于赋予了广告以人性的内容,而我们看到的恰恰是这一点,然后我们也就记住了这个品牌,和他的品牌副载体。
这么去做的,还有大量的视频流媒体广告。就在前一段时间,台湾奥美帮助神州专车策划了广告【专注篇】,邀请代表专业典范的九球天后潘晓婷进行内容的表现,恰到好处的用一个人们心中最专业的职业美女球手的形象,诠释自己自己品牌的价值,构成了专业的背书。
众多大品牌都会花很多钱去找自己的品牌形象代言人,但是对于品牌形象代言人的使用,却还停留在拍广告片儿、参加品牌发布会等,但很少去考虑要利用代言人的内在价值去进行真实的广告内容的表述。在这一点上,我们就不得不去参考这广告,并钦佩台湾奥美所具有的独特的观察力和创造天赋。
这么多品牌案例,都在告诉我们,人们通过一个品牌广告,会更加关注上面所承载的有效的内容和自己内心的共鸣。这也就是判断一个品牌广告是否具备有效的传播价值的重要标准。现在我们试想一下,我们每天都在面对满世界的广告,又有多少能够激发起内心的感动和一丝波澜呢?又有多少在我们看了之后而能被记住的呢?
全世界那么多突出自己产品优势和品牌的大幅广告,我们往往都视而不见,滑动着手机,看到那么多推广,我们往往是轻轻划过。但是一旦当我看到一个能让自己内心产生波澜的好内容时,往往就会停留在其中,慢慢的体会其中的情感。
这就是“无内容不广告”的第二个要求:
做有故事、有情绪的内容,做能够让人愿意留下来去看、去品、去想的内容,这是互联网时代品牌广告的基本要素。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信息接触得越来越多、信息的碎片化程度也越来越高,人们对于信息的态度往往是不厌烦的,动作是快速浏览的,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中,一个没有好的内容的品牌广告,往往是被用户视而不见、彻底忽视的。如果你满世界的做广告,只说自己是某某产品的,即使你广告做的再多,可能也无法激发起用户对你的有效关注和情绪调动,广告主做的仅仅是鸟枪的大范围散打。而对用户来说,这种缺乏故事性的广告再市场上太多了,仅仅是一个功能性的需求小卡片而已,并没有太多的情感性附着,而这恰恰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品牌营销价值是完全相悖的。
下面大家就看一个案例对照,便会对缺乏内容思维的广告有了理解:
强调用户价值实现的案例性内容教育服务广告
市场上那些泛滥成灾、毫无吸引力的教育招生广告
看了这两个广告的对比,你是不是会对一个什么是好广告、什么是烂广告,有了一个非常清醒的认识呢?试想一下,如果你在智能手机上看到这两个广告的时候,你最终会记住哪一个?肯定是那个有着具体的人物形象、讲述故事、有鲜明的品牌态度的广告;而那些什么火爆招生啊、速速报名啊这种烂大街的广告,是无法有效的get到你的需求G点的。
那么接下来我们要讨论的问题是,一个广告如何去策划,才能有效地实现自己的内容呢?其实目前市场上的策略非常的多,我在这里主要讲三个常见的逻辑。
1、植入社交货币
明明我们正在如痴如醉地看一个爱情的小说故事,而突然在其中出现品牌内容;我们原本是在看一个非常宏大的科幻故事,而讲到最后却是一款刚刚新推出的智能手机。这种现象想必大家在看很多内容营销大号的时候都会遇到。讲一个大家都喜欢看的东西,而将产品的某一种特别属性和这种大家喜闻乐见看的内容进行深度植入,这是业品牌广告内容化的第一种重要策略,也是最常见的策略。
2、制造社会热点
共享单车已经成为一种城市文化现象,并且深入嵌套到了很多人的日常生活当中,成为人们生活的一种习惯。但刚刚出现的时候,很多人还是抱有怀疑的态度,但什么时候共享单车迅速走红,并且成为人们高度关注和重视的呢?莫过于连续的在新闻上出现了很多共享单车的报道新闻,比如说共享单车被破坏、反映了国人的素质等等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再加上一些非常领先的共享单车品牌先后地获得了数亿美元的巨额的融资,这一系列的新闻就引发了社会的广泛的关注。从这个时候开始,我们可以说共享单车就成功实现了从一个产品到全社会共同认知的建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共享单车品牌与文化的传播成功,不是因为单车的单纯广告成功了,而是他所创造以及通过他产生的的社交化的内容成功了,引发了大家的高度关注。
3、多元场景互动
这两年突然开始流行的地铁创意广告,表面上是一种广告行为,但其实广告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影响特定地铁人群,广告本质就是将地铁作为一个社交话题的爆破口来做,目的不仅仅是让你看了这个广告之后直接接收到这个信息,而是努力让人们觉得非常的有趣、愿意拿手机拍下来分享,引发更多人的关注,产生更好的二次社交化传播。
所以看上去是一次线下的品牌营销广告,而实际上是以线下作为线上场景的延伸,最终又要将用户的关注点拉回到线上的一种策略。
当然也有与之相反的就是百雀羚广告。百雀羚的长图广告刚开始打出来的时候并没有迅速引发太大的轰动,当几个大号参与转发之后,社交媒体就被引爆了,人们开始争先恐后的转发,认为这个广告非常神奇。这整个扩散的过程是一个社交逻辑的过程。
从广告策略上来说,百雀羚的长图广告实际上也是讲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然后最终才将百雀羚的品牌进行了植入,从这个方面上来说它是故事情节化的广告策略;但是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说,百雀羚这个广告影响受众之后,受众能够通过线上的电商去购买产品,但更重要的是,配合其全国范围内的线下门店专柜,直接产生对用户在线下实体店购买决策的影响。
这就是“无内容不广告”的第三个要求:
不要去盲目的去进行无品牌特点属性的广告效果内容化表现的实施,而需要针对自己产品与品牌的实际特点和优势,有规划的进行广告内容化表现的整体实施。
今天人们使用手机,大家主要在看内容而不是看广告,尤其是特别关注社会热点话题和事件。我常常接到有一些朋友写的一些新媒体的文章,希望可以再互联网上获得有效的传播,我看完之后只说不得不摇摇头说:这篇文章从标题到内容,根本没有找到一个社交货币的价值,也没有给别人带来任何有益和值得打开的内容性价值,这么多的手机信息,人们是不会打开你的文章去阅读的。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越来越多地将品牌推广手段和渠道放在了移动智能的手机上,而我们已知的事实是,现代的互联网已经成为了所有品牌进行推广的中心媒体。因此基于前面我们已经看到的现象和分析到的策略,可以得出:广告成为内容,已经不再仅仅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品牌推广的一个事实和趋势,更重要的是已经成为一个定律。这就像当年的搜索引擎的关键词优化一样,是符合一个时代品牌营销的标准。从我们收集到的各种案例和市场的实际情况证明,往往广告内容化能力越好的品牌,越能够吸引到用户内容的植入品牌,其品牌表现力往往是最强的。
移动互联网时代,深刻地影响了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看法,以及人们对于这个世界有效信息的接受方式和辨别策略。广告内容化也不再只是智能手机上进行品牌营销的策略,在线下、电视等其他途径上,所有的品牌推广策略都在为此发生深刻的变革。
例如原来我们开一个品牌发布会,就是去讲自己产品的特、优势,而现在很多企业的品牌发布会会邀请了大量行业知名人士进行干货内容分享;原来企业只能通过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去推送内容,希望通过朋友圈的分享来吸引更多的用户,而到了今天,腾讯社交广告能够有效地将品牌以朋友圈主体的模式,推荐到希望推荐的人群当中去,让自己的品牌广告成为非常有意思的用户的朋友圈的社交信息。
这些行为,都是进行品牌推广内容化的策略和表现。
在这样一个信息越来越丰富的时代,人们是没有耐心去看一个天天讲自己产品有多好、品牌有多牛的企业新媒体号,人们更愿意去多看一些内容很有意思新媒体号。因而现在企业在进行品牌推广时,需要不断的将广告进行定位和萃取,转变成为一个一个用户非常喜闻乐见的内容。同时原来扮演着企业推广和用户服务的角色的微信公众号、微博号等,也要将内容不断的进行升级,提升成为一种代表社会特定文化属性和态度的媒体号特性,来争取除了品牌直接用户之外更多品牌受众的支持和认可。
在移动端做推广,品牌广告越不像广告,才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