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级和视角

经常看到有人把人按某种方式分级别,然后用一种高瞻远瞩的口气给别人下定义,有时候还会加一句“等你做到什么事的时候就到了什么级别”等等。

就拿读书举例,很多人把读书分级,比如读哲学的比读散文的人高级,读科幻的比读言情的人有智慧等等,甚至有人把每种读书人分成各种层次,似乎读了某些书就可以让自己的品级提升了,就比其他人高明了似的。

在此之前,我也没过多的想过这事,被分级了也没觉得不妥,有时候也会对号入座,看看自己现在处于什么级别,级别高的话就心里美一下,级别低的话就给自己下目标如何提升。

后来听罗振宇讲了个故事:外星人来地球考察,发现这是一个被汽车统治的星球,而人就是汽车的燃料,因为汽车只要有人就能走。

故事很有意思,却隐含着巨大的误解。在这个故事中外星人显然具有更高的级别,而人类就是那个被鄙视的低级生物,但恰恰是高级对低级的理解出了偏差。

所以,根本就没有什么级别之分,级别只是那些自以为是的高人们充满偏见的看法,真正的差别不是层级,而是角度!

有句话叫做:屁股决定脑袋、位置决定观点,意思就是不管什么位置上的人考虑问题都是从自己角度出发的,自己觉得好就认为其他人也会觉得好。

可能是因为那些身处高位的人曾经历过低级的状态,而此时的高级让他相对于那些还不高级的晚辈们有更多的经验,而高级本身就拥有足够的优越感,但这一切也只是站在他的角度看。

在农耕时代或者更早,这种经验论还算站的住脚,因为那时候的经验积累是常规的,每个人的活法都差不多,所以每个人成长的道路也都类似。可现在不同了,知识爆炸、专业细分,没有人能做到完全的经验领先,而且这个时代除了经验还有更重要的创新能力,而创新是完全无法对比的。

其实无论读什么书,无论做什么是,本身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是个人喜好和观察角度不同。

同样看一本书,就比如《红楼梦》吧,有人看的是社会等级,有人看的是情感纠葛,有人看处世行为,也有人看诗词歌赋,你可以说他们看的都不完整,但又有谁能看的完整呢,我想即使是作者曹雪芹也没有想到如此多的内涵,他只是如实的写出了一个并不完整的故事而已。

看待事物的角度决定了我们如何思考,决定了我们对事物的看法,同样一件事,往好处看就是好事,往坏处看就是坏事,只看局部就会觉得它好复杂,整体着看就会觉得它很简单,而怎么看完全取决于人的视角。

视角没有对错,只有多少,而我们读书、思考的目的就是让自己用尽可能多的视角去完整的观察。如果真的要层级的话,我只能说能用更多视角去观察事物的人要比视角少的人可能更高明些,但也仅仅是可能,如果真的存在上帝的话,他老人家也就只有一个视角——往下看。

你可能感兴趣的:(层级和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