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年纪越来越大了,这年也是越过越没意思。大块吃肉吧,偏偏“三高”了;老夫聊发少年狂点个爆竹图个吉利吧,禁放了;想去看个电影轻松轻松,电影票还就涨价了。也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年年难过年年过吧。
说到看电影。过去看电影是为了接受教育,了解世界;今天看电影,却被赋予了太多的别样的意义。观众图的是热闹,影星混的是脸熟,工程人员注重的是技术,而各种电影投资家看中的则是成本和受益。于是,芸芸大众看的是电影故事,追的是各路明星的八卦,而风投家眼里紧盯的却是一家老小在电影院过年的商机和观众口袋里那本就不够厚重的钱包。
事实是,今年年还未到,一种号称是时尚最“挤”的春节贺岁档的言论,便在各大媒体、网络平台上流传开来。有的以穿越搞笑为噱头,有的以情怀老梗为卖点,有的充满满满正能量,有的却带有神秘黑科技。为了春节的礼包,为了可观的市场,纷纷祭出各自的法宝:有买通影院私下刷票的,有链接写手编写广告软文的,甚至还有不惜对簿公堂以卖惨而吸引眼球的,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如此一来,由投资者、影星、影院、媒体、观众,甚至一部电影都不看却乐意通过各种渠道发表见解的意见人士,共同营造、烘托出了今年这充斥着繁荣、浮华却又不无泡沫的春节贺岁档,创造出了春节当天票房逼近15亿、春节6年总票房逼近60亿的两项“历史性记录”。
60亿的大蛋糕怎么分?自然是几家欢乐几家愁。有好事者总结出了今年贺岁档的四个“意外”:一是原本普遍看好,笑星云集的《疯狂的外星人》高开低走;二是心怀诚意,号称票房稳赚的周星驰的《新喜剧之王》不温不火,不少观众表示不再欠星爷一张电影票,甚至被动画片《熊出没》一跃而过;三是同样巨星云集,充满正能量的《廉政风云》与成龙的《神探蒲松龄》更是名落孙山;四是事先并不被看好,甚至一度因资方撤资连拍摄都难以为继的《流浪地球》却明显低开高走,一跃成为最大的黑马,赚了个盆满钵满。
这不,据最新的春节档财务报告透露:投资《流浪地球》的北京文化,新年开市第一天就出现涨停;作为联合出品方的上海电影和文控股份也分别上涨3.94%和3.89%。投资《疯狂的外星人》的光线传媒和欢喜传媒分别下跌1.82%和3.61%;而参与对赌、投资《新喜剧之王》的上市公司新文化股价则大跌7.35%。至于广大观众,明知道今年票价出现了不合理上涨的玄机,也因为各种原因被忽悠到各大放映厅,并且纷纷参与到孰优孰劣、谁赚谁赔的争吵之中,殊不知,正是自己的慷慨解囊,才成就了这些公司的股海沉浮。真就有点“被人卖了还替人数钱”的意思了。
我不是金融出身,看不懂那些财务报表、风投分析,对于什么对冲、对赌的这些似懂非懂的名词更是头大,还是更愿意用更简单、更可感的方式来认知这光怪陆离的电影市场,来理解这满含玄机的风险投资。这就不能不提到三个人:
第一位是王宝强。本来今年投了“双保险”,一是参演了星爷的《新喜剧之王》,二是以28亿的气魄保底发行最被看好的《疯狂的外星人》。谁知6天下来,星爷的电影不温不火倒在其次,保底28亿的《疯狂的外星人》则成了一张烧糊了的烂牌,看起来宝宝不只是心里苦,恐怕是亏得是连眼睛都要绿了吧?
第二位是王思聪,就是网上有着巨大号召力的万达集团的大公子。据说万达本来投资了《流浪地球》,中途因风险预判而断然撤资,白白地让到了嘴边的鸭子给飞得个一干二净;
第三位便是近年来声名鹊起的吴京。去年的一部《战狼2》让他收获巨大,今年的《流浪地球》既是主演又是重要投资人,特别是在面对电影拍摄难以继续的紧要关头,慷慨解囊,个人投资7000万元,不仅帮电影拍摄渡过难关,更赚了个天翻地覆令人眼红。尤为重要的是,由于吴京是在别人撤资的情况下挺身而出,还落得个见义勇为、眼光独到的好名声,这在浪高水急的娱乐圈不止是一股清流了,也算是为其后续的发展继续了强大的人脉与票房号召力。
三个人,面对同样的电影贺岁档,面对同样的风险投资,做出了不同的决策选择,得到了不同的投资回报。对于投资者来说,固然是“影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对于普罗大众来说,又多了一件茶楼酒桌吹牛的谈资。对于我等教书匠,区区几千块钱的月薪根本不够格,也更无兴趣去谈论动辄以亿、以数十亿计的风险投资。但是,正如鲁迅先生所言,不同的读者看《红楼梦》会有不同的个体化感受,王宝强、王思聪、吴京们的投资抉择,固然是他们自己的事,我们大可以洗洗脚去睡觉,当然,如果愿意,也可以为各自的工作生活带来启迪。
那么,吴京在贺岁档中的成功,到底源于什么又意味着什么呢?
第一,他有准确的判断。春节,是举国欢庆、举家团圆的时刻,观众们图的是热闹、要的是喜庆,因此从常理来说,有笑星、有笑料,应该能够赚钱盈利。事实上,这几部贺岁档的电影正是揣摩了观众这样的心理而特意定制的。但是,吴京却偏偏剑走偏锋,走了一条科技+幻想的道路,不仅紧扣了这个智能时代的脉搏,更吸引了喜欢猎奇、想象的观众的心理,一跃成为市场的大赢家。正所谓“时者,势也”,只有准确捕捉了事物发展的“势”,才会有持续发展的“力”,从而不断壮大自己的“势力”。用德鲁克的话来说,就是,真正的领导力,其实就是“做正确的事”。
第二,他有理性的投入。看准了“势”,就要投入相应的“力”。但是“力”的投入也不是盲目的、盲动的。吴京并没有动辄多少亿保本对赌,而只是个人出资7000万元,我想这一定是在他个人财富的可控范围之内。这样,即使亏了,也亏不到哪里去。而赚了,哪怕是小赚,也一定是赚,边际效用会被成倍地放大。所以有风投家就指出,真正的盈利其实就是将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这也就是德鲁克说过的另一层意思,他说,真正的执行力,就是“正确地做事”。
第三,他有勇敢的担当。投资总要盈利,但是投资者眼睛里不能只看到盈利。于右任先生尝谓:计利当计天下利;卡耐基也说过,一个富豪将财富带进坟墓其实是一种耻辱。换言之,出了利益追求之外,任何一个企业家、投资者还要有自己的社会责任、人格形象,尽自己的社会义务。在拍摄电影难以为继的关键时刻,吴京的挺身而出,很难说不是为利益计量,但绝不能忽视蕴藏其中的担当的勇气。还是借用德鲁克的名言:管理者(企业家)“要有足够的勇气……只有这样,才有希望成为时间和任务的主宰,而不只是当它们的奴隶”。
还是从电影回到教育,从吴京回到教育者吧。众所周知,当下的教育、当下的学校、当下的教师,无不正在遭遇巨大的挑战,无不呼唤必要的、必须的改革。但是客观而言,当前的教育改革、课程改革,也确实存在着种种假改革、乱改革现象,导致基层学校与教师一提及课改往往叹息、摇头,发出“不课改还知道怎么上课,一课改连课都不会上了”的自嘲与批评。平心而论,是这些学校和老师没有政治觉悟吗?是他们固守本位、反对课改吗?答案肯定不是。基层学校和一线教师只是反对为改革而改革,只是拒绝那些花花架子、劳民伤财的假改革。
那么,如何让我们的课改持续推进,让课改既叫好又叫座呢?吴京们的春节档会给我们有益的借鉴:
第一,我们的课改要切实坚持“看准了再改”。教育是连接历史和未来,设计家国和民生的系统工程,有的牵一发而动全身,有的全身动而局部却往往依然安如磐石。所以,一定要做足够的课改奉献预判,准确区分哪些属于必须改的,哪些属于急需改的,哪些属于能够先行改的,然后谋定而后动,积小进为大胜。千万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更不能满足于揣摩领导意图,做敷衍应付假文章;
第二,我们的课改要努力体现“将好钢用在刀刃上”。既然是改革,就要有明晰的改革目标和清晰的改革路线图、进度表,既不可搞什么一哄而上限期完成,也不可借口困难而无所作为,口头革命。比如对于新时期的课堂教学,知识到底有没有用,到底怎么教?核心素养到底如何与学生生活和知识学习相融合,都要都精准、精当的点穴功夫。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地持续推进,就才有希望步步紧逼改革深水区,最后走出课改沼泽地。好大喜功地指望毕其功于一役,甚至卖狗皮膏药地说两句时尚名词、喊两句高调口号,甚至都谈不上是合格的教育者,更遑论是务实的改革派了;
第三,我们的课改要大力提倡“功成不必在我”。教育是一项长期的事业,教育改革更因事关人的发展和民族的真行为有巨别于其他改革。有时候宁愿慢一点,也要稳一点。在课改问题上,我们需要挺身而出,舍我其谁的改革英雄,更呼唤春风化雨、甘当铺路石的发展奠基者。大喝一声给我上是一种挺身而出,求真务实夯基垒土也是一种更加无私伟大的挺身而出。每一个人都是教育发展长河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都是课改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极。践行“功成不必在我”的人多了,我们课改成功的概率就会呈几何级地增大。
年,说着、说着就已经过去了,关于贺岁档的风投话题也将被新的话题所取代。但是关于投资、盈利、风险的思考,却一定会不断持续。其实,教育、课改何尝不是一种投资?只不过吴京们投资的是金钱,课改投入的是希望;吴京们遇到的最大风险是亏本,课改遇到的最大风险却是孩子和家国的未来。王宝强、王思聪的一次投资失利,还可以弥补;教育的投资失利,却要用更长时间的家国悲剧来补偿。
跟着吴京学课改,我们理当要有更准确的判断,更理性的投入和更自觉的担当。而支撑我们课改勇气、赋予我们课改智慧的,不是金钱、不是运气,而是发乎我们职业良心的爱。
虽然,批评家们总是对现实有不满,历史学家们对未来总是有悲伤。甚至哥德尔还说: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事与愿违。但是,我们愿意在这经常事与愿违的人生中,将教育、将课改的这一项大投资,努力做到风险更小一些,成效更可持续一些。
还是重温一下孟子老祖的话吧:虽千万人,吾往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