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消解对潮汕的偏见和成见

消解对潮汕的偏见和成见

郭小东作品《铜钵盂—侨批局演义》的现实意义

[原创]消解对潮汕的偏见和成见_第1张图片

     汕头市区外马路,有着一座四层楼高、类似民宅的房子,房子正中竖写着的五个大字“侨批文物馆”。“批”在潮汕话中是“信”的意思,“侨批”指的是海外华侨通过民间渠道或金融、邮政机构寄回国内、连带家书或简单附言的汇款特殊凭证。将这样的一些信件和汇款凭证定为文物,并建一座博物馆来存放,足见这些物品的重要性。国际汉学大师饶宗颐教授认为:潮汕侨批是研究海内外潮人经济政治史的一项世界性课题。尽管我多次到过汕头,但是直到郭小东的作品《铜钵盂—侨批局演义》在汕头举行的首发活动,我才有机会参观了“侨批文物馆”,而此部作品与侨批的密切相关,让我对潮汕的理解有了转变,对这个地区的人文视角也有了更新。

     曾经有一段时间,潮汕地区出现过走私猖獗、骗税疯狂、制假售假现象严重……,当地的社会经济秩序混乱,其直接后果是信用丧失、形象受损、经济遭创、百姓受苦。在外地人眼里,潮汕货成了“假冒伪劣”的同义语,潮汕人成了“坑蒙拐骗”的代名词,信用缺失的潮汕地区渐渐褪去了昔日的光彩。作为一名媒体人,我也多次随着有关执法人员来到潮汕地区,对打击当地的制假售假行为进行报道,于是,和许多人的偏见一样,潮汕地区一度被我认为是诚信缺失的地方。

    这仅是对潮汕地区的缺点被无限放大而形成的偏见而已,在深究其原因的过程中,才发现,潮汕地区是一个传统文化底蕴浓厚的地方,潮汕人被称之为“东方犹太人”。在这个地方,其所蕴含的文化基团与财富创造有关,从李嘉诚到马化腾,这都是潮汕地区诞生的华人财富巨子。也许是出于某种的渲染,一种对潮汕地区及潮汕人的偏见和成见,却难于散去。如何消解这种偏见和成见,以及对潮汕地区真的剖析和历史人文真实还原,一直困扰着潮汕的官方及民间各界。

      郭小东作品《铜钵盂》的问世,我认为在一定程度上,能对潮汕的偏见和成见起到消解的作用。这种作用首先是郭小东先生是对潮汕的感情和真正的认知,因为面对着潮汕,郭小东先生这样认为:“博大丰饶的自然潮汕,千年之功沉淀耕织而成的城邦潮汕,人文化成的母语潮汕,无法化外陈陈相因的古典潮汕,‘幽闲’优雅的女性潮汕……”。在如此的潮汕面前,郭小东先生认为,“任何文学都必然显露它渺小苍白的一面,长篇小说《铜钵盂》也如是。”从这个角度来理解潮汕,那种对潮汕的偏见和成见是如此的微不足道,甚至是完全足以消解。

     可以这样说,当社会对潮汕地区以一种诚信缺失的眼光看待时,潮汕地区的侨批及其侨批史是对这种偏见和成见最好的对视。《铜钵盂》作为一部以侨批为线索的文学著作,从文学和历史的角度进一步对这种偏见和成见进行反驳和消解。

    《铜钵盂》是以侨批为线索的文学作品,而汕头市的侨批文物馆则以侨批文物为展示的博物馆,所展示的每一件件侨批,不仅是蕴含着一个个家庭故事,也蕴含着一种诚信的物证。从潮汕地区的侨批史中,完全可以发现潮汕地区的诚信,和财富的创造及潮汕族群中能够产生华人首富的某些基因,这些基因其实也是社会所缺失的契约精神,而这种契约精神的体现物质裁体就是侨批。

      潮汕人创造财富过程与侨批密切相连,侨批是重要的财富传递的物件,侨批的产生与广泛使用催生了水客、批脚等行业。《铜钵盂》作品中塑造的是水客、批脚的生活。水客,是经常往来于国内外、专为侨胞代送侨批或物件的人,是一种以收揽和解付批款为主的特殊职业。水客远渡重洋,四海为家,倚水而生,故名“水客”。而批脚则相当于侨批投递员的角色,在金融邮政机构尚未建立的时期,海外侨胞与家乡亲人的通讯、汇款(侨批)就全靠这些批脚来往传递。一封侨批,需要由水客转交给批脚,再由批脚交给当事人。水客、批脚大多家境贫寒,生活艰难,有时每天要走近百里路,送上百封侨批,而酬劳却十分微薄。即便如此,在关于侨批及侨批史的众多资料及文本记录中,却至今尚未见到侵吞或冒认侨批的事。侨批传递过程高度的虔诚与诚信,成为了侨批史上最为生动和庄严的品格。侨批作为一种兑换凭证,一种契约精神,还有一种是口诺的,即纯粹是口头拜托,全无凭证而靠承诺与嘱托畅行天下。这就是侨批从诞生之日到消失的几百年中,所体现的一种有形或无形的契约精神。

      在《铜钵盂》作品中,郭小东将写作的重点集中在中下层芸芸众生,颂扬了水客、批脚坚守契约的精神,对他们为了一件死批、错批,甚至一件没有地址的批封银信,而终其一生“信守与寻找”的精神给予了礼赞。而这种对契约精神的弘扬与礼赞,实际上是对当今社会诚信缺失的有力抨击。

     《铜钵盂》是郭小东的第12部长篇小说,也是一部以潮汕地名命名的长篇小说,铜钵盂是潮汕地区的一个小村庄。在《铜钵盂》之前,郭小东创作的小说,题材总会写到15岁就去当知青的海南岛,他的第11部长篇小说《当太阳成为河流》仍然还是与海南岛有关,而《铜钵盂》则是将视角返回故乡,返回家族。

    郭小东作品题材从海南岛的太阳河到潮汕平原的铜钵盂,这是一位作家原乡精神的回归,如果说海南是郭小东的青春记忆,《铜钵盂》一定是他的原乡精神的回归,这种回归不是他创作从知青题材、都市题材后华丽的转身,而是一位作家在创作上心灵深处的一次升华。

      郭小东用《铜钵盂》这部作品承载着潮汕地区的原乡精神,如一座城市要建立博物馆,才能承载着这座城的历史与文化一样。一本有深度和厚度的文学作品,在传播与深入讲述历史与文化方面,比博物馆更有不同的效果。如果说,对于潮汕地区的诚信和契约精神,汕头市的侨批文物馆是一种物质和固化的记录,那么,《铜钵盂》则是文字上另一种生动的记录,这种记录的传播效果更为广泛。

     《铜钵盂》对潮汕文明乃至中华文明的记录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人类文明史的深度解读有其他文学艺术作品所没有的效果。

                                                                                                                      2016年1月20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原创]消解对潮汕的偏见和成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