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简历:
尹庆新:l963年前读小学中学高中,1963年参加税收工作至到2000年退休。其间1,1985年至1987年在辽宁财经大学,2000至2006被单位返聘,开始走向社会采访收集,《撰写宁古塔轶韵》,《凌雪啼血的红梅》,《宁古塔史话》。《宁古塔史话》已出版上下册。《宁古塔作家》签约作家。
话 说 牌 匾
文/尹庆新
笔者虽不擅于书法,更不懂得书法的常识,然而,笔者却有一种习惯,也可称为嗜好,就是每到一地都愿意浏览商业较为繁华的路、街两旁的牌匾,对有的牌匾还要驻足欣赏,细细观看,慢慢品味,从这里得到的那种满足感,是他人享受不到的。
其实,我个人认为牌、匾是两种并不相同的物件。牌是揭示或标志所用的板,也可以解释为用木板或其他材料做成的标志,上面多有文字或符号。如招牌、门牌、路牌等。而匾则是挂在门顶或墙上的题有字迹的牌。人们习惯于将这种牌统称为牌匾,或匾额。无论过去或现在,凡是各类店铺的门前,或是在大门的上方,或是在门市面上房前脸的上部,或是在门市房(营业宝)前面墙上,都要悬挂牌匾。
牌匾是一个店铺的招牌,其意义远不在于几个金色或黑色的大字上,可以说一个牌匾是一个店铺自身和店铺老板身份的象征,因为过去商号的牌匾,多聘请伟人、名人、名家书写。
昔日宁古塔的东、西大街,曾是宁安古城最繁华,最出名的商业街,宁古塔城内有名的商号店铺多集中在这两条古老街道两旁,各商号店铺的大门上方或墙上都或横或竖的悬挂着本店的字号,多为名家所写。如“汇发当”、“永茂号”、“春泉医院”、“新华公司”、“瑞生号”、“庆生福”、“元和盛”、“复生栈”、“义发源”、等牌匾均为书法名家李毓峰所书;“大和堂”为双城著名书法家王伯泉所题,那德毓、胡子风也曾为其题写了门面匾和室内匾;“永泰和”、“大德永”、“三合成”、“海祥玉酱园”、“国民印刷局”、“永兴泉”、均为名驰宁古塔的本地书法大家桂丹初所书。其他的当时书法名家,如载澜书、冯成奎、王化南、李铁民、王德晋、赵国林、杜秀之、吴琼、关古愚、李钟华等也多为其他商号题写匾额。
回想起旧时的老牌匾,已有的字名字已记忆模糊,但那或是端庄,我是潇洒的字体,却又记忆犹新,无论是楷书、行书、草书,还是隶书、魏碑;无论是颜体、柳体、王体……有的如风樯陈马,奔放道劲;有的如怒猊抉石,气势豪放;有的如渴骥奔泉,势不可挡;有的字势苍劲古拙,浑厚圆实;有的笔势秀挺,开朗舒阔;有的用笔刚劲峻拔,笔划方润齐整;有的字迹清秀疏畅,飘逸洒落;有的色润气秀,遒媚不凡,有的挺拔雄健,气势豪迈……,各有各的笔体,各有各的样式,各有各的特色,真可谓各有千秋,百花争艳,颇有韵味。开创了宁古塔商业文化与牌匾文化的滥殤,留下了宁古塔商业文化和牌匾文化的深深痕迹,埋藏了宁古塔商业文化和牌匾文化的丰厚底蕴。遗憾地是这些真迹都已无踪无迹了,“仁华长”的紫铜牌匾倒是保存下来,遗憾的是已被主人改制成水壶,据说其字尚留在壶上。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由我国著名书法家李铎写的“宁安制药厂”几个大字,也随着企业主人的更换和城镇建设而彻底消失了。
当人们漫步在今日大中城市的大道上,或是信步在现时的小号城镇(乡)的小街上,抬头所望,眼力所极,都会看到五颜六色,形式各异,图文并茂的牌匾。一个比一个鲜艳,一个比一个靓丽,犹如花枝招展的窈窕少女在向你挥手示意,真可谓举目所望,花般的海洋。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今天的科学技术已是非常发达,新的取替旧的这也是历史发展之必然。目前的牌匾几乎千篇一律、毫无自身特色的电脑制作。笔者并不想从根本上否定电脑制作的快捷、新颖、艳丽、发展等方面的优点,尤其是可以将楷书、草书、宋体、隶书、魏碑等基本笔体,演变为几十种笔体,对各位现在仍从事制作各种牌匾的师傅们更无丝毫的贬义,但现在的牌匾必竟经不起风吹雨淋日晒的缺点也已暴露无遗,更何况失去了中华传统各家笔体的真实性。尽管有五彩缤纷的图式背景,然而却少了昔日牌匾的古朴、庄严与古老文化氛围;尽管样式新潮并有代言人靓丽的形象,然而却给人一种花里糊稍、华而不实、眼花缭乱之感。更可以说昔日的牌匾多有珍藏价值,而如今的牌匾不用说珍藏,用不了几年,就损坏了。
我并不一是非要坚持老牌匾好的说法,再说聘请名人、名家题写牌匾也并非易事,更何况还要支付数目可观的费用。可是电脑制作的牌匾的板面,也只有经常更换才能保持其新鲜、靓丽的特点。前者已成为历史,后者是时代的发展,但电脑制作的牌匾,也应吸取老牌匾的优点,尤其要在“具有自身特色”和不怕风吹雨淋日晒上下功夫,使老牌匾具有珍藏性的特点也能得到展现、传承。
此文写完后,得知现任宁安市交通局副局长、宁古塔历史研究会常务理事的汪军先生,保存着一块一百多年前的、上面用英文刻写的牌匾,用中文翻译过来是“火油公司”之意,经笔者走访几位九十岁以上的老人,终于打听到了一百多年前,现在的宁安镇确实有这么个
商号,该商号位于东大街路北(现天香小区——大和堂东侧),是英国人开办、雇佣中国人经营的。主要经营火油(也称洋油、煤油)等石化产品。
要说英国人到宁古塔开办商务活动,也许绝大多数家乡的父老乡亲不会相信,因为能眼观目睹一百年前事人,都早已作古,就连笔者走访的九十多岁的关庆昌老人,也是小时候听老人们说的。但查阅有关资料,我相信这个英国人开办的商号是事实存在的。
按关庆昌老人说的“这个商号也得是一百年前的事了”来推算,英国人到宁古塔开办商务活动时间大约是“八国联军”瓜分中国前后的事。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英、美、德、法、俄、意、奥八个帝国主义国家,以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斗争、清政府“排外”为借口,攻陷北京、攻占大沽后又分侵山海关、保定、正定以至山西。后帝俄单独调集步兵十七万人分六路侵占东北,企图吞并东三省。1901年9月7日,清政府签订了屈辱的《辛丑条约》。就是在这样时代大背景下,英国人到宁古塔开办商务活动就顺理成章,不足为奇了。
近日一木匠朋友,听说我在寻找老物件,就把堆在柴火垛下面的木版翻腾出来送给我,冲洗干净后两面的字迹便跃入眼帘。一面刻写着繁体汉书“龙凤喜饼”四个汉字;另一面也刻写着繁体的“满汉餜品”四个汉字。现在依稀可见字上分别涂着已剥落得很厉害的红色和黄色。笔者估计这两种颜色也许是底漆,字体应为黑色或金色。
根据这块板幅来分析,说其是牌匾又比较小;说其实悬挂的条幅又大了一些,说其是窗板,规格大小又不符合当时建筑的实际情况。但从八个汉字来看,应为商业店铺或果香铺所用。至于龙凤喜饼究竟是怎样一种糕点,走访几位八九十岁的老果匠都说不知道是什么饼,有的说是一种类似于白皮月饼的糕点,有的说是一种像酥饼一样的饼。过去人们常用“龙凤”来形容夫妻,如一对新人结婚都祝贺为“龙凤呈祥”。因此, 从字面上来分析,“龙凤喜饼”应是一种或是大小不一、或是厚薄有别、或是内馅不同、或是表皮各具特色,可以说“龙凤喜饼”是一种无论官绅商贾,还是平民百姓都很喜欢,即可自己食用,又能作为礼品装匣送人的糕点。
欢迎关注《宁古塔作家》
《宁古塔作家》和《宁古作家网》是国内线上有广泛影响的文学平台,长期征稿,推荐优秀作家、诗人!
《宁古塔作家》和《宁古塔作家网》常年开辟如下栏目:
中国好诗歌、名家之作 、名家之约 、
耕夫荐稿 、小说纵横 、诗歌天地 、
散文世界 、古韵新风 、新人风景线
来稿,一律接受电子来稿。请注明联系方式,作者简介,清晰照片1张。
凡向本平台投稿的作品,一周内末收到用稿通知,可另行处理。
投稿自愿,文责自负。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金波主编)
或发在我的微信里。我的微信号:b13945316144(白狐金波)
关于稿费:
凡本平台采用的稿件,有打赏有稿费,无打赏无稿费。打赏20元以上,(不包括20元)开始给作者发放稿费.赞赏费用的百分之四十作为作者稿费。百分之五十作为平台运营、百分之十是平台的税费。小说、散文、诗歌活动及出书费用。有音频主播的,作者的百分之五十的稿费,作为主播的稿费。一周结算一次赞赏,故作品在平台发布后两周发放稿费,后续稿费由于无法统计,所以不发放。
请投稿者加主编微信号以便发放稿费。主编金波微信号:b13945316144(白狐金波)
《宁古塔作家》《宁古作家网》
顾 问:
田永元 耕 夫 雪 原
主编团队成员 :
朱文光 于百成 李延民
山 之 金 波
执行主编 : 金 波
摄影师 :张永鉴 金美丽
《宁古塔作家》《宁古塔作家网》:宁安市,旧指宁古塔,是中国清朝统治东北边疆地区重镇,管辖沈阳以北、黑龙江、吉林广大地区。为清朝著名文人的流放地,二百多年来这里汇集了大量的文人墨客足迹,产生了浓郁的文化氛围和深远影响。
《宁古塔作家》《宁古塔作家网》:不厚名人,不薄新人。愿为所有文学朋友提供最佳的展示平台。如果您想看更多《宁古塔作家》的文学作品,请网上搜索《宁古塔作家》即可
主编金波在这里期待您的来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