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幸福之路指南第一版》第五章 之改变

《简明幸福之路指南第一版》第五章 之改变


1934年,美国神学家尼布尔写下了一篇堪称20世纪最著名的祷告文,其中写道: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the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翻译过来如下:


上帝,请赐予我平静,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请赐予我勇气,去改变我能改变的,请赐予我智慧,去分辨这两者的区别。


世人皆以为这段话的核心是改变,但其实它包含了两个部分:改变的和不能改变的。在我们生活中,很多人拼命去改变那些不能改变的,而却没有勇气去改变能改变的,这样就造成了极大的痛苦。


在塞利格曼的《What you can change and What you can’t》,中文名《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分析了一系列的行为。其中性别认同和性取向由基因决定,不可改变;节食性减肥,几乎不可改变;酗酒,轻度改变;日常焦虑,轻度或中度改变;强迫症和抑郁症,中度改变。


对于那些不能改变的,比如同性恋行为,我们必须接受和宽容对待。对于那些很难改变的,我们要有充分失败的准备,允许自己的失败或者宽容别人的失败。我们不能光有决心和意愿,我们还必须考虑到实现的可能性。


对很多人来说,最大的误区在于改变自己的性格(特质)。在人格心理学里,通常认为每个人都有核心的性格(特质),但是任何核心(特质)的性格都具有双面性。比如一个人的核心性格如果是诚实和信用,那么这个人就容易相信别人,也容易赢得对方的信任;但另一方面,通常这个人也会容易上当受骗,会被认为有轻信的缺点,因为他会假定别人也是诚实和守信。早在我读初中的时候,我读过关于马克思的故事,他女儿曾经要求他写一个调查问卷,马克思说“轻信”是他最能原谅的缺点,这其中就隐含着马克思诚实和信用的性格。又例如,我一度为自己不够幽默而痛苦,但后来我才明白,我自己的核心性格之一是严谨和理智,那么我就很难达到幽默需要的夸张手法要求,我的潜意识会告诉我:那不是我的风格。


正如在婚姻章节讨论的一样,造成结婚后生活不幸福的一大原因,在于对对方改变过高的期望,特别是在性格方面。但其后发现对方的改变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于是就出现失望和怀疑,这样就破坏了婚姻之间的亲密和信任,导致了夫妻双方之间的矛盾和不和谐。


同时,我们某些负性情绪和思维,同样具有双面性。比如完美主义的另一面是雄心动力;焦虑的另一面是责任感;古板的另一面是言行一致。所以你永远不可能完全驱除那些负性情绪和思维,因为你潜意识里面,它们是与积极和正面的品质相关联的。只有我们真正理解我们这些品行,理解自己,才能做到改变,否则任何的改变都是徒劳的。


改变


从生理层面来看,大脑的确具有可改变性,这就是20世纪末科学家发现的大脑可塑性。下面就是其中一个实验,伦敦大学学院埃莉诺·马奎尔(Eleanor Maguire)的研究。伦敦的出租车司机需要熟悉伦敦市中心25000多条街道,数以千计的标志性建筑和其它名胜古迹,这是一项让人望而生畏的事情,而且通常需要3-4年的时间。马奎尔和她的团队发现,在开始训练前,所有毫无经验、想要成为伦敦市出租车司机的人都具有相同大小的海马,海马是大脑内与长时记忆功能有关的结构。当他们完成训练,研究者再次检查他们的大脑,惊奇地发现:与开始训练之前相比,通过考试的准出租车司机现在具有了更大的海马后部。这个实验证明了成功通过考试的时间的海马确实增大了,而那些没有记住足够多信息的司机的海马没有增大那么多。


从微观层面来看,大脑神经元在我们这一生中都会发生变化,不断生长,不断更新。大脑不同的神经元之间有数百万计的通道,有些很薄,相对较新,有些更厚更成熟,每一次思考都会在神经之间建起一条通路。思维的路径像河流一样发展,每次有河水流过,河道就会渐渐拓宽。神经通路停止活动的时候,通道就会稍有缩回。所以神经通道使用的时候会增长,不用的时候便会萎缩。

在一个刚刚建立的神经通道中,因神经具有可塑性,新的神经通路不断出现,新的神经也在不断地产生。起初,新的神经通路很窄,如果只记住一次就会退化,不断地看到就会强化,变得越来越粗,最后就不会被忘记。神经通路与河流一样,可以自我强化。

所以经验就是深化已建立其起来的神经通路,并将其进一步加强。这与建立新的通道不同,建立新通道是把记住的东西连接到其它已经存在的神经通道上,连接到现有的记忆中。一条新建成的神经通路会吸引更多的行动,并在这个过程中变得越来越粗;而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的通路和较细的通路很容易消失。通路越粗,就越容易保留下来。这就是自我增强。


所以改变是困难的,因为你的习惯已经在你的大脑里根深蒂固,形成了固定的神经通道。心理学家通常认为,改变一个习惯需要3-4周的时间,这是极为理想的情况下才能发生。所以我们必须意识到,能够改变和实际上的改变,这是两回事。改变需要动机和能力,还需要努力和时间,缺一不可。


从心理层面来看,改变首先是思维的改变,或者说是意识上的改变。因此,改变只能由内而外。美国诗人弗格森写道:谁也无法说服他人改变,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守着一扇只能从内开启的改变之门,不论动之以情或晓之以理,我们都不能替别人开门。


本质上,人的天性是拒绝改变的,因为改变意味着风险。通常,我们心理上会有三个区间,分别是舒适区、学习区和恐慌区。人天生是喜欢舒适区,但是要强迫自己进入学习区,同时也要警惕进入恐慌区。


我们思维的改变,可以从读书中得来,也可以从经验中得来,读书和阅历永远是互补的关系。读书可以给你力量,但造就一颗强大的内心,需要提高对痛苦的阀值。书可以告诉你很多道理,但永远给不了的,是面对困难时内心的真实感受,以及作出选择时坚定的心境。读书的本质,依然是一种舒适区。


阅历和经验,同样很重要,无论我告诉你什么道理,当你的心智没有达到这个境界或者接近的水平时或经历一些事情的时候,你是不会理解这个道理的。或者你认为你知道这个道理,其实你不真正知道。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意气风发,心比天高,通常会藐视别人的经历和经验。但当我年龄渐长,步入中年之后,面对身体和思维上的改变,我明白了阅历和经验的重要性。


改变的真实发生,必须是建立在行动的基础之上。当我们思维上决定要改变,必须还有行动上的配合和加强,两者共同努力才能促成改变。如果仅仅有思维上的改变,而却没有行动上的改变,最终思维又会回到习惯的地方。反之,如果我们采取行动,也会继续影响和增强思维上的改变。所以,各位亲爱的读者,当你读到这本书的时候,最重要不是你思维上有哪些改变,而是要行动上去改变。无论你是读到感恩、冥想、运动等,还是读到成长型思维、乐观主义、心流等,都要立刻行动起来,或者把它们运用到你的生活中去,促进改变的真正发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简明幸福之路指南第一版》第五章 之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