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易中天《读城记》有感

一直以来都比较喜欢像易中天这样的大家,《读城记》这本书是我在图书馆偶然间遇到,因为作者是易中天,我借来了它来读,因为《读城记》,我更加认识了易中天。很多感慨,很多感动,借此,我愿放肆慨谈一番。


读易中天《读城记》有感_第1张图片
《读城记》


走出大山,就想走向世界,去西南西北闯荡,去北上广深血拼。可是身为学生的我面对种种渴望却是那样的无力,是易中天的《读城记》点燃了那沉睡已久的激情,承载了我满满的向往与冲动,书中字字句句都是我想听到的声音,那本书早已被人翻烂了,感动中我沉默不语,我知道,师院里有很多正在为自己的未来奋斗的同学像我一样,一样的读着《读城记》,读着易中天,读着那看不清却又显有轮廓的未来,虽然,你不认识我,我不认识你!可是,易中天的《读城记》已经翻旧了,这,就够了,不是么?

有人说,“一座城,一个人,一生疼。”我想是的,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座城,不是因为城就是因为人,人走了,可城还是存在着,它在我们的心里依然可以是满满的,“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读法。”易中天如是说,那么他笔下的城是什么样的呢?

“城市的个性与魅力是我们读城的向导”“城市和人一样,也是有个性的。有的粗犷,有的秀美,有的豪雄,有的温情。”他在《读城记》中写到北京 “大气醇和”,上海 “开阔雅致”,广州 “生猛鲜活”,厦门 “美丽温馨”,成都 “悠闲洒脱”,武汉 “豪爽硬朗”。如此轮廓分明,我想他定是对中国的城市做过深度调查吧,不然怎么会把这些城市剖析的如此深刻?我这样跟友人谈论着,朋友说“那当然啦,别人就是吃这碗饭的。”呵呵,原来如此。

易中天说,城市有男性的也有女性的,初读时觉得有些怪异,但又不得不佩服这又是何等贴切,北京,广州的魅力是不是就像男性的阳刚一样?成都,厦门难道就没有女性的温柔可人么?也许你会问,读城,我们到底要读什么呢?是那空空如也的建筑,还是历史的底蕴或是文化的内涵?易中天在书中写道,“读城,也就是读人。城市并不仅仅是房屋和街道、店铺和城墙。如果没有人,再好的城市,也不过一座‘死城’,又有什么好读的。

”读城,读人,就是读城中人的“活法”,易中天如是说,当我读到这段文字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对一座城的定义甚为肤浅,对于我来说,一座城市的吸引力绝不会想到是那里的人的“活法”,易中天还在书中说到,“北京人大气,上海人精明,杭州人闲适,成都人洒脱,武汉人直爽,厦门人温情”,我不知道各个地方的人是否正如他所说的那样,可是他的文字确实给我一种想要去证明的冲动。

喜欢易中天笔下的北京,它不只是只有众人眼中的恢弘也有其不为人知或是不愿人知的秘密,它霸气却也和气,它有浓厚的官气却也有其特有的痞气,它的世故不同于上海,那是北京人特有的身存之道,在北京,能操起一口地道的北京腔便能拥有某种优越感,“走好了您哪。”边读着《读城记》我一边还学会了不少北京话,透过他的文字我仿佛在北京走了一遭,心中填满了那抑制不住的喜悦,如此欣欣然,实乃是一种无尽的享受。

易中天在书中说到,“北京最壮观的是门,最耐看的是秋。只有在秋天,你才能真正体味华北平原的遒劲雄风,燕山脚下的浩荡王气,文化古城的萧散悠远,田园都市的恬淡平和。同样,也只有在北京,你才能真正体味到秋天的成熟与丰满、爽朗与澄明、静谧与深沉、悠长与隽永、色彩斑斓与硕果累累,体验到“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的意境。”特别喜欢他的这段文字,特别喜欢他这样刻画的北京,乃至于我特别喜欢读城了,特别喜欢读人了。

读完了易中天的《读城记》,我就感觉自己去中国的各大城市走了一遭一样,看到了很多风格不同或相似的建筑,见到了很多生活习性不同的人,合上书的那一刻,感觉自己把很多文字,很多城市都拥于怀中一样,第一次感觉,中国,原来离我这么近,这么近。世界,原来也在文字里,在人心里!

在这本《读城记》中,作者从城市的建筑风格写到文化的差异,从人们的生活谈到一座城市对人性的影响,何其深刻。北京,上海,杭州,武汉,成都,广州,在众人眼中,不过是一个个冰冷的城市,而在作者的笔下,却成为了人们思考与文化的体现,无论是天子脚下谈论大事的普通的出租司机还是在大上海小巷为老婆洗衣服的男人,或是坐在成都街边茶馆喝茶的老人,都是作者观察分析的对象,这就是大家之范吧。

城市文化往往被看成是一个谁都可以插上一嘴的话题,就像看完一部电影后谁都可以发表一番议论一样。中国的城市极其可读,中国可读的城市又是何其之多。比方说,读这本《读城记》,它能让我们静下心来倾听城市的声音,感受城市的情怀!亲,如果你有条件,就多去各个城市走走吧,它会让你读到很多很多,亲,如果你像我一样没什么条件多去外面走走,别着急,你也可以像我一样,从读易中天的《读城记》开始读城、读人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易中天《读城记》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