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怎么看待教育

教育,不需做表面文章,了解犹太人怎么看待教育

让世界变得更好,对扎克伯格而言绝对不是说说而已。在大女儿出生后,小扎捐出所持有的99%公司股份,市价折合450亿美元。并与华裔太太创立了陈·扎克伯格慈善倡议机构,致力于改善全球儿童教育医疗问题。

作为超级富豪,小扎的生活低调又朴素,与其事业成就和财富量级形成鲜明对比。他颠覆了人们的常规认知,并引发背后深层次的思考:为什么又是犹太人?犹太人的创新力何来?犹太人为何能赢得财富?犹太智慧到底是什么?犹太教育如何培养精英?

犹太教育被称为世界上最成功的教育,然而关于犹太教育的解读却五花八门。“在中国,遍布着很多犹太智慧,成了鱼龙混杂、包治百病的大力丸。”有犹太学者感叹到。中国学界对犹太文化研究起步晚,发展速度也不快;而大众对所谓的“犹太智慧”兴趣浓厚,书店充斥着大量“犹太智慧”书籍,实际上跟犹太文化没有任何关系,这就形成一个巨大落差。

犹太教育=财富教育?

提到犹太人,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犹太人很有经济头脑,似乎犹太教育等同于财富教育。虽然犹太人以占世界人口不到0.3%的比例,掌握了超过30%的财富,但犹太传统教育中并没有强调“你要赚钱”这类思想。

那犹太人为什么会留下会赚钱、会经商这种印象呢?

犹太人曾经历一千多年的迫害,在中世纪的欧洲,政府不允许犹太人拥有土地,所以他们只能从事手工业、经商、金融业等行业。由于基督教传统里把金钱看作是肮脏的,欧洲贵族们和有身份的人是不去碰钱的,然而社会发展必须要有经济行为,要有人借贷,犹太人就承担起了中介的角色,也就在欧洲传统中留下了“放债者”的形象。

犹太传统并不把金钱和罪恶联系在一起。犹太人没有自己的国家,要维持自己的传统与族群很大程度上要靠经济活动。“拉比犹太教”是一种跟政治没有任何关系的体系,不参与国家管理。所以拉比犹太教很大程度上关注经济问题,其传世经典如《密释纳》、《塔木德》都花了大量篇幅去探讨经济问题。

此外,一个很现实的原因,作为犹太人必须进行犹太传统的学习,而拉比犹太教的教育体系是一种非常昂贵且难学的系统,也因此很多人学不下去。在公元1世纪到公元7世纪之间,犹太族群损失了大约四百万人口。为了留住最精英的人才,拉比犹太教提出的方法之一是提供一个公正的司法裁决体系。如果经商遇到纠纷,就可以通过一个公正的机构来做裁决。这也导致拉比犹太教大量思考经济问题,特别是发生经济纠纷后如何裁决才比较公正的原因。

犹太传统根据“摩西律法”的要求,很早就发展出了一整套社会福利。个人收入中相当一部分要缴各种各样的税,给穷人的各种捐,剩下那部分才是他自己的。比如“田角捐”,整个农田收割完成之后,该给穷人和祭司的都已经给了,不会是任何意义上不干净的钱。剩下自己获得的,已经带有道德的纯洁性,这也造就了犹太人乐善好施的本性。

犹太人家庭纽带非常强,有实力的父母都会想办法让孩子上个好学校或者留学海外,但不会向孩子灌输这样的理念:你将来必须要从事这个行业,能赚钱等。回归到犹太教育的基础,最重要的是教人提问、好奇、质疑和怀疑。比如在家庭教育中,与背诵经典相比,犹太人更重视孩子能不能提问?有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是不是和老师有辩论、有分歧?能不能论证自己的看法?

质疑和怀疑是犹太人学习方式:要了解一件事情,就必须提问,必须好奇,才能更好地理解。所以,质疑是一种工具,不是目的。只有思考,才能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

犹太人创新的原动力

《圣经》中有个故事很有代表性:古时候有一些城市的人非常罪恶,上帝就计划要灭绝这些城市。亚伯拉罕知道这个计划后,就和上帝讨价还价,说:如果这个城市有50个义人(好人)呢?上帝同意,如果有,就不灭绝这个城市。

亚伯拉罕又问:如果有40个义人呢?30个呢?20个呢?最后讨价还价到了10个,上帝都同意改变计划(《创世记》18章20-33节)。这就是犹太文化里的“分歧文化”,即使是上帝,也可以商量。不要因为他的地位比你高,就不敢和他商量或思考,在犹太文化里,你可以说出自己的看法,你可以反抗。

这种质疑与怀疑的精神,可以说是犹太人创新的原动力。在犹太传统思维里有一种“平行逻辑”:在这个框架里思维时,它不做对和错的判断,它唯一做的就是鼓励你不断地把新东西拿出来。而且,每一个人都要承担起思考的责任,你永远没有权利说:他们都想好了,我不用再想了。它鼓励你不断去思考,而且你有责任必须去思考。

不断的想新主意、新办法、新的可能性,犹太人这种从不满足的思维习惯,也使以色列这个世界上唯一以犹太人为主体民族的国家,在荒芜的沙漠上开出了花:这个只有810万人口的小国,用了60多年的时间,从一个战火纷飞的国度,发展成人均收入2万多美元的发达国家;出了10位诺贝尔奖得主;人均风险投资在世界排名第一;同时也是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数量排名第二的非美国家。

你可能感兴趣的:(犹太人怎么看待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