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开卷未必有益

还是那句老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如果不能把知识吸收,很快就会因为大脑的“消化不良”而受到很严重的后果。

毕业这几年间,虽然逼自己读了一些书,也写了一些笔记,但到今天,大脑里只留下一个观念:对任何事都不轻易下定论。

之所以不敢下定论,其实只因为我记不住当初从书里学到的东西,不过应该也不叫学到,毕竟几乎都没有在我大脑里建立相应的连接。

回顾了过去的笔记,既然会有一种写的还行,而无从可改的感觉,这种感觉只能证明,我还是和过去一样……

到底该怎么学呢,我也看过不少关于速读、时间管理、记忆诀窍、思考模式等等为主题的书和文章,但为什么到今天,还是不懂怎么学习。

有一本书告诉我的是,之所以我记不住,学不明白,是因为我没有把这些东西融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中,而只是当做一种抽象的概念。

另一本书则是说,所有方法,都是需要靠做才能知道具体会面临的问题,我就是太过想当然了。

还有一本书说到的是,学习是个需要重复的过程……

这些东西都只剩一个模糊的指导框架,没有了知识本该有的充实的质感,加上本身的惰性,这种一知半解其实反而是害了我自己,因为我总会在用到这些知识的时候,默默对自己说一句:其实我是明白这些的。然后潜意识下逃避掉本是让人能进步的问题和挑战。

说白了,就是我爹妈常骂我的“懒”。

高端点是叫做“拖延症”,而且因为很多书说到的,没有真正有用的解决办法,其实是让我更放纵自己,不过书里的本意应该是对于追求完美的人,而不是我这类连起步都不愿意的人。

我也知道,想解决拖延症,找兴趣、小目标、大梦想、细化时间管理、降低标准、构建与他人的连接、培养自己的意志等等。我也真的坚持过里面很多方法……不过,只是几天。

放弃一件事,真的太容易了。而逃避一件事,对于生活在一个已经固化的社会结构下,也十分简单。

我还记得那句话,进步总归是痛苦的,但我真的是娇气到一点罪都不愿意受?

于是反复尝试“无果”后,我喜欢上了一个结论,就是习得性无助,因为我挺像那个实验里的狗的,不过给我自己电击的,不是我自己吗?

最后,必须对自己说,别再装“学习”了,真正的学习哪里是这样。

-------------------------------------------------------------------------------------------------------

差点又和以前一样,本来找到了可能是问题的问题,但写着写着就变成了牢骚,发泄完后,又心安理得的睡大觉去了。

如何改变现状呢?

否定过去的自己?我记得很多培训的老师,都喜欢说这样一句话:要想和别人不一样,首先你做的事情就要和别人不一样。

那么如果要想和过去不一样,我就必须和昨天的我做的事情不一样。

既然昨天的我不愿花时间去复习去重思,那么下一秒的我就必须把已知的知识,从新整理几遍。

昨天的我遇到困难,第一想法是找借口(1.思路我清楚了,没必要做下去;2.要真正做好,画的时间太多了,我还要做其他事;3.现在头晕,就算做也没质量;4.做这事真的没什么意义,我为什么不……),那么下一秒的我,做事时所有借口无效,就算地震了,也要把事情做完,不管做出来的东西是多烂。

时间管理方案是我一直以来都想好好研究出来的,不过执行困难,变数也很多。也许真的是潜意识作祟,每次做出计划后,我都会找出一堆要做的新东西,最后无法负荷而失败。

那么,下一秒的我还是优先保证做的频度,量就在改正习惯后再考虑。

其实,我已经有个能坚持的好习惯了的,不过也是在事情变得十分严重后才促使我改变的。

这个习惯是刷牙。以前我只有在学校才每天刷牙,自从毕业后,想到才去刷一次,于是前不久的一天,我发现了牙齿上的虫洞,于是开始去看牙医,花了近千补了后,才有意识去保护牙齿。

我的人生可没有镜子去直接看到那些恐怖的虫洞,也没有什么医生能帮我补上,如果还是放任自己的无知和懒惰,那么等真正开始“疼”的时候,已经无法挽回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只开卷未必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