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看了没有阳光的日子,是从香港人的视角看待这一历史事件的,里面谈及了侯孝贤的悲情城市,还采访了很多海外华人。他们都远离中国这片土地,但是都产生了相似的民族根属性,看得出这些根属性要么是要么从小耳濡目染的中华文化,另一种其实是由于在其他社会文化中没能被完全地接纳,这很想像昨天我和叶聊天时她说的“他并不知道这里有,但他知道哪里没有”。
印象比较深的是叶德娴的感想,连她自己当时估计也会觉得自己的情绪莫名其妙~这我觉得应该从"一整个民族协心一致对于人性的感染性实在是出乎我们想象的"这种角度?
对于看的一部德国电影das weisst Kanichen,讲的是网络性骚扰的故事,小女孩在聊天室认识的帅气小哥用裸照来威胁女孩,女孩求助的专门教育儿童防止网络骚扰的大叔教师原来也是一丘之貉。嗯,套路~
不过这个人生只对年轻女孩感兴趣的中年男人,在最后面临警察的威胁时看了很久自己的家庭照,他其实有一个之前表面看起来幸福美满的家庭。在我看来,警察刺激他说可能会毁掉他维持的“美满”家庭,是他最后敲死警察的导火线。
其实我很不理解他的想法,在平常生活里,其实他已经对自己的家庭毫无爱意,在家里的他像个行尸走肉,只有和小女孩聊天,接触时,他才会展现出生气。那对于完全没办法让他心中产生波澜的妻女,他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值得珍惜么,一直维持下来的理由到底是什么?
仔细想来满可怕的,人类就喜欢故事,而多么曲折离奇的故事都没有生活来得复杂,多变,从小我们了解人性都是通过各种故事,很可能就自以为是,想当然地以为自己懂得了人性。中年男人的故事一般都是厌弃黄脸妻子,在外保养新的女性,在家应付青春期的孩子,在外对上司唯唯诺诺。这样的形象太片面了,但很多时候我们看到这样的形象,在心里就对于中年男人都了一个印象a,可能我们的阅历中还会有刻板印象bcdf...但这些都不是一个鲜活的人。不管是面对一个中年男人还是其他类型的人,他首先作为一个人存在,和你我的人,善恶是非,喜好恶习怪癖都拥有的人。
很多故事里的“小白兔”就是因为不懂这一点,才会简单地自己面前的是好人/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