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房有喜》,一部有情怀有故事的电视剧。赵薇和苏有朋主演,与《还珠格格》同期上映,这么多年过去了也等不到芒果台重播,却是许多人心里挥之不去的记忆。
阿晴嫂的美在于她对生活的追求,虽然三弦叔,文人酸腐,又下岗了,但是阿晴嫂自己挑起了家庭的重担,穿街走巷地卖包子。难得的是,骨子里的自信和不吝对三弦叔的赞美。
老房子里,李奶奶一家是住得最久的,李奶奶天天盼着她美国的儿子李正豪回来。为了照顾一家老小,李老师还去夜总会弹琴兼职。生活虽然拮据,却不吝对小海燕的教育,专门请了吉祥做家教,将吉祥视若家人。这听起来就好像我们周边普通家庭的日常。
自带笑点的罗伯,屡投资屡失败的资本家,不忘实力坑老房子里的邻居,在老房住久了,开始有了人情味。
故事就是从台湾富商的孙子苏小鹏带着他油头的吴秘书来到上海,收回老房子拉开序幕的。穿插了寻找三十年代旧上海的痕迹、吉祥的身世之谜,吉祥和小鹏的爱情故事,未婚妻的淡出,嬉笑怒骂,尽是生活。
现在的都市电视剧中,城市因素只是一个背景板,故事放在任何城市都是一样的。而且剧中人物仿佛只为谈恋爱而生,他们不需要面对家庭的起起伏伏,不需要发愁柴米油盐,一看就是假的,哈哈。但是《老房有喜》不同,它仿佛就是一个发生在上海的真实故事,它把生活对于小市民的艰辛放在重要的位置,它把各家不为人知的历史与酸楚勾勒出来,却不忘点亮苦中作乐与憧憬。
退休历史老师李奶奶一家人、下岗工人三弦叔和阿晴嫂,香港富商罗伯,向往成为上海人的东北女孩吉祥,台湾来的苏小鹏。天南地北的人住在一栋上海的老房子里,生活每天都是一台大戏。
这个城市的剪影在每一集中都能看到,黄昏的法式梧桐、张爱玲和胡兰成的过往、外滩、夜上海、穿着旗袍的李眉,黑白照片,那也是旧上海的颜色和记忆。
就好像提起《花样年华》,我们眼前会浮现出昏暗灯光下,着旗袍的张曼玉倚门而立,烟雾袅袅,婀娜多姿,只一眼,便是万种风情。
想起《老房有喜》,便是中秋之夜,小楼里各家各户,围坐一桌,吃团圆饭,吉祥眼底的惆怅和院外突然汽车喇叭声传来,一串红色灯笼下,苏小鹏归来。
是一种充盈在心头却难以名状的情怀,是对充满故事的旧上海的好奇,对能够了解不同阶级的生活百态的满足,是对阖家团圆的向往,是对不同地方的人和文化的窥探。
《老房有喜》之所以能是经典,在于它的真实,对人物的刻画入木三分,令人拍案叫绝,看第一遍,你也许只看跌宕起伏峰回路转的爱情故事,看第二遍,便觉每个人物都值得推敲,他们的神态、行为、话语都打上了个人的标签,都带着他们的身份色彩,仿佛一切都是自然发生的。而现在的大多数电视剧,情节经不起推敲不说,真实性不可考且不说,单是千人一面的人物形象,也就只能是浅尝辄止,再重播也是直接转台。
都是家长里短,都是为了生计而努力的人群,生活虽清苦却充满向往。是一种贴近吧,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生活状态,它常常便能触动你。
它不是霸道总裁爱上傻白甜,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人吗?它也不是玛丽苏附身全世界都要爱上我,这不是平添普通女孩的自卑吗?
它是你纵有千般好,也有可能遇到刘海,遇人不淑;是你深深地爱着他,而他不爱你的冯小姐;是求而不得,是互相尊重。是你追着星,发现海燕也追着张信哲,发现她也看着剧,受着偶像剧情节的洗脑。
言及最深层的原因,也许是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回忆,就是守着小小的日子,周围都是友爱的人,你们嬉笑怒骂,努力生活,希望遇到更好的明天。是丰富的文化因素充盈着你内心,让你迸发出想去看看外面更大的世界的愿望,你仿佛就在体验不同的生活,遇到不同的人,碰撞出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