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入山不必太深,下笔不用太浓”

昨天看了一段《鲁豫有约》对导演李安的采访节目,其中有句话“入山不必太深,下笔不用太浓”。之前看电影电视只对其故事和人物偶尔有些感触或评价,但对其背后的真正”操盘手“导演则了解甚少,甚至很长时间有一部电影电视剧所表达的表层和深层的东西,很大程度归功于演员。直到看完短短不到一小时的李安采访后,这个认识的转变不仅仅是角度的调整,而是内在观念的触动,也为自己对很多事情的表浅见解而惭愧。

李安只是近年才知道的不多的几个导演名字,但没有很深刻的记着他的电影,也一直以为华人导演大同小异,对他们所取得的业界奖项也觉得稀松平常不过。但昨天在鲁豫的对话中,突然对他有艺术家般的崇敬。说话语速很慢,语调很平,但字字有义;神态有如饱经沧伤的父辈,又如儒雅学者;最难见的是不论是表情还是话语都没有一点尖锐的东西!

他拍过各种题材的电影,摘得过各类国际奖项,而几乎没有人不喜欢他!而他自己却说:虽然名字取为安,但一辈子内心都是不安的,因为对电影的挚爱和高要求一度让他想退休,但离了后就完全找不到自己,在极度矛盾和疲累中,通过一部部电影去表达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的尖锐,以及超乎常人的冒险。而现实中,他把自己过成了个谨慎克制行事、谦虚迟缓的教育世家孩子该有的样子。

一个人的修为,在一定的岁月洗礼和沉淀后,年岁越长越见深浅吧?而且表现形式都是低调内敛的吧?尤其是面对人和的拿捏到位,冷热刚好,“入山不必太深,下笔不用太浓”的境界,怎样才能练就这般功力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11/22: “入山不必太深,下笔不用太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