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一问:时态到底是什么?

时态到底是什么?很多语法书都有定义。不过基本看了也白看,因为看不明白。若是再问得具体些,英语总共有多少种时态?分别是什么?各个时态的含义、动词形式是什么?各个时态的被动语态又是什么形式?很多人估计就这样了:

灵魂一问:时态到底是什么?_第1张图片

辣么我尝试换个姿势,尽量用通俗而有逻辑的方法解释一下。

我们中文,为了表达一些事情的时间信息,往往会多说一些词以明确指出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或者用一些诸如“过”,“已经”,“曾经”,“将会”这样的字眼。比如:我吃过饭了。我要开个会。然而英文却不一定这样,它会利用谓语动词的形式来暗指事情的时间方面的含义。如:

A和B是中学同学。后来A听说B去了新东方(烹饪学校),数年后偶遇,A问B道:

“You are a cook, right?”

B只回了两个字:“I was.”

这句话意思是“我过去是。”也就是现在不是喽。也许改行开挖掘机了,也许是个英语老师。这个was就是利用be动词的变化形式,表达出了“过去而非现在”的含义。

又比如,某对情侣,男生问女生:

“Do you love me?”

该女生冷冷答道:“I have loved you.”

此时该男生可以这样了:

灵魂一问:时态到底是什么?_第2张图片

为什么呢?因为人家意思是:“咱俩结束了。”

因此,所谓时态,就是利用谓语动词的形式,表达出事情的时间相关的含义。

接下来就具体讲一讲。



首先注意,时态一定是在谓语动词身上体现的,非谓语动词就先一边儿歇着吧。

1. 时态的概念

从字面看,时态,必然是“时”和“态”两方面结合起来的。时,就是时间;态呢,状态?态度?好吧,我们一个一个说清楚。

1.1 时态中的“时”

(1)我们的语言文字,表达的是现实世界。或者说,是建立在现实世界之基础上的。即使有“抽象”的语言,如“和平”、“奋斗”、“青春”;那也是从现实的“象”中抽出来的。

(2)时间,无边无界,无所不在。现实世界的任何事情都是带有时间标签的。所以,任何一句语言,也一定带有时间标签(有绝对时间,如2018年10月31日,也有相对时间,如“片刻之后”)。如:

“Trump will meet Kim Jong-un tomorrow. 特朗普将于明日会见金正恩”

“I witnessed a car crash yesterday. 昨天我目睹了一场车祸”。

当然,有些话当中的时间标签并没有明示。如:

“I love you.我喜欢你”和“I loved him. 我喜欢过他”分别带有“现在”和“过去”的标签。

即使是一些更新了1080章也没交代具体时间的玄幻小说,也是有相对时间的(比如:“不知过了多久,他醒来了,发现自己身处…”),至少得让你知道这事儿和那事儿谁先谁后啊。总之可以说,任何一句话都是自带了时间这个因素的。

(3)既然每句话都自带时间标签,那么“时间”就是每个句子剥离不掉的一种属性。然鹅,除非有明确需要,很多时候我们是不必在每句话中都加上绝对时间的。比如“I’ve had my lunch.我刚吃过饭”,你用不着说“我11:50吃了饭”。

事实上,大多数时候我们说话的时间标签是相对时间。可是相对时间的表达,也需要一个类似于“坐标系原点”的界限点,而任何一句话说出(或写出)的那一刻,就自然地成为了这个点。比如,

”He passed the test.” 这句,“通过考试”这件事一定发生在说这句话的时刻之前。而“The discussion will be over. ”这句中,“讨论结束”这事儿也一定在说话之后发生,哪怕是5秒钟之后。

(4)既然很多话自带相对时间,且其“坐标系原点”就是说话的时刻,那么“时”就自然地划分为三个区间——现在时(说话的时刻),过去时(早于说话的时刻),将来时(晚于说话的时刻)。

然而,问题来了, 下面这种情况能落在我们这三个时间区间里吗:

Last week Tom told me that he would buy a car.

如果就是现在我给你说这句话,你能判断,Tom 昨天(过去)买车了?Tom现在正买车呢?还是Tom明天或下周(将来)去买车?

都不能!唯一能确定的是,Tom会在told这个动作之后去买车。而told发生在过去,所以对于“that he would buy a car”这个句子,我们只能认为它的坐标系原点不是我说话的“现在”,而是told所体现的过去,而买车这事发生在这个坐标系的“将来”的区间,这就是“过去将来”这个时间概念,指的是“以过去某时候为基准的未来”,不是真正(说话的现在为基准)的将来。这种情况多见于某人在过去说/认为/计划/打算/预测/判断“某人/物将…”。

总结一下,时态的“时”,即为某句话中的事情发生的相对时间区间,可以是以说话时候为基准的现在、过去、将来,以及以过去某时刻为基准的将来当中的某一个。

话说回来,时态是有排他性的,也就是一个句子只能带有一种时态,不可能既是A时态,又是B时态。理解这一点请参考文章开头的两个例子。

1.2 时态中的“态”

这个态到底啥意思,搞不懂的人会说它简直变态。可是如果你连这么变态的概念都搞定了,难道不是很(更)厉(变)害(态)吗?

仔细回想我们每天说的话,不难发现,即使是在同一个时间区间内,我们对一件事情的表达也分为以下几种:

(1)只说事情发生或存在,如 I talked with Tom. 我跟Tom谈了谈。

(2)事情在某具体时刻正在发生,或某时间段内持续发生:如I was talking with Tom. 我当时正在跟Tom谈话。I was talking with Tom the hole morning.我一早上都在跟Tom谈话。

(3)表示事情已经完成,或事情从之前持续到后来某时刻,如I had talked with Tom. 我跟Tom 谈过了。或者 I have talked with Tom for two hours. 我跟Tom 谈了两个小时了。

事实上,事情还是那个事情——跟Tom谈话,但是以上三种情况分别强调了(1)事情的发生或存在,(2)事情的持续性,(3)事情的结果。

可见时态的“态”就是说话人想刻意表现某件事情的哪个方面,是事情的发生或存在,事情的持续性,还是事情的结果。这就是“态”的含义。“态”分为以下几种:

(1)一般态——只说某事的发生或存在(客观,规律,习惯性的事都可当做“存在”),不说其它方面。

(2)进行态——两种含义,一为表达某时刻事情正在发生,二为表达某时间段内事情持续发生。这两种说法本质是一致的,因为能说“正在”的事情,肯定是持续了一段时间的。说白了,就是强调事情的持续性。

(3)完成态——两种含义,一为表达事情到某时刻的结果,二为表达事情从之前持续到后来某时刻。

此外,还有一种“态”是这样的,比如 I have been thinking about changing a job. 我一直在考虑换个工作。这句话意思是,我考虑换工作这事儿呢,不光从过去考虑到现在了,且现在还在考虑。这就是第四种态:

(4)完成进行态——表示某事从之前持续到后来某时刻,且仍在持续

好了,现在我们终于搞明白“时”和“态”的含义了,且知道了它们分别有4种,列出来是:

时                         态

现在时                 一般态

过去时                 进行态

将来时                完成态

过去将来时        完成进行态

那么,请问时态总共有多少种呢?

答案是:16种。(不是8种啦!因为上面的分析告诉我们“任何一个时间区间内,都有4种态”,所以,回答8种的请向数学老师谢罪!)

它们的名字分别是: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一般)过去将来时;现在进行时,过去进行时……。好了,不一一列举了。而它们的含义也就是名字里面那个“时”与“态”结合起来的含义,如“现在完成时”表示过去的某事情对现在的结果,或过去的某事情持续到现在。

完成态的含义稍稍难懂些,我们特别解释一下。(敲黑板了!)举例说明:

比如我们中国老一辈的人,熟人见面,在饭点前后,喜欢怎样打招呼呢?没错,就是那句“吃了吗?”这句话如果翻译成英文,一定要用现在完成时,“have you had your lunch/dinner?” 为什么要用完成态呢,因为我们更关心你到现在(说话时刻)为止吃过还是没吃过。至于几点吃的,吃了什么,都不重要。

再比如说,你的母上大人看到你在家玩游戏,自然会问什么呢?“作业写完了吗?”这个时候你一定要铿锵有力地回答:“I have done my homework.”而不能说“I did my homework.”因为如果是后者,你只是说你在过去写作业了,但是写没写完就不知道了。

还要注意的是,完成时态(包括现在完成时和过去完成时)只要是表达持续性的含义,即句子中含有“for+段时间”或“since+点时间”,其谓语动词必须是延续性动词。比如“我买这辆车2年了。”应该说成“I’ve had the car for 2 years.”而不能说“I’ve bought the car for 2 years.”

另外,完成时态是不能用when 来提问的。因为when是问具体时间的,而完成时表达的是持续性或者对现在(或过去)的结果,这两个意思不搭嘛。如:你可你问“When did you change your job?”但是“When have you changed your job?”就不对了。

1.3 常用的10种时态。

上面说到英语中共有16种时态,但是到高中阶段为止,我们基本上只会用到10种。这里我们就用一张图和一张表格把这10种时态总结出来,同时也分析它们的相关性和差异。

灵魂一问:时态到底是什么?_第3张图片

这张图解释如下:只有一个横轴,时间t,且其方向是向右,因此右边相对于左边就更“未来”。在t轴上取四个点,从左到右依次为before, ago, now, 和future。将这些点延伸为垂直线。因为只有一个横轴,所以左右位置代表时间,而上下位置并不代表什么,都是并列存在的,只是我们自己安排的顺序而已。

四个图标代表四个“态”:

圆点:一般态,就是事情发生或存在;

横向拉长的矩形为进行态,代表事情的持续性;

箭头向右,但是到某一点挡住了,意思是事情持续到某一刻,或者有结果了,这就是完成态;

完成态的结果那个点再向右延伸,就是接着持续下去,这就是完成进行态。

然后,注意了(敲黑板),时间轴/区间的位置代表“时”, 图标代表“态”,那么把某一个图标放到某个位置上呢?

于是就有了时态

每种时态都加以数字序号,以便后续分析。

关于这张图再说明一下。①—⑥很简单,就不用具体说了。

⑦和⑧都是完成时,但区别是,⑦代表的是事情持续到现在,或者对现在的结果;而⑧代表的是事情持续到过去某时刻,或对过去某时刻的结果。也就是说,我们讲完成时是“现在完成”还是“过去完成”,取决于事情的终点落在现在还是过去,而跟起点没啥关系(图标⑦的箭头起点可以画的比⑧更靠左,但是并不影响它的含义)。

还有,中国同学向来容易分不清现在完成时和一般过去时的区别。比较:“Tom opened the door.” 和“Tom has opened the door.”前一句说Tom开过门这件事,但是门呢,现在也许开着,也许又关上了,并不知道。而后一句的意思是Tom已经把门打开了,意思是门现在是开—着—的!这就是二者的差异。

另外,图标⑩有点特殊,我画了一个眼睛,位置落在过去,但是向右看,这就代表“过去将来时”啦。

以上就是这张图的全部内容。如果都理解了,并且自己能画出来,那么各个时态的含义也就明白了。

现在,你可以按照①——⑩的顺序把这些时态的名字说出来了。

2. 时态的形式——谓语动词结构

前面说了,时态是表达了句子的含义,而其具体表象,就是看谓语动词长什么样子了。

谓语实际上是由两部分结合起来的,其一是助动词,其二是实义动词(或系动词)的某个形式。

助动词,顾名思义,具有帮助,辅助的功能。它是为了帮助一个实义动词构成时态,如They have finished the task. have 就是帮助finished一起构成了谓语。

有时助动词也可以用来构成否定,疑问,或强调。如:

She won’t(will not) come. 她不会来的。

Does he live here? 他住这儿吗?

They did try their best. 他们的确尽力了。

助动词都有哪些呢?do, does, did, be, have, has, had, will, would都是。其中be还可以因句子主语不同及时态差异而变为am, is, are, was, were,甚至变为being, been.

而实义动词的形式有以下:(我们以动词do代表)

动词原形do,单三形式does,过去式did,过去分词done,和现在分词doing,以及不定式to do。

接下来以一张表格总结出这10种时态所对应的谓语动词形式。

灵魂一问:时态到底是什么?_第4张图片

这张表有以下几个发现:

(1)由实义动词独自撑起谓语的是: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肯定句),而其余都需要助动词;

(2)含有“进行”二字的时态都有一个结构“be+doing”,只是be的形式和其它助动词不同而已。可以说,be+doing是进行时态的基本结构。注意:有些人会说进行时就是有doing。这是不对的,单纯的doing是非谓语,只有be+doing才能做谓语!同样,to do和done也是非谓语,而be to do以及be done才是非谓语。

(3)含有“完成”二字的时态都有 “have+done”结构,只不过现在完成时是have/has, 而过去完成时是had。可以说,have+done是完成时态的基本结构。

(4)现在完成时就是现在完成时与进行时的结合,它完美体现了以上两个发现:have/has+been+doing,其前半部分have/has+been就是个现在完成时,因为been就是be的过去分词啊;而后半部分been+doing就是进行时态了,因为been的本质还是be动词啊。可见这里的be是身兼二职,左右逢源。我真想对这个be由衷地说:

灵魂一问:时态到底是什么?_第5张图片

(5)will, would后面都是动词原形,可以认为would是will的过去式,所以would do就是“过去将来时”啦。

然鹅,有人可能要问了,时态的形式总结出来了,但你并没有解释清楚,为啥某个时态的谓语形式就得是那个样子NIE?比如为啥现在完成时要用have/has+done的形式呢?让我来告诉你吧。

我!也!不!知!道!

而且我要告诉你另外一句话:

语言是拿来用的!语言是拿来用的!语言是拿来用的!(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我们学英语,只求通过听、说、读、写去应用这门语言就行了,至于为什么某个时态必须是那种形式,或者为什么介词后面只能是doing而不能是to do, 完全没有必要深究。

最近读到的一篇英语外刊文章提到,英语的语法,有“规定性语法”(prescriptive grammar)和“描述性语法”(descriptive grammar)两种。前者先有规定,后有语言,就如法律条文一样,规定了我们该怎么说话;而后者,是先有语言,后有描述,就是把我们已经在使用的语言当中的规律,习惯描述出来。

实际上,前者根本不存在,就是理论上的乌托邦。而后者才是对我们有用的东西。即使这样,世界上也不存在一本“完美”的语法书,能够完整涵盖目前英语语言中所有的规律、习惯。因为这样的书写出来,一方面内容太多,根本学不完;另一方面,等作者花了十年二十年哼哧哼哧写完的时候,当中的某些东西已经又不符合实际了——因为语言也在变化。这就很尴尬了。

所以,学语法,关键在于应用,而不要过度探究某个语法点的来由。

遥想当年,也有人问过我的英语老师类似的问题,当时他的回答,在我看来简直如醍醐灌顶,一语惊醒梦中人。他说:

我们学英语呢,本质就两个字——模仿。老外怎么说(写),我们就怎么说(写)。就这样。

灵魂一问:时态到底是什么?_第6张图片

3. 时态的应用

关于时态的应用,只要前面讲的时态含义和形式都理解了,配合足够的阅读输入,你自然就明白时态的应用了,不管是阅读理解还是写作输出。不过为了照顾应试教育的需要,我们还是多说几句。

在阅读中,你的脑回路是这样的:看到句子的谓语动词形式——知道这句是什么时态——根据时态的含义,配合其它信息,理解句子意思。例如:

Researchers have discovered that sleeping too much or too little can increase the likelihood of becoming obese.

你一看到have discovered, 脑子里就检索那张谓语动词形式的表格,然后确定这是现在完成时,再然后想到现在完成时的含义,说的是“对现在的结果”,于是你对理解句意加上了关键信息:已经发现…(就是that后面的东西已经是研究的定论了)。这波操作下来,感觉自己真是:

灵魂一问:时态到底是什么?_第7张图片

然鹅,等你这波操作结束,黄花菜都凉了!

因为:太!慢!了!

实际操作中这个理解的过程并不是线性的,而是几乎同时发生的。否则你做完一套卷子得8个小时!(实际上不需要,因为过一会儿你就做不下去了!)

那你说咋办?你应该通过大量阅读,让自己的脑子对“谓语动词形式—时态名称—时态含义”这三者之间建立起稳固的匹配,比如①“was/were+doing”- ②“过去进行时”- ③“过去某时刻(时段)正在(一直)做…”就是一组匹配,它们应该在0.001秒内同时出现在你脑子里。甚至②都不需要,看到①的瞬间就想到③,这就对了!

这就好比一个刚学车的新手问一个老司机(不是那种老司机),“半坡起步怎么操作的?”

“什么怎么操作的?手脚就那么一配合,就走了呗!”

他没忽悠人。因为这是肌肉记忆,脑子不用想,手和脚瞬间就“自动”配合了。这是大量实践后的自然结果。

我们做阅读也一样,要想瞬间读懂,唯一的办法是:大量地读

阅读积累也可以帮助写作,因为有输入才能有输出。肚子里没点儿货,拿什么往外倒

辣么,写作中时态是怎么用的?其实一样,只是过程刚好是逆向的:确定你要表达的句意——用什么时态?——谓语形式。同样,写得多了,自然就把这个过程变成瞬间的事儿了。

比如你跟老师解释“我今早到了学校才想起作业落在家里了(都是套路)”,那个“落在”要本能地想到用“had left”.

以上就是时态这个语法知识在阅读和写作中的应用。

此外,考试当中还有语法填空题和改错题,也会涉及到时态的应用。思路也类似:(1)先通过句子当中的其它信息或者上下文意思,感知本句所表达事情的时态含义;(2)判断本句谓语该用什么时态,(3)然后想到该时态的谓语动词形式,填空或改错(有时还要结合语态,主谓一致的判断)。举例说明:

The twins, who ____(finish)their homework, were allowed to play badminton.

脑回路是:看到were allowed说明时间是过去,而finish 和 be allowed两件事情有先后,必须是先完成作业才能打球,所以finish是“过去已经完成”或者叫“过去的过去”,即过去完成时态。然后想到had done形式,然后填had finished.

在这插播一条:判断时态含义,有“显性”和“隐形”线索之分

“显性”就是我们常说的时间状语,或上下文中其它有关时态的信息,如看到so far,就想现在完成时。这些可以参考语法书或者教辅书,本文不做赘述,因为我们的重点是理清概念。

“隐形线索”,举例说明:

—What did you say? I’m sorry, Mrs White, but...

—So you ________(not listen) to me, Peter.

唯一有用的信息是前面的did,那这个not listen到底该用什么时态呢?一般过去?过去完成?现在完成?

其实,阅读量够多,或刷美剧够多,或练过口语的人,看到这个题会会心一笑。因为它的场景就是课堂上学生走神,被叫起来回答问题,根本就不知道问的什么,然后就杯具了。这时候这个老师一定会说:You were not listening to me.

这种“隐形线索”其实就是场景化的语言应用,说白了,就是什么场合下说什么话,是有套路的

灵魂一问:时态到底是什么?_第8张图片

拉回来说,不管是显性还是隐形的信息,如果你真正理解了时态的概念,且阅读量(应用)足够,那么上面这些个思考过程就成了0.001秒内的事情。所谓读得(应用)多了,就有了语感,就是这么回事。换句话说,语感其实是大脑的“肌肉记忆”。

时态讲完了。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

理解概念,大量应用。(如果还不理解,可能是因为用的还不够。)

你可能感兴趣的:(灵魂一问:时态到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