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政O2O鹿死谁手,“小时工” 还是“管家”,或者“Uber弹性定价模式”?

今年58同城倾力打造的上门服务品牌58到家开始发力,他们选择的入口是上门服务中频次较高的家政服务。随着巨头的进入,之前稍微领跑的阿姨帮、e家洁、小马管家、三个管家如何应对?是否已经建立足够的壁垒面对巨头的竞争,这一场家政O2O商业模式的竞争,到底最后胜利的是“小时工”还是“管家”?我们从产品服务规划及收费模式两个维度来分析。(由于云家政这种C2C的商业模式无法管控服务质量,我们主要分析自有员工模式的互联网家政行业)

产品服务规划

家政O2O鹿死谁手,“小时工” 还是“管家”,或者“Uber弹性定价模式”?_第1张图片

家政企业的产品服务规划(家庭保洁—>家居保养、家电清洗、布艺清洗)都是从简单服务到复杂服务,从专业度要求低的服务到专业度要求高的服务,消费频次高价格低的服务到消费频次低价格高的服务。无论是先进入的阿姨帮、e家洁,还是后进入的小马管家、三个管家都按照这样的方式规划产品服务。

日常清洁服务更是成为家政服务的入口,成为所有企业必争之地。 我们看看58到家家政服务中,仅有一项日常清洁。当然后续肯定会陆续增加低频高价的服务。

结论:家政企业产品服务规划无差异化

收费方式

就收费方式来讲,家居保养、家电清洗、布艺清洗无论是阿姨帮、e家洁还是小马管家、三个管家都是按照量来计费的,比如空调清洗多少钱一台、沙发保养多少钱一座,因为这些服务都是可量化的。作为家政服务入口最关键的日常清洁服务的定价就不一样了,有按小时付费的“小时工”模式,也有按照面积或者户型付费的“管家”模式。为什么有这两种不同的付费模式呢?因为就家庭日常清洁来讲,一方面每个家庭需要的清洁程度不同,服务的时间就不同。另外一方面相同的清洁程度,不同的人服务的时间也不同。所以日常清洁的价格是由清洁程度和服务人效两个指标决定。然而由于这两个指标都是变量无法标准化,对于日常清洁的定价就相当困难了。

家政O2O鹿死谁手,“小时工” 还是“管家”,或者“Uber弹性定价模式”?_第2张图片

我们先看整个业务涉及到的消费者和家政服务人员的痛点

家政O2O鹿死谁手,“小时工” 还是“管家”,或者“Uber弹性定价模式”?_第3张图片

“小时工”模式:

对消费者来讲,房屋所需清洁程度较深,服务人员的服务时间越长,支付的价格越高;房屋所需清洁程度较浅,服务人员的服务时间越短,支付的价格越低。为了抵制阿姨“磨洋工”,阿姨帮网站明确标示了不同房屋面积的参考耗时(例:小于90平米,参考耗时2-3.5个小时;大于140平米,5小时起)。对于阿姨来讲,收入是由底薪+提成构成,做多少小时拿多少提成。看似“小时工”这种定价标准、透明、合理,实则不然。“小时工”最大的问题就在于阿姨磨洋工,参考耗时给的是一个范围值,对于小户型中等收入家庭做2个小时需要支付50元(25元/小时),3.5小时需要支付87.5元,而误差1.5个小时是37.5元。那么磨洋工产生的费用对于小户型家庭来说占比较高(超过50%)是不可接受的。而对于大户型用户来讲,5小时起,则意味着这个参考用时更是无法避免磨洋工的问题出现。 我们再来看阿姨这端,一个阿姨一天最多做三单。一个效率高的阿姨做三套,一套2小时,当天收入3*2*25=150元,一个效率低磨洋工的阿姨做两套,一套3.5小时,当天收入2*3.5*25=175元。效率高反而收入低,阿姨最大的痛点是收入。久而久之效率高的阿姨也必然开始磨洋工变成效率低的阿姨了。

“管家”模式:

对消费者来讲,房屋户型(面积)越大,服务人员的服务时间越长,支付的价格越高。看似也很合理,其实不然。第一,有些小户型(面积较小)的房屋所需清洁程度较深,比大户型(面积较大)所需清洁程度较浅的服务时间更长,这样按照户型(面积)付费很不划算。当然这种是针对长期不做清洁的小户型才会出现的状况。第二,管家收入按照户型(面积)提成,做的户数越多收入越多,管家势必每户做的很快,以换取更多的户数。那么每户的服务质量如何保证是个很大的问题。第三,由于按照户型(面积)收费,一般房屋都包含大量的赠送面积,这个部分他们是没算在内的,这样一来,单价比“小时工”模式更高,势必把大部分低消费人群挡在了门外。

结论:单纯从产品定价层面目前是“管家”模式胜过“小时工”模式。但是消费者最大的痛点在于服务质量。所以谁能把服务质量管控好才会笑到最后。未来家政行业是否会出现类似Uber的弹性定价模式也还是个未知数。本文纯属个人观点,欢迎网友、专家进一步交流探讨!

你可能感兴趣的:(家政O2O鹿死谁手,“小时工” 还是“管家”,或者“Uber弹性定价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