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时代》听后感

昨晚7点,在漕河泾开发区听如意讲两本书,分别是《黄金时代》与《沉默大多数》,书的作者是一个超级浪漫却装扮土鳖,文学达人却是编程大师的王小波。

《黄金时代》听后感_第1张图片
如意讲书

《黄金时代》这本书,之前从来没有看过。如意问我们,这本书的名字为什么叫黄金时代,而不叫《1967》,《三生三世云南情》,《我21岁的初恋》?

作者逝去二十年不被文学界看好,却风靡当代知识青年人圈中,它与其他的小说有哪些不同呢?

首先这本书很有特点的是,结构是混乱的。它打破了常规的秩序,不停地将复述,叙述,回忆的回忆,交织在一起。

按常规,故事应该这样讲:在一个混沌的时代,在云南的某个县城。知青王二因为腰疼,认识了乡村的白富美医生。女医生对病人身体有一些了解,并愿意交流心事。医生问病人,她明明守身如玉,等狱中的丈夫,可人们还叫她破鞋! 王二靠三寸不烂之舌,与陈清扬好上了,敦上了伟大的友谊。军代表去要他们交代破鞋的事儿,两人写了材料。到达山上,在冷雨中享受爱情,写了具有性爱特色的批斗材料,可想而知,王二的材料没有被批,而陈清扬交上的材料,却奇怪的被批准了。两人上午结了婚,下午离了婚。王二自由了,他去了北京,陈清扬却又光鲜的回到了上海。二十年后的重逢,陈清扬告诉了材料的内容,并告诉他生了一个女儿,两人离去,不再重逢。

如果按照这样写,这是一个平常不过的小说。可是王小波用了二十年的时间反复的揣摩,倒叙,插叙非常蒙太奇。故事时而在北京时而在云南的山上,时而重逢时而分离,从摩擦到爱情,从陌生到熟悉,反复的编织。情节举重若轻,举轻若重,文中没有伤痕文学的沉重,对时代的抨击,只是安排合适的人物,恰到好处地去顺应那个环境。

其次是作者敢写。在那个无性的小说圈里,谁去敢大胆反复的描述性呢?王小波就敢这么做。因为具体内容也没有看,只是听说而已(此处不加详细说明)

我比较好奇的是,一个大学生白富美,大城市过来的知识分子怎么会爱上一个成天骂这"放狗屁,艹你爸"的土流氓。可以想象出王二的样子:里面一件露线头的大黄毛线,随时一扯衣服就要散的,外批绿大军衣,粗麻布大裤子,解放鞋,蹲在地上可以吸一大碗青稞面还带鼻涕。嚼着云南蘑菇,一会左边牙齿嚼,一会换右边嚼"。居然怂恿好人说,"人必须好吃懒做,好色贪淫的,这么一个仅小学文化的所谓"知青。

小说中很多地方写出小波的风格特色:比如王二对陈清扬说的话里,完完全全与当代社会道德的规则,女性必须勤勤俭俭守身如玉违背。写检讨书也打破常规。真让乖乖女变成了破鞋子,并且不可救药爱上了他。爱上却又一声不吭。

想起了去年上映的一部话剧《驴得水》,当中女教师张一曼,年轻美貌,让学校的其他男老师垂延欲滴。为了应付上级的考察吕老师,让铜匠去假扮吕老师拿到补贴。她居然跟一个又丑又恶心的铜匠睡了。真让人意外的。这是民国,女人本是本本分分不该这样做破鞋,她竟真的跟他睡了,而且丝毫没有敷衍。抛弃道德不说,她虽不爱铜匠但她享受此刻的欢愉,也并不觉得跟铜匠睡觉是丢脸的事,或者交换。完全只是做了像洗衣、做饭这样的平常事一样,洒洒脱脱。

在那个男青年青葱,女青年朦胧的黄金时代时代,我们是需要无约束的爱,还是需要更多的道德责任?

也许夕阳下回首,我们能想到的就是那一点触动,如同蝴蝶落入蜘蛛网中的那轻轻的一弹。

《黄金时代》听后感_第2张图片
黄金时代的你侬我侬

你可能感兴趣的:(《黄金时代》听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