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漕河泾爱的园区说书
在别人的故事里,认识爱情;在有爱的书里,了解自己。
12月13号晚上7点在漕河泾爱的园区,八位讲者以读书为主题,像TED一样每人18分钟说书,跟TED不同的是这是非诚勿扰版-说书的人4男4女皆单身。
到了七点半,主持人,志愿者各司其职。有紧张背着台词的,有招呼签名扫码的,有安排入座的。而会场安排的百来张座位的也是陆陆续续坐满。
这次的场馆设计的很有艺术性,不规则的建筑,斜织的走廊。一进去,大屏幕放着卢冠廷用吉他弹唱起大话西游的《一生所爱》,在寒冷的冬日里陪上暖心的音乐,真不得不佩服组织者的细心。
第一位登台的是组织发起者,丁布,他做的PPT非常精致。回顾了从2月份12月份的将近50场的读书会,有管理的,人文的,艺术的。比如非暴力沟通,万历十五年,神奇手账,变化中的中国人,乌合之众,关键对话,白夜行。超大的屏幕上,密密麻麻的字,是无数个夜晚的深归,无数次稿件的修改,丁布站的这个大屏幕前,显得很小,却又很大。十分钟的回忆,时间很短,记忆却很长。
轮到八位讲着发言了,他们是怎么从书中发现爱的呢?
1. 爱共饮食到黄昏《bullet proof diet》
如果对于生活有要求的话,最开始的应当是饮食。
张文阳跟我们讲述了一本这样的书籍《bullet proof diet》,完美饮食,直译为不反弹的饮食。通过分享自己减肥的故事,来打破我们传统的一些思维定势。
例如一,我们是否是真的饿了?讲到味精的来由,味精的发明是日本池田菊苗,从海带中提取了谷氨酸钠元素,而大量使用味精是在二战时期,让士兵们对难以下咽的食物产生欲望。而现今的食品中大量使用添加剂,使我们有饥肠辘辘饥饿感,事实上我们并不需要吃那么多。
例如二:身体如油电混合动力,淀粉不足,就难免会更多地消耗脂肪。电不够了,就烧油。这就好比说,现金不太够用,就难免要经常刷银行卡了。这可是大家共知的,张文阳也给了一些补充。
例如三:胖子与瘦子身体当中的因子是不一样的,瘦子会更聪明。具体是什么因子,不理解。作者好像也没有说的很详细,怎么从食物当中摄取呢,多吃颜色深的蔬菜水果。
例如四:想保持好的身材:建议咖啡和黄油搭配睡觉。但之前有做健康饮食方面的朋友提醒过少吃黄油里面含有饱和脂肪酸,咖啡提神但是长期饮用对人也有害。而这本书作者却是持着相反的观念。
讲者展示了他平日的运动习惯,边看电视变上跑步机。最后讲者通过三张图来让我们知道什么是青春不老,一个八十岁骑着炫酷的摩托车,一位50多岁的跑者在奔跑,还有自己成功的半年减掉了30斤。
通过正确的饮食方法,小侄子眼中的“胖叔叔"变成了"叔叔“”。爱自己,从良好的饮食习惯开始。
2. 若有爱,天涯也咫尺-《婚姻的意义》
在群里我们都知道宁静是一个爱独自旅行的女子,那么一个行走天涯的女子是怎么来解释婚姻当中的爱的呢?今晚单身的她讲的书是《婚姻的意义》。
开场时她呈现了一幅在内蒙古旅行时拍摄的星空,可那天她孤独一人,多么希望身边有个人陪着,而同来的驴友们一些已婚的,问问他们为什么不带老婆出来玩时,得到的答案是:婚姻早已经没有感觉了。
婚姻是需要维护的,那么用什么来维护?金钱还是权威?都不是,是爱。在当今社会有个畸形的观念是消费观念,婚姻当成了交易,翻脸的时候果断,想到的只是如何去分婚后财产。而对于我们的孩子,我们容易原谅,在责骂过他们后,我们会主动道歉再陪他们去游乐园,但是对于爱人我们做不到。
爱情的积极性除了有给的要素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基本要素。这些要素是所有爱的形式共有的,那就是:相互关心、责任心、尊重和了解。谈恋爱的时候可以从一些共同的活动开始,彼此吐露心声。
我想:如果我爱丈夫,应该感到和他一致,接受他本来的面目,而不是要求他成为我希望的样子。只有自己达到独立,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独立地走自己的路,即不想去控制和利用别人,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尊重对方才成为可能。
3.惟爱起长思--《知鱼之乐》
第三位讲者让我很诧异,他讲的是王东岳的《知鱼之乐》,恰巧在行业论坛里遇到过一个老先生推荐我读《物演通论》,也是读了几章有些不懂,而这本《知鱼之乐》恰是一本入门级的散文小册子。
读书是最高贵的奢侈, 在自序中,东岳先生说:这是一本奢侈的读物。说它奢侈,乃是由于它跟当前流行的快餐文化全然不同,既不会给你带来临时的快感,也无法为你提供实用的效益,它倒可能给你造成某种深在的悲哀,然后还徒然地消耗了你的若许脑力。
藤延庆从宇宙开始讲起,说到科技,人的连接,分析当代的社会变化,最后藤延庆说读书有读浅显易懂的,但那些读走林间小道一样,让你看风景却不能让你爽,但是哲学等一些晦涩难懂的知识如登山,到顶峰时候,给你的风景是极美的。让我想到游褒禅记里面那句话: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领悟到这些道理,也是读书提供的思想盛宴吧。
4. 爱此神秘的国度《伊斯坦布尔》
正好又对土耳其陌生又好奇,于是想通过看这本书来了解一下土耳其这个遥远神秘的国度。 讲者Echo,是一个很腼腆的女孩,有人问她为何会讲这本书,她说是因为买了有一段时间,束之高阁,参加讲书会逼着自己看完。
Echo介绍了作者的生平,难以想象的是年幼的时候他最爱的是画画,可是却没有成为画家,而是一个热爱文字,热爱这个祖国的文学家。奥尔罕帕慕克因为此本书也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原因是“在追求他故乡忧郁的灵魂时发现了文明之间的冲突和交错的新象征"。
最后展现的那张圣索菲亚大教堂,在蓝天下宏伟壮丽,让人心生向往。文明也许有源头,可是他是没有尽头的吧。跟随echo的讲解,我们认识传统和现代并存的城市,感受土耳其文明的感伤。去理解一个历史上光辉的城市在现代的冲击下黯然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