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一个“炒”字说得清

  一说到中国地产热度,不管官方与民间、媒体或闲言,皆往往喜欢用被“炒”来形容造成的原因。但事实是这样简单吗?

  我觉得要讨论这个问题,首先要把所有的地产产品先区分一下才是科学的吧?首先,现在应该很少有人在“炒”写字楼或者商业地产吧?这就是道理所在。

  热度最高,最常被“炒”的,当然还是“用来住”的住宅产品。

  那么,我们就来分析一下“炒住宅”的几种人群吧。

  首先当然是所谓的“刚需”群体。毋庸置疑,他们的目的最是“用来住”的!!!但,为什么“住”一个房子,一定非得“买”呢?老外也好、港澳台同胞也好,有钱人买天价的房子。其他很大一部分人的“住”是“租”来的或者寻求政府渠道(像公租房或周转房),这因为对他们来说,这样最经济、最实际、更坦然。房子是贵还是被人“炒”,跟他们没关系,因为他们“炒不起”也买不起。

  但在中国,不管年龄,不管职业,不管男女,不管、、、只要是个人,没有买套房子,在人家眼里,根本好像就是一个另类!

    这里面其实深藏着一个几千年“根”的文化在里面。中国人讲究“根”,寻祖问姓问的,就是“根源”就是“家”啊!更是底气和实力的来源。所以很多老华侨,在国外一辈子,省吃俭用,有机会回到家乡,就是给自己或家人,建一个宅或买一个房。因为他们当时是“离家出走”甚至没有了“家”!

  中国人讲究“成家、立业、起大厝”来标志各个人生阶段的成绩。更何况,因为社会体制改革的变化,现在的房子还承载着:户籍、医疗、就学、择业、社会服务等各方面的社会资源功能。所以,被“炒”的房子,其实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房子”,而根本就是一个人生的基础!“学区房”就是一个最显著的例子。所以,“刚需”人群追逐的,就是他们的目标、幸福和未来啊!而最大的根源是政府公共资源配套和合理性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当然“投机客”是大量存在的。为什么呢?首先是投资渠道的窄小与不顺畅,股市与房市像及一个跷跷板,是不是?实体经济不好搞,银行存款利率倒挂,资金闲置率高,,在有机会的前提下,“炒房”成了资金逐利的简单方向,所以却形成了:政府一调控就涨价的房地产“虚荣”怪现象。

  在中国,还有一个“资产性”的问题。为什么这样说呢?如今,你创业需要资金,去找人借钱试试?个人借贷或民间融资是基本不可能的事。但是,只要你手头有个房子,就是“房产”、就是“融资渠道”更何况,在利益空间被无限放大后,房子成为了最新的“郁金香神话”,甚至有上市公司卖一套房超过全年业绩的怪现象。

    有时候,会有一种小坏的念头:为什么不说“钻石不是用来炒的”这种傻话呢?其实大家是心知肚明的:所有经过合法的市场行为,宪法就要保障。那么只要是成人,他就得理性地承担“炒”的后果和选择他所“炒”的目标,只要他有钱、不违法乱纪还老实缴税。很简单,在一个公平社会里,只要没有了投机的和机会,还“炒什么炒”???

    湘11/06

你可能感兴趣的:(怎一个“炒”字说得清)